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碩
摘要:現如今,新媒體在建構新媒介生態環境和信息傳播格局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新媒體正在以一種不可阻擋的猛勢力壓傳統媒介,更是以其時效性、便捷性等優勢迅速被公眾所吸收,并為其所用。然而,對于公眾來說,自身媒介素養的缺失,使新媒體無法使媒介發揮最大作用,甚至有時會產生一系列負面效應。公眾自身存在問題主要突出表現在,對待媒介信息認知水平上往往較低,對待自身發布和吸收信息是非辨別缺乏理性,以及在媒介倫理道德和法律意識上更是淺薄。本文主要從新媒體視角,受眾視角來淺析公眾媒介素養現存問題。
關鍵詞:新媒體;公眾;媒介素養
新媒體在近幾年處于突飛猛進的發展趨勢,而時下公眾所具備的素養雖有所提升,但與媒介技術的超前先進性相比出現嚴重的延滯。特別是現在處于社會轉型關鍵時期,公眾自身素養的提高對于社會穩定,文化傳承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樹立、穩固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媒介素養”這個名詞對于公眾來說還是一個相對陌生的概念。按照1992年美國“媒介素養領袖會議”的定義,媒介素養是“公眾接近、分析、評價各種媒介信息,達到溝通交流目的的能力。”根據諸多中定義,綜合而看,媒介素養主要關注的是群體和個人在處理信息和傳播的能力。主要包括:媒介技術的基礎技能,媒介信息的識別、查詢、收集、選擇、質疑批判能力和信息的加工制作發布能力。筆者認為,就信息本身,應該從產生到終端傳輸來分析,在公眾層面上,更應該從媒介使用素養、信息生產消費素養以及社會互動素養等三個方面來思考媒介現狀與問題。就目前我國公眾媒介素養現狀與問題分析主要如下:
一、媒介素養教育的缺失
目前,新媒體技術已處于高速遞進式發展狀態,促進新媒體技術發展已成為黨中央和國務院治國理政的新的國家戰略。我國公眾媒介素養教育現狀和發展也面臨挑戰。我國媒介素養教育現在仍處于滯進狀態,在實施素質教育時也出現被忽略狀態,特別是國內內陸地區,多數省份教育體制仍是應試教育下的流水化培養。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媒介素養本應該占比很大,以此才能從少兒時期就建構一代人的媒介素養,來提升整體國民媒介素養問題。也正是媒介素養教育的缺失,導致當出現部分謠言或者是非不明新聞時,整個網絡輿論動向出現明顯偏離。例如,2016年2月6日發生的《上海女逃離江西農村》反轉新聞事件,以及6月24日一位00后女生在網絡上高調炫富,視頻中語言犀利,引起輿論一片嘩然,而這恰恰從側面反映出我國媒介素養教育的缺失。
媒介是人的延伸,隨著電子媒介特別是智能手機、智能可穿戴設備、VR/AR/MR設備、IPTV等新媒體技術產業的高速發展,媒介正在深深地甚至重塑人們的生活方式。而我國媒介素養教育研究起始于20世紀末21世紀初,從最初單純的學習研究西方媒介素養教育到目前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探討與研究,相關科研成果已成爆發式增長。可這些研究多數是業內專家學者對理論的探討,缺乏實踐上的操作應用。研究理論實踐的滯后,已嚴重影響媒介最大價值的有效發揮。
二、公眾社會價值觀發生偏離
縱觀我國近幾十年經濟發展狀況,我們已順利邁進基本小康社會,并正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奮發。在這個高速發展過程中,人們物質生活有了極大改善,而精神生活也相應出現極度匱乏狀態。電視真人選秀類節目、各種偽交友APP層出不窮,其價值取向朝著拜金主義,低俗化發展。電影、廣告詞、社會熱詞等都也出現越來越低俗無下限。整個社會文化風氣時不時彰顯功利化、拜金主義、低俗化、損人利己。一些是非模糊、善惡不明、立場錯位的原則性問題同樣時有發生,這對于和諧社會價值觀的樹立形成嚴重對抗。
