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姣娜
企業內部控制的弊端及改進措施
閆姣娜
內部控制的弊端導致企業不能及時有效控制經營中存在的風險,最終走向經營失敗。本文從分析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入手,闡述了完善內部控制的有效措施。
內控;弊端;措施
內部控制影響企業健康有序運行,關系著現代社會治理的高效與成熟。內部控制弊端是導致企業不能及時發現和有效控制經營中存在的風險,經營失敗的重要原因。我國企業逐步深化內部控制思想,把建立與完善企業內部控制作為當前的主要任務。
一是由于各部門職權交叉割據,致使企業內控體系失去效用。企業內控體系的設置和施行開展決定了內部控制的效果和效率。我國企業的各部門是按照資源屬性和業務職能進行劃分的,橫向聯系且有交叉。企業內控體系是囊括工作的全部程序、組織結構內各部門,涉及全部成員。每個部門對內部控制的認知和實施都是從自己部門立場和自身利益考慮的,這就不可避免的形成部門間紛爭利益和職權交叉分割。
二是監管力度較差監管體制不完善,弱化了內控的監督作用。我國目前的企業監督體系包括外部監督體系和內部監督體系。由于政府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對市場進行了過多地干預,弱化了內控的監督作用。從企業外部來審視監督體系,政府采用違反市場規律的監管手段代替市場選擇,用行政手段干預市場經濟。其實,政府是不應過多干預市場的,應該讓市場解決本身問題才更科學。從企業內部來審視監督體系,我國企業成立了內部審計部門,但內部審計部門監管力度較差形同虛設,發揮的職能作用不明顯。
三是偏離企業經營管理目標,使內部控制不切實可行。內部控制應該滲透到每個崗位和部門,貫穿工作各個工作環節,突出監管業務領域的資產、成本、費用。但有些單位的領導對內部控制產生抵觸情緒,限制了內部控制作用的發揮。究其原因是由于企業片面地把杜絕會計信息失真作為內部控制的最重要的目標和唯一目標,內部控制沒有實現經營管理的目標,也沒有服務于企業的經濟效益,偏離企業經營管理的內部控制具有片面性。
四是員工能力不適應發展,致使執行內部控制的效果受到限制。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是內部控制制度的核心和基礎,而執行制度的員工能力必然影響內部控制制度執行的效果。經濟迅猛發展,企業迅速壯大,財務人員的需求量增加,但企業財務人員的職業道德弱化,培訓教育步伐較小,有些會計不知法學法,還提供虛假的會計信息。現階段,企業部分財務人員能力低,水平差,突出表現為知識層次低和知識結構不合理,會計人員的素質和職業道德觀念直接影響到內部控制體制在企業中的實際應用。
五是制度執行缺乏監督,使內部控制流于形式。我國企業雖然大部分不缺內部控制制度,但內部控制制度得不到有效執行是企業中存在的普遍問題,有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大多停留在書面上,掛在墻上、作為文件進行傳閱,實踐中應用的較少;有的企業制定制度不合理,內容殘缺,與企業實際結合的不好;有的企業不斷發展,但企業制度沒有及時修改,不適應發展需要;有的企業保障執行制度的機制不健全,沒有獎懲的有效舉措,制度執行缺乏監督。企業需要不斷提高執行力,而且要加強制度可操作性。
六是信息與溝通系統不健全,使內控的信息不具可靠性。信息系統是企業對經營現狀、持有的資產、負債及所有者權益進行登記、處置、總結、匯報的記錄的手段和方法。一方面經營者借助信息系統知曉經濟走向,掌握市場動向,另一方面也洞悉其他同業經營者的現行業務,經營效益,同時通過會計信息向公眾公示企業信息,經營業績等情況。不健全的內部控制使有些不法分子鉆企業的漏洞,對公款挪用,非法虛開發票套取企業資金,貪污腐敗收受賄賂,利用會計信息進行造假,侵吞國有資產違法違紀亂象叢生,使企業遭到重大損失。溝通和信息系統作為傳遞信息的手段,它的不完善性暴露出內控不嚴的弊病,造成溝通低效,信息不可靠,效率降低的局面。管理者通過信息和溝通系統掌握各方狀況,保證領導及時對自己管轄業務進行有效控制,了解隨時變動的事情和運營的情況,通過信息反饋及時對業務執行過程中的錯誤和瑕疵進行有效的彌補。
為更好地適應市場競爭,創造有利的內控監督環境勢在必行。重視內控制度建設,始終堅持“內控優先”的理念,堅持以業務為中心,以內控為保證,一手抓業務,一手抓內控。大力支持內控監督工作的開展,營造一個重視監督、理解監督、支持監督、主動接受監督的良好氛圍。根據企業內部控制的特征,改變企業內部控制的現狀應采取以下具體措施:
一是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是內部控制的前提條件。要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為核心,著力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法人治理結構中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的權力相制衡,各負其責;建立董事會,發揮董事會的作用,通過法定程序讓盡責的專業人士進入董事會,并擁有相應的權利,嚴格考核嚴肅獎罰。獨立董事切實擔負起保護股東權益的責任。同時完善監事會組織機構,實行及時性有效性的監督責任。
二是貫徹落實是構筑嚴密的風險內控制度體系的重要保證。認識加強風險管理中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對項目決策前的風險和收益進行考慮,對項目過程中的風險進行預判,總結經驗,強化應對措施,為未來管理提供思路和方向。提高思想認識,自覺接受監督檢查,嚴把監督檢查第一道關口,及時向監督部門提供信息。業務經辦人員和內控工作人員充分履行好自身的監督職能,建立預警機制和風險檔案,杜絕同類或相似風險的再次發生。
三是防范于未然,建立貫穿公司各環節的內控機制。內部控制應把公司治理與建立貫穿公司各層次,各部門的內控有機結合起來,對公司形成整體覆蓋的內控管理。強化事前監督,檢查工作各環節操作的合規性,分析、判斷業務領域中有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防范于未然制定行之有效的建議和治理措施。根據不相容的職責相分離的原則,不同的人員承擔工作領域的各個環節,相互牽制,避免一人獨攬業務流程各環節致使管理失控的局面。
四是采用多種形式監督協同作用形成合力。一方面,企業通過內部監督的有機結合和協調溝通實現監督合力,包括預算監督、核算監督、制度監督、審計監督等形式。另一方面通過現場檢查與非現場監督、集中和抽檢、聯合和分散檢查等多種形式協同作用,完善監督體系。對企業各崗位制定責任制度,實現不相容崗位職權相分離。以強制休假和崗位輪換等建立完善制度,防患于未然,提前對內控中發現的問題做出準確的判斷和分析,達到前移風險防范的效果。
五是制度和法律約束是施行內部控制的保證。施行問責機制,切實履行職責,加強懲戒力度,進一步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層層傳導壓力,推動內控機制落到實處。對違反內控制度的行為嚴厲查處,明確直接責任、分管責任和領導責任。依規風險事故責任人給予相應的經濟處罰,對相應分管責任人承擔連帶責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
[1]陳其安,劉艾萍.公司治理與銀行效率:來自中國上市商業銀行的經驗證據[J].中國管理科學,2015(S1).
[2]郭露,琚然,戴志敏.股份制商業銀行資本結構與代理成本分析[J].華東經濟管理,2015(11).
(作者單位:沈陽市房產局會計核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