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延榮
對高職《成本會計》教學的幾點體會
呂延榮
《成本會計》課程是財會類專業(yè)的主干課程,其知識內容的掌握卻存在著一定的難度。本文主要從成本會計這門課程的特點出發(fā),結合實際教學,對相關內容教學方法的體會作了闡述。
成本會計;教學方法;教學手段
《成本會計》是會計專業(yè)的一門主干課程,教材里通常能對工業(yè)企業(yè)的成本核算為例,對產品生產過程中發(fā)生的耗費進行確認、歸集和分配,運用各種計算方法計算出完工產品成本,這門課程的特點決定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一定的難度。在企業(yè)會計崗位有輪崗的規(guī)定,做其他會計崗位的不一定能勝任成本會計,做過成本的會計通常更容易勝任其他會計崗位。所以學好《成本會計》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對如何讓高職會計類專業(yè)的學生更好地掌握成本會計,本文主要從成本會計的課程特點展開論述,談談在教學中的實際體會。
(一)課程專業(yè)性強,真實的實用案例少
成本會計是會計類的專業(yè)必修課,也是該專業(yè)的核心課程,有著自己相對獨立的理論和方法體系,是一門專業(yè)性很強的課程。根據先修后續(xù)的原則,需要學完相關課程如基礎會計、Excel表在財務中的應用和初級會計實務等課程時再學習成本會計。如成本會計中不僅涉及到編制各種憑證和登記相關的賬簿,還需要用到大量的表單,這些需要在前期開設相關課程。另外,由于各個企業(yè)的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的資料不像財務報告對外公布,屬于企業(yè)的內部資料,所以可以用的真實企業(yè)案例較少。教材中提供的例題和練習題也不多,另外其他渠道也不容易找到相關資料,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難度。
(二)費用的分配方法及計算公式多
成本核算過程中,費用的分配方法和計算公式眾多,像要素費用的分配中,發(fā)出材料的成本計算各材料費用的分配分別有四種方法,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通常采用有五種方法、制造費用的分配有四種方法以及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的分配通常有七種方法,成本計算的具體方法主要有三種,如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雖然每種分配方法都不難理解,不同的費用分配方法適用不同的適用范圍,由于不同方法的成本計算對象不同,成本的核算方法和步驟也有所不同,大量的方法導致學生昏頭轉向,極易產生畏難情緒,喪失對本門課程的興趣。
(三)成本會計中涉及大量表單的編制與計算
在成本核算過程中,需要編制各種分配表和成本計算單。比如品種法核算的計算程序主要包括材料費用分配表、職工薪酬分配表、外購用電費用分配表、折舊費用分配表、其他費用分配表、輔助生產費用分配表、制造費用分配表、產品成本計算表和完工產品成本匯總表等。成本會計表格多,表格中涉及方法的運用,表格之間存在著勾稽關系,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掌握不好,都可能導致成本計算錯誤。
(一)運用日常情境舉例掌握重要的概念和公式
在教學中,有時重點內容直接講解時學生不容易接受,可以使用學生身邊的情境引導切入。比如,在講到材料費用的分配方法時,重點放在分配率的計算公式上,可以運用簡單的生活中的小例子切入,比如對于定額耗用量分配法講解時,分配率的計算公式不容易理解,可以舉這樣一個例子:例如我們班同學總共30人一起聚餐,其中男生20人,女生10人,預計每位男生吃2個,女生吃1個,共吃了60個饅頭,每個饅頭0.5元,問男生吃多少,女生共吃多少?可以得出每人吃1.2個饅頭,男生吃48個共24元的饅頭,女生吃12個,共6元的饅頭,通過這樣的小例子倒推出定額耗用量分配法的分配率及應分配材料費用的計算公式,便于學生記憶。又如,約當產量比例法是教材中的一個重難點。采用該方法時,直接材料的投入程度也會不同,計算結果也不同。假定這個產品有三道生產工序,首先要界定企業(yè)生產產品所耗用的原材料是什么時候投入的,有可能是生產開始時一次投入的,也有可能在每道工序開始前投入的,也有可能是隨著生產進度陸續(xù)投入這樣幾種情況。可以舉一個用餐的例子來說明。可以把第一種情況生產開始時一次投入的比作吃快餐,定量每人一份,拿到后吃與不吃都已消費;第二種情況在每道工序開始前投入的比作在飯店用餐,第一道先上涼菜,第二道再上熱菜,最后再上一份主食。第三種情況隨著生產進度陸續(xù)投入比作吃自助餐。在教學過程中,運用這樣的舉例顯得生動,淺顯易懂,又能調節(jié)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寓教于樂。
(二)切合工作實際合理選擇運用分配方法
在給高職院校的學生講授專業(yè)知識時,要從實際出發(fā),把理論知識與企業(yè)實際需求緊密聯系,偏重于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比如在介紹按實際成本法計價確定發(fā)出材料的成本時,應讓學生掌握先進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和個別計價法這四種方法的優(yōu)缺點及適用范圍,這四種計價方法企業(yè)是可以任選的,但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至少是一年內不得隨意變更。那在教學中可以設定不同的情況,啟發(fā)學生思考企業(yè)選擇哪種方法更有利。結合企業(yè)實際情況,對于一般企業(yè)都有合理避稅的需要,當材料購進價格持續(xù)上漲時,計算發(fā)出成本時運用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就比較好,一方面這種方法比先進先出法和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出的發(fā)出成本高,這樣企業(yè)當期利潤低,可以減少企業(yè)所得稅,就可以為企業(yè)合理避稅;另一方面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對企業(yè)實際工作而言,會計的計算量相對較小。這樣在講解時穿插一些思考,把理論內容和企業(yè)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便于學生以后學以致用。