在自媒體時代,公眾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發布者。媒介技術的發展應用,使公眾隨時隨地都可以發布信息。對于發布信息的內容性質來說,公眾自身對信息的認識吸收程度、理解程度和辨識程度都深深影響著信息在發布之后帶給社會的傳播影響。由此可見,公眾自身價值觀更是在這一傳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傳播所產生的正負能量與公眾自身價值觀正誤相當之吻合。這就給官媒等有話語權媒體在塑造引導公眾價值觀上提出一重要意識形態問題。
三、對待信息認識傳播缺乏理性,易被歪曲利用
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是可以進行大眾傳播,每個發布信息的公眾成了自己發布信息的把關人,這對于整體網民媒介素養教育缺失的現狀來說是極大的挑戰。這將導致,公眾以自己僅有的認知,以及自身感性情緒或看法來向外界發送自己的信息或者部分訴求。
由于新媒體擁有傳播的低門檻、高效率的特性,部分熱門話題一經網絡傳播,易迅速占領網絡輿論制高點。在此過程中,沉默的螺旋發揮重要作用,網民既有向主流靠攏的傾向和意愿,也有維持公平正義還原事實的熱情。但是一些新媒體和部分意見領袖在群體事件傳播中含有缺失媒介身份和公私不明的情況,將個人不滿言論用于代表媒體意見,導致錯誤引導公眾對待信息的識別,從而使隨意性抨擊和跟風的比例逐漸增大。加之少數西方媒體和不法分子的惡意炒作,對社會矛盾、民生問題進行夸大、扭曲,故意掩蓋事實真相,有目的地將網絡公眾參與引導至現實公眾參與,將網絡輿論演變為實際群聚活動,如近幾年關于地方PX事件的群聚活動,反外國貨行動等。
在熱門話題傳播過程中,沉默的螺旋效應作用下,使大量網絡水軍,以錯誤引導信息促使部分具有正確合理言論逐漸消沉,這嚴重影響社會輿論導向,以及公眾自身對待信息的明辨是非的能力。
四、結束語
縱觀以上公眾媒體素養現狀,提高公眾媒體素養已迫在眉睫。對待公眾媒體素養上,必須著力提高公眾對待媒介信息消費的鑒別、媒介使用能力,必須著力提高公眾參與媒介互動素養的能力。加大我國公眾媒體素養教育實踐力度,加大官媒等核心媒體對公眾核心價值觀引導,以及培養公眾理性思考對待信息的能力。加強“媒介素養教育”對于提高國民的整體素養、對于社會的健康良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新媒體的飛速發展已給傳媒業者提出新的要求。新媒體的極速升級與公眾媒體素養的落差已成為我國目前傳播領域一大桎梏。在市場化的傳媒領域,傳媒產業的公益性與商業性也是影響公眾媒體素養價值取向的一個重要課題。傳媒業者的媒介素養提高是毋容置疑,必須跟進整體社會意識形態下的方針政策。目前學界也從強調保護公眾免受不良媒介信息侵害的免疫式觀點,已逐步轉移到強調對媒介的質疑和批判性思考,并進一步拓展到以公眾媒介參與為核心的研究范式。
在公眾媒介素養發展中,相關政府部門也需要對媒介素養教育進行著力重視,以官媒為主導,嚴控各類主要媒體對新聞報道價值觀取向,娛樂文化價值觀取向,做好信息把關人的同時,積極引導公民在正確的道路上接收發布利于社會發展,利于文明建設,利于人際和諧的新型傳播機制。(作者單位:重慶工商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參考文獻:
[1]鄒鵬志.以媒介素養教育助力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養成[J].當代電視.2015.11
[2]彭 蘭.社會化媒體時代的三種媒介素養及其關系[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13.42(3):52-60
[3]陳永斌.微文化傳播背景下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挑戰與對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4.6
[4]周葆華,陸 曄.從媒介使用到媒介參與:中國公眾媒介素養的基本現狀[J].2008.4
[5]閆偉娜.網絡社會下我國大學生媒介素養提升策略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學報,2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