——基于寧波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的個案研究"/>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朱相誠,王永龍(寧波大紅鷹學院金融貿易學院,浙江寧波315175)
?
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的行業聯合對策
——基于寧波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的個案研究
朱相誠,王永龍
(寧波大紅鷹學院金融貿易學院,浙江寧波315175)
摘 要:寧波具有發展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的海陸樞紐之地理區位和加工制造之實體產業依托的優勢,但分權財政管理體制和GDP考核體制造成交易市場的投資不當——數量過多、高度同質和分隔運行,形成目前低水平重復建設的總體格局,導致行業整體的交易清淡與風險高企。為充分發揮交易市場帶動產業發展的作用,在面臨浙江舟山交易中心和中國(上海)自貿區現實挑戰的情況下,寧波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應進行行業外部管理政策調整和內部組織結構優化,在戰略制定、路徑選擇、機制設計等三個層面和發起動因、技術手段等兩個維度,采取相應的行業聯合對策,以實現對內做大與對外做強之目的,進而在新常態的“一帶一路”發展框架中為中國大宗商品交易行業的跨越式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寧波;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市場聯合
許多大宗商品在國民經濟中因具有必需性、基礎性和戰略性特征而占據重要的地位,甚至關系到國家的經濟安全和社會福利。憑借國際產業梯度轉移下制造業的迅猛發展,中國已成世界第2大經濟體,因此對大宗商品交易市場聯合的研究具有極為特殊的重要價值,現對相關文獻做扼要述評。
在交易市場內部結構方面,根據馬歇爾新古典經濟學供給的規模經濟性(主要指交易業務而非會員業務)和羅爾夫斯(J.Rohlfs)需求的網絡外部性(規模較大的市場將給新加入者帶來更多的收益)理論,交易市場整體存在特殊的先動優勢規律;[1]在發展路徑方面,霍夫曼和布勞(G.W.Hoff?man&G.Blau)堅持“標準現貨→活躍遠期→成熟期貨”的三階段常規發展路徑,威廉姆斯(J.Wil?liams)則論證了跳躍式發展的邏輯可能,荊林波對中國交易市場進行了個案研究;[2]在市場效率方面,多數研究者認為不存在帕累托改進的完全競爭市場效率最高,那只是一種理想狀態。科斯(R. H.Coase)[3]在給出交易成本概念的同時,也為市場效率的度量提供了重要指標;法碼(E.F.Fama)[4]依據價格對信息的反應程度,提出市場效率的三分法——弱式有效、半強式有效和強式有效;威斯特和蒂尼奇(S.West&R.Tinic)進而將市場效率細分為內部運轉效率和外部定價效率,市場效率的改進可以沿著阿羅(K.J.Arrow)主張的完整市場標準、符合丁伯根(J.Tinbergen)首倡的規模經濟原理而實現,達到瓦爾拉斯(L.Walras)之一般均衡狀態。[5-6]幾乎所有的研究均認可交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與地位,能夠引導產業結構優化,促進產業升級,影響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從而兼具商業和公益屬性。[5,7]
在交易市場聯合的發展趨勢方面,李(R.Lee)[8-9]發現電報和電話的發明決定了交易市場的國內合并,成熟而廉價的電腦網絡應用則使之走向國際舞臺,交易市場聯合的重心正從歐美轉向亞太;科特勒和明(P.Kotler&F.Ming)等提出的對口或利基市場理論[10-11]為交易市場聯合提供了合理的邏輯解讀。在聯合績效方面,施東輝[5]認為,聯合市場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交易業務而非客戶業務,并可能導致“馬歇爾沖突”;①朱相誠[7]認為,基于市場之間關聯的密切程度,交易所聯合包括交易對方的產品、開放對方的會員、參與對方的股份和徹底合并為一家交易所。在研究方法方面,周章躍、萬廣華[12]進行了系統的梳理,認為除了Lele方法和方差分析法之外,主要包括相關分析法、Ravallion模型法、共聚合法及Parity Bounds模型法;新近引入的方法有DEA(數據包絡分析法)、Grange檢驗法、ECM模型和改進的ARCH模型等。[13-15]
