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晶晶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在事業單位應用研究
薛晶晶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屬于內部審計的一個發展階段,也是現代內部審計的主要形式。風險導向內部審計關注的核心在于風險。早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國外的一些學者就開始致力于對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研究工作。而在我國,風險導向審計模式在2000年之后才被引入。由于與傳統的被動審計模式有很多不同,一經引入便在我國理論界和實務界引起了很多聲音。本文在充分了解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含義、由來和審計程序的基礎上,重點分析其與傳統審計模式的區別,論述其在我國各職能部門的應用現狀,對我國實施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提出合理的建議,以及總結一些心得與展望。
風險;內部審計;對策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模式是內部審計工作上升到一定層次的產物,也是現代內審的主要形式。以風險為導向的內部審計的含義是內審工作人員在審計的整個程序中把風險作為最為重要的參考依據,把被審計單位內外部環境與企業經營目標相融合,根據不同風險所產生的后果不同來確定所要實施的各個環節,及時創新思想,更新工作方法,盡量避免可能遇到的風險,提供相應的應對風險的手段,把風險作為主要參考來提供合理內審報告,幫助企業實行風險控制,保證與社會接軌。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實施不僅可以控制被審計單位經營環節產生的風險,更可以控制審計風險,提高審計效率,是對企業發展過程中潛在的風險的有效控制手段。
1.創新性
以風險為導向的內審方式面向于全面的風險管理,由零散的風險預測轉向結構化的風險預測。把風險預測當作重點環節,把審計重點向前移。
2.價值性
為企業創造更多利益是以風險為導向的內審工作的主要目標,它貫穿部門的日常工作,及時準確的找到影響企業正常運營的風險問題,更容易發現發展機遇可以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
3.前瞻性
風險導向型內部審計把關注的重點放在了被審計單位未來成長過程中可能面臨的風險上,如果一些風險對被審計單位未來發展產生了消極的影響,高層管理人員就可以根據內審人員提出的意見作出相應的長遠的戰略決定。
4.動態性
與內外環境不可分割。企業的內審工作只有通過不斷地創新完善才能更好地應對不同風險帶來的不同影響。
和傳統的被動式的內審模式比較,以風險為導向的內審模式在基礎依據、目標和方式上都有很多不同。在基礎依據方面,傳統內審模式的基礎依據是內控機制,其依據企業的內控機制的完整性、實用性、合理性等認定審計范圍和重點。但是以風險為導向的內審模式的基礎依據卻是風險的預測,對可能影響企業日常經營的各種要素做出全面的預估評價,從而明確了審計的范疇、要點以及方式,這將內部控制制度與內外部環境因素相協調,提高審計的準確性。
在內審目標方面,傳統模式注重依照對前期經營結果做出研究。而以風險為導向的內審模式則是把公司的日常經營當作審計的首要關注點,把內審工作的范疇拓展到企業治理的高度上來,將企業的經營目標與日常經營和最終的財務分析相融合,利用風險導向型內審模式來加強企業管制、建立完善內控機制、提高風險管控效率。和傳統模式相比,以風險為導向的審計模式所采取的抽樣方法是更全面的方法,它更為關注判別分析的能力,能夠減少企業風險。
(一)公共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引入風險導向理念的必要性
2006年,我國正式研究并發布《中國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新發布的準則與過去的準則相比體系有了很大的區別,即內部審計思想由過去的以舊經營記錄為基礎的審計轉向了以風險為導向的內部審計。另外,伴隨我國公共部分的花費的不斷提高,資源方面的矛盾不斷惡化。數據表明,2006年我國公共事業單位的個數就達到了130多萬個,人數也達到3000萬人左右,花費更是占比例的77%,事業單位經費占全國財政支出的30%。所以,把以風險為導向的內審模式導入我國事業編制單位的內審工作當中,對我國事業單位發展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有很大幫助。
受到國際與國內內審環境的影響,我國體制改革進一步的進行,公共事業單位的資本來歷和渠道變得更為廣闊,資源配置更為靈活化,對于被審計單位風險管控與內審工作未能起到相應的效果。以風險為導向的內審模式采取相對靈活的審計模型,將審計重點關注在事業單位成長規劃和認識日常工作風險方面,和單位管理人員積極溝通,為其不斷成長提供意見。所以,實施風險導向型內審模式已是內審發展的必經之路,把風險型內審模式引進我國事業單位工作當中是非常必要的。
(二)當前公共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
目前公共事業單位對內部審計原因以及緊要程度了解的不夠全面。有一些事業單位覺得他們的任務重點在于社會活動而不是經營活動,認為內部審計會束縛它們本身工作的正常進行。對于一些小規模的公共事業單位,資金不足是其缺乏內部審計動力的主要原因,而對于規模較大的事業單位,由于資金來源的多樣性,導致其外部監督也會出現真空現象。