(三)利用Excel表進行成本核算和成本報表分析
在成本核算過程和財務會計對有關業(yè)務進行賬務處理不一樣,財務會計主要涉及會計分錄的編制及報表的生成,而成本會計的計算以表格完成,表格中涉及計算方法的運用,表格之間存在著勾稽關系,可以利用Excel表把品種繁多的表單聯系起來,進行成本核算和成本報表分析,利用Excel表的函數應用、成本費用分配表的繪制、圖表的使用等。比如,采用代數分配法進行輔助生產費用分配時,當輔助生產車間在三個以上時,需要將三個以上的多元一次方程進行聯立計算(有幾個車間需要建立幾個方程),如果采用手工費用分配,解三元以上的聯立方程的計算量很大,這時就可以利用Excel快捷地實現費用的分配,以達到手工計算難以實現的目標。還可以利用Excel表與表之間的聯系把從費用的歸集與分配到成本的計算運用公式建立勾稽關系。
(四)教學內容應符合企業(yè)實際需要
隨著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普及,企業(yè)利用智能化進行生產管理,這已成為一種發(fā)展方向。傳統(tǒng)的成本核算方法,重點放在直接生產費用的核算,不太關注間接生產費用的核算。隨著信息技術的更新,直接人工成本支出比重變小,而管理成本、機器設備的損耗折舊等間接生產費用的分配比重加大,這些要求傳統(tǒng)的成本核算方法相應改變。大多數的成本會計教材以工業(yè)企業(yè)為例介紹了成本核算方法,在教學中也以工業(yè)企業(yè)為例講解。但實踐中,還存在著其經營成本中直接人工費、間接生產費用等占大部分,而直接材料成本所占比重相對較小的企業(yè),就要結合其生產特點采用合適的成本計算方法。目前的成本會計教學內容過于強調成本核算的計算方法,而忽視成本分析、決策、考核等內容。但在實際工作中,更多的是運用相關的數據來進行分析、決策、考核等,教學內容與實踐脫節(jié),不便于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和決策能力,在教學中應加強對此方面的引導與講解。
(五)教學課件應生動活潑
《成本會計》課程內容專業(yè)性較強,計算方法多,表格多,在設計PPT課件時應考慮生動性的特點課件中不要把書本上的東西直接照搬書上的內容,盡量避免全部以文字的形式出現,多使用圖像、不同顏色標注、動畫和視頻等手段。制作課件時多使用箭頭總匯、標注以及流程圖等激發(fā)學生“看”課件的興趣。比如,把編制的會計分錄用填制好的記賬憑證替代,登記輔助生產明細賬和制造費用明細賬時利用模擬真實的明細賬反映出來,做成動畫的形式演示。在學習生產特點和管理要求對產品成本計算的影響時,可以以一家水泥廠為例介紹企業(yè)的生產工藝流程,首先把水泥的生產工藝流程用圖示出來,再配上水泥廠的生產過程視頻進行講解,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對水泥廠的工藝流程有個深刻的認識,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利用理論知識為企業(yè)的實際服務,為其走上工作崗位打好基礎。制作PPT課件時,可以在重要環(huán)節(jié)設置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如講到品種法時還涉及到前面所學費用的分配方法,這時就可以前后聯系,把一個個知識點貫穿起來,由點及面,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
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不斷思考、不斷反思怎么樣講課能讓學生更易于掌握,還要多聯系相關企業(yè),掌握企業(yè)的最新動態(tài),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適合企業(yè)需要的應用型人才。這就需要針對《成本會計》教學內容的特點,采用什么樣的方式和運用什么樣的方法傳授給學生,學生才能理解得更加透徹。在講課的過程中盡量做到理論聯系實際,便于學生就業(yè)后盡快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
[1]李從峰.高職“成本會計”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革途徑[J].教育與職業(yè),2016(3):97-99.
[2]李延莉.基于六特性設計《成本會計》課件[J].會計之友,2012(9):113-115.
[3]梁好.高職高專成本會計教學存在問題及改革思考[J].企業(yè)導報,2014(22)202-203.
[4]董利.《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思考[J].價值工程,2013(11),281-282.
[5]任強,楊金亮.基于EXCEL的成本會計綜合實訓設計[J].黑河學刊,2016(9):22-23.
[6]郝德鴻.成本會計實務[M].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13.
(作者單位:九州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