在中國大陸的交易市場分隔狀況方面,陸銘和陳釗[16]、范子瑛和張軍[17]、陳宇峰和葉志鵬[18]等認為,市場分割的動因主要緣于財政分權和產品的異質性,進而導致GDP攀比與地方保護;吳意云等[19]發現,大陸交易市場分隔的程度是內地高于沿海、省內高于區域;[18]在未來發展方面,周旭[20]等預測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的大型化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唯此方能對抗歐美定價權;范子瑛、張軍[17]基于分權體制提出了經由上一級財政統一轉移支付補償的聯合思路,郭驪、陳少強和孫艷麗[21]提出通過交易商品的標準研究與實際應用,憑借市場競爭的自發力量推進交易市場聯合的外部路徑;盛斌、毛其淋[22]認為,交易市場聯合存在著顯著的積極效應;劉再起、徐艷飛[23]發現,交易市場聯合可以縮小省際經濟增長的差距。
已有的海內外文獻大多屬于理論模型和統計實證研究,關注的是交易市場分割的成因、水平和聯合的收益,極少數對策亦限于原則目標和可能路徑,鮮見個案的系統對策研究。由于體制、環境和階段的不同,發達國家的演化經驗和轉型國家的積極探索僅能為我國提供部分借鑒而不可照搬。本文選擇寧波為對象,全面考察其地理區位、產業依托、體制特色和行業發展,從戰略、路徑和機制層面,系統構建交易市場聯合的應用對策。
(一)全國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的總體演進
根據運行體制的不同,新中國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的演化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從1953年到1984年計劃經濟條件下的大宗商品流通階段;二是從1985年到1995年前后雙軌制下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建設階段,其間極具中國特色的是1987年期貨先于現貨的率先推出;三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統一交易市場的進一步開放發展階段。最新的發展格局為,經過2011—2012年新一輪清理整頓,行業協會得以成立并發布自律公約,電子商務普遍引入大宗商品交易市場。2013年我國有億元以上商品批發市場近6 000家,傳統現貨批發市場約80 000家;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場所538家,其中處于運營狀態的有513家。
中國大陸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1997—2013年間的數量變化可參見圖1。
雖然中國大陸大宗商品的交易數量、活躍程度已經處于世界的前列,但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的運行效率與歐美差距極大,擁有的國際話語權很小。如作為國際運量40%目的地的中國大陸卻只有大宗商品9%的定價權;中國大陸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的流動資產年周轉次數為2.9次,遠低于日本和德國9~10次的水平。②
就市場的組織結構而言,根據胡俞越[24]、張志剛[25]等人的研究,目前中國大陸大宗商品交易的各層次市場發展并不協調,各交易所網絡應互聯互通,整合同類市場;應向資本市場邁進,走規范發展與超常規發展相結合的跨越式發展之路;同時,凸顯市場的公益性質,實行內外貿的并行開拓。
(二)寧波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的發展
