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茹
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問題與對策
李茹
作為提供公共服務、解決民生問題的重要載體,事業單位在我國社會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大作用,然而目前事業單位發展、改革的過程中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嚴重制約著事業單位的良性發展,事業單位急需轉變思想認識、加強預算管理、推進制度執行、規范內部控制,以促進事業單位健康發展。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問題;對策建議
機遇與挑戰并存,隨著我國社會改革的不斷推進,事業單位的發展既面臨著前巨大的發展空間也面臨著新時代的多種挑戰。其中,做好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既是事業單位增強內部規范、提高服務效率的基本保證,也是優化社會公共資源配置、減少社會資源浪費的重要要求。
(一)思想認知不足導致財務管理重視不夠
因為事業單位具有公益性、服務性,導致長期以來事業單位對自身定位以及財務管理的思想認知嚴重不足,沒有充分認識到單位財務管理的重要性。很多行政事業單位的領導認為只要做好服務,就不需要去考慮成本投入,缺少成本控制意識。對財務管理問題的危害性認知不足,在財務管理方面認為只要不出現大額資金問題,可以有一定的“彈性空間”。
(二)預算管理不妥導致財務管理實施混亂
首先在預算編制上采取的方法不夠科學、參與的對象不夠全面,某行政事業單位在預算編制時為了減少人力、物力成本投入,采取“復制式”的預算編制方式——照抄照搬其他地方相同類型的單位預算方式,沒有結合本單位實際,也沒有發動本單位人員參與預算編制,最后導致預算管理“水土不服”。其次,在預算執行的過程中存在落實不到位的問題,一是預算執行“另起爐灶”跟預算編制和執行方案出入太大,導致很多臨時性、計劃外的經費支出;二是預算執行缺少必要的控制手段,經常出現預算執行“前松后緊”的問題,造成經費使用分布極其不合理。
(三)制度執行不足致使財務管理流于形式
制度是事業單位有序管理的重要保證,但是如果制度只是“束之高閣”也就無法發揮作用,目前的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方面也都有建立系統的財務管理制度,但是這“光鮮華麗”的制度外衣下面卻是財務管理“亂象橫生”。以事業單位的公務卡使用為例,公務卡是預算單位工作人員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務支出和財務報銷業務的信用卡,是為了更好地方便單位人員進行財務的使用與報銷,很多單位也都出臺相應的公務卡使用管理制度,但是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卻使得制度管理流于形式,存在公務卡使用問題。
(四)內部控制缺失引發財務管理風險漏洞
內部控制規范有利于促進財務有效管理,而財務管理的制度完善反過來又促進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不斷規范,但是目前之所以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財務管理問題,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不夠規范、甚至缺失。一是缺少必要的、可操作化的控制方法,包括事業單位的風險評估與應對方法、單位層面內不同部門、不同業務的控制手段以及業務層面內的相關控制方法的缺失,無法為財務管理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二是缺少有效的評估與監督方法,對于目前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情況沒有開展全面的、過程式的評估與有效的監督,導致財務管理存在未知的風險漏洞。
(一)提高思想認知,夯實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實施基礎
加強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首先要解決的關于事業單位定位、財務管理等方面的思想認知。一是要樹立事業單位“經濟觀”,事業單位(特別是領導層)要改變固有的刻板觀念,既要關注單位服務質量的提升,也要從服務的成本控制、經濟效益進行監督,引導到位內部各部門、各成員去思考如何用最小的成本做最好的服務,另外,對于目前事業單位的資金來源過渡依賴于財政撥款的問題,事業單位應該結合自身實際,積極探索事業單位的“造血”功能。二是要樹立財務管理的“風險觀”,千里之堤潰于蟻穴,事業單位的管理包括方方面面,其中財務管理是重中之重,所以要建立財務管理的風險評估機制,充分認識財務管理問題可能給單位乃至于社會帶來各種潛在的問題,以嚴肅的態度對待財務管理,杜絕所謂的“彈性空間”。
(二)加強預算管理,促進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科學開展
做好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得益于擁有一套完善的預算管理系統,而預算編制與執行則是預算管理的重點。首先,在預算編制上要體現科學性與全員性,基于全面、科學的預算編制方式,而不是簡單的憑借經驗、財務部門單一參與。其次,在預算執行過程中要按計劃執行、合理分布,一是在預算執行之前,就要根據經費編制的相關標準,制定預算執行的年度計劃表——預算執行的詳細方案和進度安排,確保經費預算嚴格按照計劃推進,如果有臨時性、計劃外的經費支出,必須通過會議討論決定。二是在預算執行中要建立反饋機制,包括對于預算執行情況進行階段性地總結與反思,并根據實際需要提出調整、制定下階段計劃。
(三)推進制度執行,確保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落地實施
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離不開相應的制度保障,而制度的執行則需要通過學習、使用、內化三個階段。第一,學習相關制度規定,財務管理制度的執行首先要通過入職培訓、專題講座、制度手冊等方式進行宣傳普及,比如之前提到的公務卡使用就應該讓持卡人員學習了解相應的公務卡使用管理制度,并通過筆試、提問等形式進行檢查,做到“制度先行”。第二,要在實際操作中貫徹執行,制度的建立最終是為了實施并發揮作用,財務管理制度也是這樣,財務管理不是簡單的歸屬于財務部門,它涉及到各個部門、業務的管理與開展,所以事業單位的各個業務部門要嚴格按照財務管理規定,立足單位整體框架,做好份內的財務管理,提高自身業務的服務效率。
(四)規范內部控制,做好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風險規避
一是要建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風險評估與預防機制,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應該堅持“預防為主、治理為輔”的風險防控機制,因為一旦發生了財務管理問題往往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也會給單位帶來毀滅性的打擊,從“紅十字會”的相關事件我們就可以發現預防的重要性以及財務管理漏洞的嚴重性,所以,全面評估單位可能存在的財務管理漏洞、風險,并通過相互制衡(比如不相容職務相分離、授權管理等)的方法做好風險預防,最大程度上預防風險的出現。二是要完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之外的內部控制,要通過其他內部控制的完善來促進財務健康管理。三是通過內部監督與外部審計加強財務監督,事業單位自身要根據各個部門、各種業務按照一定的程序做好內部財務監督,提高單位的財務管理“自律性”,另外還要積極引入第三方外部審計,做好外部的財務監督,并及時公開公示財務管理狀況,提高事業單位的社會公信力。
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會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以及群眾需求的不斷擴大而面臨新的問題與挑戰,所以加強財務管理很難做到一勞永逸,必須時刻做好內部監督與自我反思,并通過各種手段進行制度完善與風險規避,而通過財務管理的不斷完善,也能夠帶動事業單位相關問題的解決,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1]李曉琴.新形勢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問題與對策探析[J].財會學習,2015(9)
[2]蔡海燕.淺談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集體經濟,2016(19)
[3]鄭曦華.淺談機關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問題與對策[J].財經界,2016(21)
(作者單位:河北省保定市排水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