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航帆
我國農業投資項目的財務評價體系探究
芮航帆
目前,我國改革已經進入了深水區,農業現代化建設步伐也在不斷邁進,農業投資項目作為農業改革的重要舉措也日益受到關注。雖然我國學者們已經在理論上對農業投資項目的財務評價指標有了一系列研究,但是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評價體系,尚未引起學術界的關注。本文概括了農業投資項目的主要特征,透過我國現行農業投資項目的評價指標,發現了其中的缺陷,針對這些不足,從多角度提出了改進農業投資項目評價體系的建議,希望能對我國改革開放新時期的“三農”建設有積極的意義。
農業;投資項目;評價指標;財務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農村、農民的發展始終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首要任務。在農業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國家、企業、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農民等各方力量都開始對農業投資,這對增加農民收入,調整農村產業結構,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都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而一個投資項目是否可投資、投資后的效益如何,需要在投資開始前進行全面、細致、科學的考察與分析。
World Bank在1985年出版的Economic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Projects(農業項目的經濟分析)一書中指出:農業投資項目是企業通過整合其擁有的各種資源,以獲得利潤的全部活動。國內學者普遍認為,農業投資項目是指為擴大農林牧漁副業的生產規模,提高農業各大部門的生產能力和生產水平,從而形成全新的固定資產的活動,這種活動不同于簡單的再生產。簡而言之,農業投資項目就是農業生產活動中,所有農田基本建設、農業生產結構調整、農業技術運用等項目。
1.農業類投資項目的投資規模大,不同的項目之間規模差異較大;投資期限長,見效慢。農業投資項目往往是農戶或者企業通過農村土地流轉“跑馬圈地”才能實現規模化,農業投資項目的單位收益很低,只有通過大規模,降低單位成本,以量取勝才能獲得高收益,因此其規模往往較大。
2.農業類投資項目的實施與農戶利益緊密相關,項目區內的農民對項目的認識、實施及其效果有較大影響。農民看好該項目,就會主動參與到規模化經營中來,提供農地、人力等資源;如果農民不支持該項目,土地流轉就是一個大難題,在項目前期階段就會面臨失敗。
3.農業類投資項目受到自然資源的限制比較多,地域性強。農業投資項目受自然資源的限制,而農業再生產將自然生產與社會生產交織在一起,這就使農業投資項目在受到各種社會經濟條件限制的同時還受自然條件的限制,項目成果也相應包含社會、經濟和生態等各方面的綜合成果。
1.盈利能力分析,主要考察農業投資項目的盈利水平。該種分析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指標:一是靜態指標,主要是投資利潤率(ROI)和靜態投資回收期(static PP);二是動態指標,主要包括內部收益率(FIRR)和財務凈現值(FNPV)。
2.償債能力分析,主要考核債務到期的償還能力,也就是該農業投資項目的資金基礎是否牢靠,該農業投資項目的資本結構是否合理。主要是在資產負債表的基礎上,計算資產負債率(debt ratio)、流動比率(current ratio)和速動比率(quick ratio)等指標。
3.不確定性分析。一是敏感性分析,即使用定量分析方法,計算某一因素的變化對另一指標的影響程度,主要考察的有銷售收入、銷售成本等。二是盈虧平衡分析,即通過計算盈虧平衡點(BEP)來分析成本與利潤的平衡關系。而農業投資項目財務評價所使用的數據一般都來源于預測,具有不確定性。通過不確定性分析,可以準確預測投資項目的風險性,增強財務指標評價的可靠性。
在我國“三農”建設的新時期,投向農業領域的資金越來越多,農業項目也競相發展,在投資建設的過程中,我們愈來愈明顯地感覺到現行財務指標不適用于農業投資項目評價,具體有三個方面:
1.只考慮了靜態投資回收期(static PP)。投資回收期分為static PP、靜態追加投資回收期、dynamic PP和動態追加投資回收期四種,static PP未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這不利于投資者準確預計項目的風險,做出科學的判斷。
2.未考慮農業項目投資主體的多元性。在進行農業投資項目財務評價時,我們往往只針對企業這一類主體,另外三個重要的投資主體——農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戶和政府并未被包括在財務評價中。企業、農業合作經濟組織與農戶處于同一產業鏈的不同環節,屬于上下游關系。簡單地套用一般投資項目的評價指標,對于農業投資項目是不合理的。
3.忽視農業投資項目的外部性——對環境的影響。農業生產必然會對項目周圍的居民、生態系統造成長期影響,這就是農業投資項目的外部性。項目的負外部性,如水體污染、植被破壞、耕地占用等負面影響,在項目評估階段沒有被充分考慮進去,這些將對項目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造成極大影響。
1.采用動態投資回收期(dynamic PP)作為農業投資項目新的評價指標。伴隨人民幣于2016年10月1日加入了特別提款權SDR,我國利率市場化、經濟全球化也在加速,貨幣的時間價值也日益成為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中不可忽視的因素,因此應當把投資項目各年的凈現金流量NCF按照預期收益率折成現值,再推算投資回收期。
2.充分考慮農業類投資項目的投資主體多元性,考慮不同利益主體的特征。新型評價指標體系可以包括三部分:企業的財務評價、農戶的財務評價、政府的財務評價,將三個方面形成有機聯系的整體,對項目進行綜合分析,形成一套新型動態聯動的評價體系。
3.將農業投資項目對環境的影響納入評價體系,增強農業類投資項目的社會責任。雖然現代農業已經加入了很多高科技因素——塑料大棚、無土栽培、良種抗倒伏等,不再是簡單的“靠天收”,但是收成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環境因素的制約。我們投資農業項目,不僅希望不要破壞土地、水、空氣、林木等資源,更希望項目能帶來正效益輸出,為社會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態循環系統,提高項目的社會效益,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占有率低,針對農業類的投資資金數量也很有限。因此,如何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避免投資失誤,確保投資取得更好的效益尤為重要。完善后的農業投資項目評價體系將綜合考慮項目的財務影響因素——投資回收期和非財務影響因素——環境、投資主體兩個方面,以幫助決策者做出更科學合理的判斷,使得農業投資項目能夠真正提高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生產水平,加速農村經濟發展,鞏固農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基礎性地位。
[1]岳意定,郭剛,廖建湘.成本效率模型在農業產業投資基金投資項目選擇中的應用[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2(7).
[2]劉彩華.我國農業投資項目財務評價體系的問題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0(2).
[3]潘啟龍,何黎清,劉合光.現代農業高新技術創業投資項目中的代理風險及其控制[J].蘭州學刊,2012(1).
[4]張凌.實業投資項目分析評價方法初探[J].經濟師,2007.01.
[5]岳意定,郭剛,廖建湘.成本效率模型在農業產業投資基金投資項目選擇中的應用[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2(7).
(作者單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