浙江省寧波市發展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具有優越的條件:海陸樞紐——寧波-舟山深水良港、發達的國際貿易、強大的臨港經濟,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的健康發展將推進國家物流節點城市建設、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提升城市經濟的發展質量。因此,推動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打造特色貿易中心品牌應成為寧波市經濟發展的重大議題。然而,目前寧波大宗商品交易市場還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問題。

圖1 中國大陸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的發展歷程
一是組織發起不規范。寧波市現有寧波大宗商品交易所(簡稱“甬商所”)等13家交易所,除錢塘有色外,其他均由國有企業控股,交易市場的交易品種偏少且高度重合,而單一的行政監管方式容易造成行業的內在缺陷(參見表1)。

表1 寧波、舟山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結構的比較
二是運營效率低。源于組織結構的先天缺陷,受財政補貼和行政考核制度的影響,寧波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普遍缺乏內在的市場創新動力,代表性的寧波大宗商品交易所目前只有7個交易品種,而浙江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所的交易品種已多達21個;囿于相同的實體產業依托,寧波主要交易市場之間的交易品種高度雷同(參見表2),加劇了內部的資源浪費與惡性競爭。

表2 寧波市部分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的品種比較
三是市場運轉績效差。與浙商所相比,甬商所雖然面臨相同的港口條件,且擁有海陸聯運的地理便利和實體產業支持(參見圖2),但在60個最初交易日內的總成交量不及舟山大宗904.3808萬張(182.2億元)的50%,如今的差距更大,而后者注冊資金僅為甬商所的50%。寧波的交易市場遠未實現應有的外部市場績效——降低交易成本、提升配置效率、引導實體產業、塑造可持續競爭力、打造區域定價權。

圖2 寧波、舟山大宗市場的相關經濟規模比較
(一)寧波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問題的成因解析
一是在交易市場管理體制方面,存在著財政分權制度和GDP考核體制的先天不足。在財政分權制度下,大宗商品交易市場重復建設極易發生,而現有GDP考核體制則提供了交易市場低水平重復建設的現實動力。根據此前的文獻,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在供給方面可產生規模經濟性,在需求方面擁有網絡外部性,在整體上遵循著先動規律,因此不盡合理的管理體制或許應為目前的制度鎖定格局承擔制度設計“原罪”。另外,GDP考核體制很容易導致交易市場的定位錯誤,因為交易市場應以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為宗旨,其商業營利屬性宜從屬于社會公益屬性,至少應基于服務內容的延伸與項目創新,而非簡單的交易費用收取。
二是在交易市場組織建設方面,存在著政府直接建設越位和服務支持缺位的角色錯位。經由行政體制,形成了少數地方國有企業為主的交易市場所有權結構和由地方各行政管理部門人員組成的市場監管結構。以甬商所為例,其股東系3家國有企業,如此數量少、國有身份單一和持股數量懸殊的股東結構無疑提高了交易市場的內部控制風險,難以保障交易市場的內部高效管理與外部積極創新;鑒于交易市場單一的國有股份結構,由相關行政管理部門人員組成的交易所管理委員會很難保障監管的獨立性和專業性。反觀運轉良好的浙江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所,其股東涵蓋省內外的國企與民企,數量多達12家,股權結構顯然更為合理。