其次,被審計單位的內審機構公正獨立特征表現得不明顯。現在,我國公共事業單位內審部門設置不合理,讓其作用沒有得到完全的應用。從審計人員看,公共事業單位審計受到經濟利益、行政關系等的影響很大,因此,審計結果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最后,內部審計工作不規范。內審人員提出審計建議主要依靠個人判斷,這很容易削弱了審計結果的可靠性,提高了審計風險。
(一)重新定位內部審計職能
審計內容不僅僅局限于注重管控以及提升管控效率,慢慢地面向了預測、評估、避免風險。通過對風險的準確評估,提升整個企業內審效率。隨著現代企業審計制度的不斷健全和完善,將提升公司的價值作為審計目標最為合適。讓它得到了公司利益者的認可,同時也給內審工作在現代企業中的實施應用創造了條件內審工作的重心應當是擴展傳統內審模式的范疇,完成公司整個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中的整體審計。內審工作的中心從企業價值中心向前后移動,使得內審工作完成提高企業價值的目的。
(二)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客觀性
獨立性是內審工作中最為主要的屬性之一,它需要審計人員在工作過程中相對獨立,在確認內審范圍、進行內審步驟、得出內審結論時擺脫外部干預。但是過分強調審計的獨立性會使得審計人員與管理人員之間出現溝通問題,所以在強調獨立性的同時需要兼顧客觀性。
(三)進一步健全的內部審計制度
建成更為完善的公司內控制度,進一步提升企業信息質量,才能有利于推進以風險為導向的內審模式的實施。不斷健全內部控制的運行與評價環節,明確內審工作各個階層的職責,實施崗位職責相互制衡的方法,運用更為完善的監督管控制度,保障內部管控機制高效實施。
加強內部審計過程中的溝通。內部審計人員應當在做出內審報告前把其大概情況、內審原則、結論、建議等問題與企業管理層做出細致的溝通。
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內部審計人員需要具備豐富的知識結構,能夠具有認識、識別、分析風險的能力,不僅僅需要擅長內審方面的學識,還需要擁有對經管、法律制度、統計等相關學科的認識。提升內審工作參與者個人修養具有重要意義。
在中國,實踐領域也在不斷尋找符合自身需求的內審方式,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我國內審工作大都還在使用舊的內審模式。雖然我國的一些學者已經著手進行以風險為導向的內審模式的研究,但是因為開始時間太晚,所以現在也僅僅是停滯在其基本含義和方式的層面上,并未形成體系的探究結果和具體內容,實踐領域更是無從下手。所以,我國一些企業內審工作目前主要就是在于理解和研究基本理論知識,研究以風險為導向的內審模式在公司中的具體實施,從而對我國企業內審工作的探究與應用有一些幫助。
綜上觀點,不管對內審工作本身推動的需求,還是對被審計單位從繁雜的社會環境里存在下去的需求,對于以風險為導向的內審模式做出探究并且把這種方式運用到企業經營過程中都是必要的。根據現階段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基本思想和建設理念等,對其進行全面的分析,目的在于以此為基礎從而更好地實現對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全面發展和創新,真正做到對它的整體實施和健全。
課程名稱:
江蘇高校品牌專業建設工程資助項目(Top-notch Academic Programs Project Of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簡稱:TAPP)。
[1]徐元玲.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應用研究[J].財會研究,2008,(07).
[2]謝榮,吳建友.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基本內涵分析[J].審計研究,2004,(05).
[3]程潤.風險導向審計在公共事業單位內部審計中的應用研究[J].皖西學院學報,2009(06).
[4]孔令剛,王鳳岐.風險導向型內部審計在我國的應用研究[J].商業經濟,2012,(11).
[5]夏菊子.國外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研究及對我國的啟示[J].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4).
[6]李曉春,高維紅,李艷萍.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在我國的應用研究[J].財會通訊,2011,(04).
[7]徐偉.試論風險導向審計及其在我國的運用[J].審計研究,2004,(04).
[8]陳霞.關于開展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思考[J].公共事業財會,2009,(02).
[9]程潤.風險導向審計在公共事業單位內部審計中的應用研究[J].皖西學院學報,2009,(06).
[10]孫亮.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在外貿企業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模式[J].企業導報,2012,(14).
(作者單位:金陵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