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企業成本外部化路徑探析
李慧
本文首先對成本外部化進行理論分析,探索成本外部化的成因,對企業成本外部化進行機理分析,研究了企業成本外部化的路徑及產生的效用,提出了利用成本外部化的正效用、避免負效用的建議,為我們政策制定提供理倫依據,為政府監督、企業的成本管理提供有效的方向性線索和指引。
財務視角;企業成本;外部化;路徑;效用
經濟的發展進入新常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從起基礎性作用轉變到起決定性作用,市場經濟相關制度亦日趨完善,政府在市場經濟活動中提供更多的服務而不是干預,企業在投資與經營活動中也開始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減少了傳統的成本外部化陷阱。供給側改革推動了某些成本外部化,增大了企業成本外部化的新空間。傳統觀念下,成本外部化對企業是正的邊際效用,對于外部則是負的邊際效用,而產生的社會邊際總效用是什么呢?怎么避免成本外部化陷阱,同時實現社會總效用最大化?這就需要我們對成本外部化的路徑進行探索。
1.企業自身因素
企業的經營目標無論是企業價值最大化還是股東價值最大化,其根本的要求是企業取得利潤,利潤多少是由產品價格和成本共同決定的,一般產品的價格是由市場決定,對于企業是不可控因素,而成本是企業的可控因素,企業在投資和經營中要不斷尋找降低成本而增加利潤的方法。成本外部化是企業有效降低成本的一個選項。
2.企業外部因素
(1)地方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尤其是對要素市場的干預,造成了成本外部化。地方政府為吸引企業投資,給予企業成本外部化的空間。(2)地方政府不能對企業實施有效的監督。企業將本應承擔的環境污染、生態破壞、資源浪費產生的成本轉嫁到社會的其他主體乃至后代身上,降低勞動者福利、損害消費者利益,由此大幅度地“降低”企業自身成本。(3)外部環境的變化。外部環境變化包括外部生產效率的提高、經濟結構升級、產品市場的成熟等。外部生產效率的提高使社會的商品平均價格降低,企業采購原材料的價格降低了,降低這部分的成本是被外部生產效率提升而消耗掉,企業發生內部成本外部化轉移,而內部化成本轉移并未造成外部成本升高。
1.企業投資階段的成本外部化路徑。
投資者選擇投資地點首先會考慮外部環境,根據當地的環境硬條件和政策軟環境,與地方政府進行談判,取得較低土地價格、較低基礎設施投資成本,實現投資期間的成本外部化。考慮企業投資成本及未來經營成本相對其它地區的降低情況,利用區域的成本差異將企業的成本進行外部化,主要包括人力成本、材料成本和環保成本等。并以政府協議方式確定未來可以進行外部成本化的項目,主要包括地方稅費的返還、政府補貼、企業人力資源方面的幫助等。地方區域外部環境決定當地的人力成本、材料成本等的相對優勢,這種成本差異是相對其它地區價格降低的部分,發生了成本外部化轉移。
利用這種地區差異與政策優惠條件降低了企業生命周期內的總成本,轉移的成本都進入外部總成本。我們認為這種成本外部化效用有三個方面:對于企業降低了成本是一種正的效用;對于外部效用一個方面外部成本增加是負向效用,另一方面是正向效用,因為企業到有區域成本差異的地方去投資,一般能拉動地方人員工資收入增長、增加公共收入、帶動原材料市場的銷售量并提升價格。三個方面的效用合成一個社會邊際總效用,我們可以用數學工具對這三個方面的效用進行量化,計量出社會邊際總效用。當企業的成本外部化增加外部成本的同時帶動了當地社會經濟效益大幅度的增加,社會邊際總效用是正向的,這種投資或產業轉移地方政應該支持;反之,應該拒絕。
2.企業經營階段的成本外部化路徑。
人是企業的一種成本又是一種資源,人的雙重屬性是研究成本外部化的路徑和效用的關鍵。我們以人力在企業運營中的軌跡為線索,研究企業成本外部化的路徑。
人力成本與企業成本的關系,一方面人力成本是企業成本的構成部分,人力成本的增加會導致企業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人力資源的開發或引進提高企業生產經營的效率、使企業總成本降低。減薪或裁員可以使人力成本減少,減少的成本由個人或社會承擔,即發生了成本外部化轉移。這種成本外部化轉移造成的外部經濟后果有兩方面:一方面減薪或裁員會造成當地居民收入的減少,社會購買能力降低,推向外部的成本對社會是負向的效用;另一方面減薪造成社會商品總價格降低,商品購買者有機會進一步的成本外部化,減薪或裁員會造成人才流動,人力資源會流向效率更高的行業,使人發揮更高的效率,人力成本的外部化轉移會增加社會的總效用,因此從這一角度看人力成本外部化是一種正效用。
材料成本與人力成本。材料成本是企業總成本構成部分,同時,材料成本外部化又降低了企業總成本。材料成本的外部化,我們認為有以下兩種情況:第一,企業憑借市場地位、通過商務談判或國際貿易使材料采購價格低于市場價,使企業的材料成本外部化轉移給材料供應者,可見這種成本外部化增加了外部成本,社會總成本保持不變。第二,外部材料市場的競爭因素或者外部生產效率的提高導致材料市場價格降低,企業采購成本降低,是隱形的企業內部成本外部化。市場的競爭因素發生的成本外部化僅是一種轉移,社會總成本不變;而外部生產效率的提高發生的企業成本外部化,外部化的成本被外部生產效率的提高而消化,社會總成本降低、社會總效用增加。
產品價格與人力成本。企業成本和人的創新創造間接影響著自身的產品價格。現實中的產品價格是市場、供求等因素決定的,但是企業可以憑借市場地位提高產品價格,也可以通過創新、推出新產品變相的提高自己的產品價格。創新、創造推出新產品是由企業中的人完成的,通過人力資源挖潛或人才引進,提高自身的生產經營效率使產品保持價值功能不變的情況下減少成本或者成本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增加價值功能,都可以提升產品市場競爭能力,可以直接提升產品市場價格或間接提升價格(價格不變成本降低)。產品價格的提高對產品需求者是采購成本的提高,造成外部成本升高,這種成本外部化是建立在企業效率提高的基礎上,因此社會總成本是降低的、社會總效用是增加的。
通過對企業成本外部化路徑的探研,企業成本外部化會產生三種社會總效用:社會總成本的降低、保持不變和升高。社會總成本的降低,無論是外部生產效率的提高、還是企業內部生產效率的提高,產生的成本外部化轉移,社會邊際總效用是正的,是“共享經濟發展成果”,是每個企業都應該追求的成本外部化;企業生產經營效率提高而產生的成本外部化是企業成本管理的正確方向,而對外部生產效率提高產生的成本外部化,則是企業應該得到的好處,應該推進的成本外部化。社會總成本保持不變,形成的社會邊際總效用是不確定的,區域經濟發展的差距導致投資成本、人力成本、材料成本等發生外部化轉移,區域環境容量的不同導致的環境成本外部化,企業利用這種差異進行區域性遷移而取得這些成本外部化的好處,產業轉移推動了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社會邊際總效用是正的,但是要考量成本外部化可能出現社會邊際總效用為負的情況,此時的社會總成本是相對升高,要避免社會總成本升高的成本外部化。
[1]陳圻,陳佳.成本外部化陷阱:創新與經濟轉型最大的制度性障礙—“去外部化”的政策選擇[J].中國軟科學,2016(02).
[2]王立國,周雨.體制性產能過剩:內部成本外部化視角下的解析[J].財經問題研究,2013(03).
(作者單位:河南神火煤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