三是在市場環境培育方面,存在著行政服務效率偏低和關聯行業協調的問題。寧波市政府雖先后頒發《關于對各類交易場所進行清理整頓的通知》和《關于加快我市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整合與發展的建議》,但交易市場內部事務的管理和服務創新調整卻相對滯后,市場環境較不成熟。相形之下,義烏市于2015年就已印發《義烏市商事主體“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辦法(試行)》,舟山市更首創集交易、信息、通關、航運、金融和政務等六大服務于一體的“一站式”服務,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實驗區在2013年底即在政務創新的基礎上,以創新取代優惠,在符合國際慣例的前提下招收會員。
(二)寧波市場發展的可行思路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過渡期的結束和外資進入批發行業的步伐加快,把國內交易市場推進到整合提升的關鍵時期,區域聯合已經進入實質性階段,國有企業和傳統產業的介入將促進交易市場與實體經濟的結合。1993年歐盟(EU)、2008年芝商所集團(CME-Groups)的合并和2012年香港交易所(HKEx)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等事件提供了有力的海外案例支持,而有效整合的舟山和全面創新的上海又給寧波交易市場帶來現實威脅。2014年新華大宗托管蘭溪匯豐和2015年青島港大宗的股權轉讓表明新一輪的整合浪潮已經來臨。[26]
因此,發展寧波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的有效對策之一是盡快推進各交易市場之間的有機聯合,實現高效的規模化經營。寧波市政府在2012年曾發文明確提出加快交易市場的整合兼并,通過政策和股權手段,以甬商所和余姚塑料城為龍頭,整合周邊交易市場,以北侖為中心,整合大榭、保稅區以及鎮海的交易市場,促進“三位一體”港航物流服務體系,但時至今日尚無實踐舉措。本文擬依托最新的理論成果,借鑒海外經驗,考慮寧波的特殊因素,從戰略制定、路徑選擇到機制設計等三個層面,系統地提出寧波各交易市場走向有機聯合的對策建議。
寧波大宗商品交易行業的發展,必須走規模化即橫向聯合之路,同時兼顧專業化、集成化(縱向整合)、電子化和國際化。
(一)制定合理的戰略目標,發揮交易市場的最佳效能
理論研究和海內外實踐表明,唯有對內做大,才能對外做強。依據寧波交易市場發展的潛在優勢,可制定寧波市內13家交易市場聯合的總體戰略目標:以寧波大宗商品交易所為核心平臺,制定戰略聯盟協議,在短期內實現技術平臺的相互接通,在中期內實現會員資格和交易品種的彼此開放,最終達到相互參股直至徹底合并為一家綜合性交易所之目的,走跨越式發展之路,對內提高綜合實力,對外打造區域競爭力。③
寧波交易市場聯合的總體戰略可以進一步分解為四項職能戰略:一是技術平臺的互聯互通;二是股份結構的合理優化;三是治理結構的規范調整;四是監督管理的全新構建。無疑,政府政策和股權改革是交易市場聯合的必要手段與基本抓手。
需要說明的是,大宗商品具有特殊的必需性如農產品、基礎性如礦產品和戰略性如能源化工產品(二者還具有特殊的數量稀缺性、分布的不均勻性),對社會福利具有重要影響。同時交易所存在商業和社會利益的客觀沖突,因此聯合之后交易所的商業屬性應服從公益屬性,首要定位于公共機構,應特別關注其在第三輪國企分類改革、分類監管中的具體定位。公益性和商業性之間的平衡可以通過國家持股、交易章程、行業監管和多元股份進行調控。[5]
(二)選擇高效特色的實現路徑,助推交易市場的跨越發展
為實現寧波交易市場聯合的戰略目標,可選擇政府引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發展路徑。政府引導主要體現在發展規劃和基礎建設方面;市場機制則體現為以兼并收購促交易市場發展,在充分考慮行業、品種和主體不同的情況下,走跨越式的發展道路,盡量減少甚至完全規避成熟市場自發演化的漫長時間成本和新興市場自覺主導的高昂試錯成本。
縱觀海外成熟市場的演化過程,多數經歷了“標準化現貨→活躍的遠期→成熟的期貨”的一般路徑,然而,部分新興市場如馬來西亞甚至瑞典的經驗④表明,經過政府科學、系統的規劃和引導,乃至直接的主導參與,實現商品交易市場跨越式聯合發展是完全可能的。[2]
成熟市場的成功經驗主要源于漫長的自發演進,其現有市場結構可以作為寧波制定戰略目標的經驗借鑒,但必須充分考慮中外市場環境尤其是管理體制的巨大差異。部分轉軌順利和轉型成功的新興市場在行業聯合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如馬來西亞由政府直接組建交易市場、瑞典政府促進行業聯合),提示寧波在實現交易市場聯合過程中政府的特殊重要地位和功能。
(三)設計有針對性的操作機制,確保交易市場聯合的可行性
1.充分發揮政府的組織發起功能以便形成有效的直接動因
需要成立由市委市政府全面支持和統一協調的,由商務部門具體牽頭的,由發展改革、國有資產、工業化與信息、城鄉建設、交通運輸、工商稅務、財政金融、統計等部門分工參與的聯合工作機制,特別關注不同部門之間的橫向協調和單個部門內部對下屬機構的垂直領導。
在市場環境相對不成熟、市場機制不完善的條件下,政府適當參與交易市場的聯合可以發揮該行業的“后發優勢”。況且,目前寧波市交易市場數量眾多、品種單一、彼此分割恰恰是財政分權、政府創建的結果,因此利用政府的特殊地位,將市政府置于組織發起者地位是可行的,政府的功能可體現在規劃引導甚至直接建設、監督管理和配套服務等方面。
為此,必須明確各部門職責,加強部門銜接,努力為交易市場聯合提供高效的“一站式”服務,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亦可通過持有股份間接發揮聯合的內部促進作用,使政府的主導地位、發起功能和有序退出一線業務與發揮市場的基礎地位并行不悖。[26]
2.合理變革交易市場的股份結構是貫穿始終的核心紐帶
寧波市各商品交易市場亟需實行股份多元化改革,在初始階段保持國有股份占據主體地位的前提條件下,可逐步引入海內外戰略投資者,有效提高公司治理的專業化水平,維護交易市場業務發展的穩定性,增強交易市場創新的內在積極性。⑤不同交易市場的效率差異,會導致股價的漲跌和優勝劣汰,促進彼此參股甚至徹底合并。
寧波市目前的商品交易市場幾乎都是在政府推動下組建的,缺乏所有者的有效關注。在股份多元化過程中,初始占據控制地位的國有股份轉讓應遵循方向性和漸進式安排,商品交易市場可以追求適當的利潤,但必須以公正、透明、高效為前提。隨著交易市場的日益成熟,國有股份的有序退出將為優化資本結構帶來便利,因為國家控股是公益屬性的保障,股份多元化將有利于追求基于商業利益的創新活力。⑥
另外,還應特別關注行業協會的獨特功能。自發組建、規范運轉的行業協會與一線市場緊密相連,行業協會發揮著人員培訓、交流學習、行情研發和糾紛仲裁等重要的自我服務、自我管理功能,為各交易市場提供彼此溝通的聯合平臺。
3.促進交易市場的內部整合與外部競合,建立適當的監管體制
一是各交易市場平臺的互通開放。可由市級財政統一出資,相關部門組織研究開發或招標購買技術系統,折價或無償轉讓給各交易市場,交易市場受利益驅動將自發互聯,政府亦可倡議甚至強制命令執行。
政府提供的技術系統應注意其運轉的穩定性、高效性、靈敏性以及容量的可擴展性、端口的兼容性和功能的可升級性。技術平臺的互通便利了參與者在不同交易市場之間的轉移,頁面標準化降低了信息搜尋成本,便利了套利者對不同市場的比較和選擇,加速市場的優勝劣汰。
在平臺互通的基礎上,政府還應推進不同交易市場之間會員和品種的對等開放,以達到規避惡意競爭、穩定市場秩序的目的。合格的會員與成功的品種是交易市場的重要資源,品種開放可遵循從重復品種、關鍵品種、重要品種到利基品種的漸次路徑。會員和品種的對等開放使得各交易市場面臨相同的外部環境,迫使每個交易市場強化管理和創新。
二是交易市場內部的股份整合。在政府政策的外部行政直接主導和國有股份的內部決策間接參與力量的聯合作用下,在交易市場各自股份多元化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各交易市場之間的相互參股,最后徹底合并為一家交易所。
數量眾多的分割市場格局并非緣于市場規律或社會最優目標,而是財政分權、GDP考核體制和政府補貼的結果,使交易市場行業整體表現為對內缺乏效率、對外缺乏競爭力。徹底合并之后,通過規范的現代公司治理,交易市場分流出多余人員,有效降低業務成本,壯大交易市場創新能力。
單一交易市場將產生四個方面的積極效應。第一是收益增長效應。源于交易業務顯著的規模經濟性,重復品種的收益進一步提高,微利甚至虧損品種亦變得商業可行。第二是規范治理效應。經過人員和部門的優化與規范,交易市場的創新能力得以提高,可經由業務拓展如數據服務、會員開發以帶動實體經濟、打造新的收益增長點。第三是內部自律效應。在股份多元化和完善部門、人員及經費安排的條件下,短期過分的投機逐利行為將得到有效控制。第四是外部監管效應。隨著交易市場的逐步集中,外部有效監管所需的信息減少,搜尋成本降低,監管資源變得相對豐富。
三是與外地交易市場的相機競合。在交易市場聯合的同時,還應處理好與外地交易市場之間的聯合關系。在做大做強本地交易市場的同時,率先開放對舟山交易市場的會員和競爭性品種,與之主動競爭。在積極參股上海市場的同時,加快開發周邊的區域會員,推出比較優勢品種,在其全面擴展之前,成為其區域或品種分中心。
舟山交易市場聯合三大交易平臺,整合六大功能,為參與者推出“一站式”便利服務,在綜合績效方面已經超越寧波交易市場,威脅已成現實。⑦因此,在發揮實體依托和海陸聯運優勢的基礎上,寧波應借鑒其先進經驗,抓緊制定和實施趕超戰略。上海市場借鑒海外先進經驗,全面創新政府管理,握有數量更多、質量更優的實體和政策資源,必將成為寧波交易市場難以撼動的競爭力量,寧波必須與之積極合作。被港交所收購的倫敦金屬交易所推出特別交易時段與上海期貨交易所展開競爭,這也必然會影響到寧波的交易市場。
四是治理監管的結構重建。受確保社會公益性前提下的商業營利性原則約束,合并后的交易所內部需要建立完善的現代公司制度,尤其是要有獨立的風險監管部門、經費和人員安排,健全交易市場的一線自律功能;外部監管則由行業協會的監督仲裁、行政管理的檢查提示、社會公眾的補充監督和立法執法的調查懲處等有機整合而成。
目前各交易市場普遍存在內部治理結構不完善、外部監管制度不合理的問題,根本原因在于交易所股權單一國有之內在缺陷、管委會監管能力不足與行為不當。因此,應調整行政部門的介入方式,將其定位于交易市場聯合的組織發起者,發揮規劃制定、政策引導和檢查提示功能,尤其要做好相關服務,將一線創新權還給交易市場,賦予交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地位。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上述推進寧波交易市場聯合的一般性操作機制組合在具體應用于不同行業、不同品種和不同主體時需要做出適應性調整,充分考慮股權結構的分散程度、交易品種的重復程度、參與主體的空間范圍、所依賴的技術手段和計劃實現的目標,確保聯合變革實際可行、過程平穩與成本低廉。
寧波大宗商品交易市場聯合對策的有效執行還須考慮以下四個方面的特殊影響。
第一,充分發揮寧波市作為計劃單列市法律法規的靈活性、行政權力的統一性之積極效能,對交易市場聯合進行獨立、有效的推進。可以在市級政府的統一布局和領導下先行先試,對大宗交易行業相關的法規政策進行必要的清理、調整、補充和完善,輔之以積極的政務創新,為行業有效聯合打造健康的發展環境,盡快實現行業結構整體的有序制度變遷。
第二,關注各交易市場在走向聯合過程中所產生的人員安排、收益分配和利益補償問題,為行業聯合目標的預期實現消除隱憂。關于被兼并交易所的利益補償和聯合后各方的收益分配問題,可以考慮短期內市級財政的一次性補償和聯合后交易所股權分配相結合的思路。至于聯合過程中產生的人員分流問題,可以采取適度的財政補償和市場化改革相結合的方式解決。
第三,注意交易市場與關聯產業的協調發展,如登記與結算、倉儲物流和資金融通的相互協調,實現從單一的交易組織向健全的綜合服務平臺轉化。在充分借鑒舟山中心成功經驗(聯合交易、航運、船舶三大平臺與整合六大市場功能)基礎上,完善統一的電子信息網絡,加快關聯行業的協同,在努力對內做大的基礎上,不斷嘗試對外開放,包括會員拓展和市場聯合,爭取實現對外做強之目的。
第四,在新常態的“一帶一路”戰略參與過程中,寧波交易市場的聯合應根據具體情況的變化做出必要的相機調整。如目前的寧波-舟山港口的硬件系統已由浙江省統一規劃建設,寧波發展大宗交易市場的注意力應相應地調整到港口的商業租用方面;加之甬舟鐵路建設的推進,如何妥善處理與舟山中心的競合關系日益成為不可避免的現實話題;舟山已被確定為第4個國家新區,未來浙江省和國家的相關重大規劃調整都可能成為上述對策的調整依據。
注釋:
①馬歇爾沖突:19世紀英國經濟學家馬歇爾發現自由競爭會導致企業擴張,繼而憑借規模優勢提高市場占有率,同時難以避免走向壟斷,而壟斷反過來將阻止競爭、抑制企業活力,造成資源錯配,社會由此面臨市場競爭和規模經濟之間的兩難均衡選擇
②參見“首屆自貿區與大宗商品高峰論壇(FTC)”(2013,上海浦東)、第四屆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發展論壇(2014,浙江寧波)、首屆全國大宗商品交易師資班(2015,浙江寧波)的會議資料。
③必須指出的是,本文的對策建議是基于特定的寧波視野,如果從浙江、長三角乃至全國范圍考慮的話,當然會有完全不同的建議。
④馬來西亞和瑞典的案例表面上是證券交易行業變革,但海外市場多含商品期貨,而期貨交易是大宗商品交易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二者對寧波具有借鑒價值,況且中國大陸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的發展趨勢是期現結合。
⑤倫敦交易所早在1993年曾經拒絕瑞典OMX的收購邀約,后者隨之成功收購了另3家交易所并于2007年加入NYSE Euronext,2011年倫交所并購意交所是對NYSE Euronext并購德交所的被動反應,其早已失去市場先機,故交易市場不應存在“主權教條”。
⑥需要說明的是,甬商所的發展并非純粹的所有權分散的私有化,亦非政府放棄監管的自由化,而是政府調整監管模式后的市場化,在市場發育到一定的成熟與完善程度之前,政府依然有必要在積極培養證券市場環境、依法事后管理交易所的同時,對交易所進行審慎的干預,這也是公益屬性第一的社會福利要求。
⑦突出體現在其集中相關政府部門和市場機構同場辦公和從業的“一站式”高效組織模式,充分發揮了關聯業務之間的供給效應,極大地節約了不同環節之間的協調轉換成本。
參考文獻:
[1]轉引自朱相誠.證券交易所公司化:海外趨勢與中國選擇[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2.
[2]轉引自葛衛芬.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建設的國內外經驗及其啟示[J].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2012(4):69-75.
[3]COASE R H.The nature of the firm[J].Economica,1937 (16):386-405.
[4]FAMA E F.Efficient capital markets:a review of theory and empirical work[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70(2):383-417.
[5]轉引自施東輝.證券交易所競爭力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78-81.
[6]ARROW K J.The role of securities in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risk-bearing[J]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64 (2):91-96.
[7]朱相誠.證券交易所公司化:海外趨勢與中國選擇[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3:101-103、109.
[8]LEE R.新經濟條件下的證交所:是資訊而不是中介[J].資本市場雜志,2000(12):39-40.
[9]LEE R.What is an exchange:the automation,management and regulation of financial markets[R].1998.
[10]轉引自于緒剛.交易所非互助化及其對自律的影響[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36-37.
[11]轉引自王亞梅.中國期貨交易所公司化改革[D].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8.
[12]周章躍,萬廣華.論市場整合研究方法——兼評喻聞、黃季《從大米市場整合程度看我國糧食市場改革》一文[J].經濟研究,1999(3):73-79.
[13]李敬,趙玉,王曉明.中國油脂期貨市場信息效率研究[J].世界農業,2012(3):37-41.
[14]劉秉乾,張彧澤,何樹紅.我國可轉換債券市場的現狀及其發展研究[J].時代金融,2010(11):17-19.
[15]易榮華,達慶利.市場效率計量方法及我國證券市場效率實證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4(3):144-147、156.
[16]陸銘,陳釗.分割市場的經濟增長——為什么經濟開放可能加劇地方保護?[J].經濟研究,2009(3):42-52.
[17]范子英,張軍.財政分權、轉移支付與國內市場整合[J].經濟研究,2010(3):53-64.
[18]陳宇峰,葉志鵬.區域行政壁壘、基礎設施與農產品流通市場分割——基于相對價格法的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14(6):99-111.
[19]吳意云,朱希偉.接入效應、市場分割與商品交易市場發展[J].經濟學(季刊),2011(1):63-81.
[20]周旭.淺談中國在新時期下經濟建設的關注問題[J].商業經濟,2014(11):5-6、21.
[21]郭驪,陳少強,孫艷麗.論建立中國特色農村土地銀行[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0(10):36-42.
[22]盛斌,毛其淋.貿易開放、國內市場一體化與中國省際經濟增長:1985~2008年[J].世界經濟,2011(11):44-66.
[23]劉再起,徐艷飛.對外貿易、市場整合與地區經濟增長——基于bootstrap面板因果檢驗[J].世界經濟研究,2013(3):22-28.
[24]胡俞越.規范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J].中國市場,2010 (4):18-21.
[25]張志剛.服務貿易難得先機[J].中國商貿,2014(19):14.
[26]郭睿思.自貿區新規加速大宗商品現貨市場整合[N].期貨日報,2014-04-23(z).
責任編輯:方程
中圖分類號:F25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266(2016)06-0102-08
收稿日期:2016-04-06
基金項目:浙江省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課題項目“浙江省‘海上絲路’服務貿易新增長點培育研究”(2015JDN04);寧波市軟科學項目“海路一體化導向下寧波大宗商品市場效率的創新提升研究”(2013A10062)和“寧波大宗商品產業創新協同發展研究”(2014A10065);浙江商業經濟學會項目“浙江商品配置體系績效的進化模擬與改進對策”(2014SJYB08);寧波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市場結構轉型與寧波大宗商品交易競爭力提升研究”(JD15DZ06)
作者簡介:朱相誠(1972—),男,安徽省滁州市人,寧波大紅鷹學院金融貿易學院教師,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證券市場、公司治理、理論經濟;王永龍(1964—),男,安徽省六安市人,寧波大紅鷹學院金融貿易學院副院長,教授,經濟學博士,管理學博士后,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貿易、大宗商品交易、宏觀產業政策、農村金融。
A Probe into Industry-union of Chinese Commodity Exchanges
ZHU Xiang-cheng and WANG Yong-long
(Ningbo DHY University,Ningbo,Zhejiang315175,China)
Abstract:Though Ningbo has advantages in terms of geographic location and the support of real industry to develop commodity exchanges,the disadvantages in terms of fiscal administrative system and GDP assessment system lead to such problems as too more exchanges,higher homogeneity,and separated operation.The trading volume of this industry in Ningbo is very low and the related risk is very high.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hese exchanges in lead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and facing challenges brought by Zhoushan and Shanghai,these exchanges should adjust the external management policy,optimize the internal organization structure,adopt corresponding measures of industry-union from such two dimensions as driving force and technological measures,and such three levels as strategic formulation,path choice and mechanism design.Only with the help of that will this industry achieve the development purposes in terms of both the trading volume and quality,and provide experiences for the great-leap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mmodity exchanges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Key words:Ningbo;commodity;exchanging market;industry-un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