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
摘 要 朝鮮族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民族,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生活習慣和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很多傳統民居建筑被高樓大廈所取代,傳統文化也逐漸的消失。朝鮮族傳統民居建筑文化凝聚了朝鮮族人民的智慧,它具有社會、歷史、文化和經濟價值,展現了朝鮮族過去的生活和藝術形象。本文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剖析制約朝鮮族傳統民居建筑保護的因素,揭示人們對經濟發展與傳統民居建筑文化和現代化技術協調中的矛盾,分析傳統營建技術的傳承和發展普遍存在的問題,并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形成一個有力的理論體系。基于立法、政策、觀念和意識等,有針對性的對朝鮮族傳統民居建筑文化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法,為吉林省保護和傳承朝鮮族傳統民居建筑文化提出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 朝鮮族;傳統民居建筑;可持續發展;保護與更新
中圖分類號 TU-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64-0131-02
1 朝鮮族傳統民居建筑保護的現狀
朝鮮族作為跨境民族,在一個多世紀的發展中已形成本族的民族文化,朝鮮族傳統民居建筑文化是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不斷發展和積累而形成的,是人類適應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的成果。朝鮮族傳統民居建筑文化凝聚著朝鮮族人民的智慧,也是朝鮮族人民在歷史過程中的精神和物質文化產物,傳統民居建筑風格體現了朝鮮族人民的獨有特征。隨著社會的發展,城鎮化進程逐漸加快,朝鮮族農村人口向城市大量轉移,導致農村空宅的現象嚴重,所以確保農村共同體的鞏固問題令人擔憂,傳統民居建筑文化逐漸被現代文化所取代,朝鮮族作為少數民族之一,必須要做好保護自有民族傳統居住文化。目前,關于朝鮮族傳統民居建筑文化方面的書籍和研究并不多,如1985年張馭衰寫的《吉林民居》和汪之力在1994年寫的《中國傳統民居建筑》,這些書里介紹的都是關于少數民族傳統民居建筑文化相關的內容。另外,有幾部關于朝鮮族民俗文化的書籍與別的民俗內容簡要介紹了有關朝鮮族民居建筑文化的一些內容。關于朝鮮族傳統民居建筑文化方面的論文有李佰濤的《東北地區農村朝鮮民居實態調查研究——以延邊龍井市山村為中心》和樸玉順《中國東北地區朝鮮族民居研究》等。
在對一些地區的朝鮮族傳統民居建筑進行調研后,發現我國對傳統民居建筑保護存在一些問題,缺乏對朝鮮族傳統民居建筑的保護意識。朝鮮族的傳統民居建筑的保護需要政府的長期的資金投入,歷史住區的保護研究側重于對傳統民居建筑的整體保護,對傳統民居建筑實體的保護性工作做的比較少,很多人對傳統民居建筑的保護意識不足,甚至覺得不值得研究和保護。因此,在保護和更新歷史住區中,一些傳統的優秀的民居建筑導致無人問津,部分建筑甚至被拆毀。
2 朝鮮族傳統民居建筑可持續發展觀念
可持續發展觀念是對后代的重要責任,同時也是延續社會文化的支撐,傳統民居建筑要完整的保護下來,傳給下一代,需要我們這一代人的努力。在保證我們使用的同時,我們應該考慮下一代人對傳統民居建筑的使用權力和價值詮釋。前人創造的文化在當代是無可替代的,另外當代人理解和利用傳統建筑的不完整性是需要后代人來彌補的,我們有責任和義務把傳統建筑的完整性傳給后代,不能剝奪后代人認識和了解歷史的權利,傳承傳統民居建筑需要我們這一代的努力和重視。
朝鮮族目前資源限度的觀念的形成是可持續發展的資源利用原則,這個原則既是資源也是資本,消費是對利潤的消耗。如果我們把朝鮮族傳統民居建筑作為一種資本,傳統民居建筑的利用和開發是它本身帶來利潤的消耗,而不是傳統民居建筑本身的消耗,城市的發展不應以破壞傳統民居建筑文化資源為代價,朝鮮族傳統文化也需要我們這一代人來傳承。
3 朝鮮族傳統民居建筑更新技術對策
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對保護傳統民居建筑有著重要的意義,實際上傳統民居建筑的保護不只是保護它們本身,而是把它融入到現代人的生活中。對傳統民居建筑的保護不應只是歷史回憶的呈現,更應是現代人生活的共同創作和傳承精神。
3.1 傳統民居建筑對物質資源的更新技術
傳統民居建筑的保護要根據它存在的價值來決定,保護傳統民居的方法也要根據具體情況,采用修復、改造、重建、維護等技術手法。一般傳統民居建筑在歷經上百年的過程中經歷了多次改造和維修,我們對傳統民居的保護重要的是保護居民生活的現狀,而不僅僅是它原有的形態。傳統民居建筑可以是老的,但不是殘破的不能被人使用的,它是這個時期留下的歷史痕跡,是任何語言和文字無法取代的。
朝鮮族傳統民居建筑可作為旅游業、商業和居住用房,大部分居民是以居住的形式將傳統民居建筑保護至今,對傳統民居建筑采用先進的技術手法,如維修或改造來保護居民的傳統生活方式,對傳統居住文化和居民自身是一種保護。傳統的居民建筑在不得不拆除、搭救和改動的情況下可以在不損害建筑風貌的前提下,對其采用現代技術手法進行更新改造。對傳統居民建筑的保護可以采用精湛的建筑工藝,采取符合建筑原貌的材料,保留歷史建筑原有的特點。
3.2 傳統民居建筑對文化資源的更新技術
作為體現歷史生活方式的傳統建筑體系,它的審美形式作為文化符號象征著朝鮮族長久居住在當地的記憶,傳統居民建筑文化不會因為物質載體的死亡而消失,可能某些方面會被遺忘,我們關心的是傳統居民建筑文化積極的賦有生命力的內容。在保護傳統民居建筑文化的行動中,我們應該整體的保護人們的整個生活圈,真實的保護傳統聚落文化的完整性,只有保護好自然文化遺產的真實性,才能體現出它的歷史價值,才能吸引到自然文化需求者,從而帶動當地的旅游經濟發展,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陜西的韓城黨家村民居建筑就在保護建筑文化資源的過程中,被聯合國命名為世界文化遺產,對傳統民居建筑的保護不僅為我國傳統建筑文化保存了珍貴的遺產,也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收益。
4 結論
傳統民居建筑文化是一種寶貴的文化資源,朝鮮族有著本族的民族特色,保護民族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人民群眾熱議的話題,朝鮮族傳統民居建筑文化的保護和發展對當今社會的發展有著弘揚民族文化和傳承民族特色的重要意義,同時有著豐富民族完整性的現實意義。但是目前人們對朝鮮族傳統民居建筑文化的認知不足,還缺少民族責任感和危機感,政府部門對朝鮮族傳統民居建筑文化的保護需要實施有力的法律保護措施。目前很多地方的傳統民居的生存已到了危險的境地,保護傳統民居建筑迫在眉睫。因此,在城市開發建設的過程中,應該保護傳統民居建筑和傳統歷史文化環境,政府也應該加大力度,采取法律手段和鼓勵傳統民居的居民維護自身生活環境,來保護傳統民居建筑,使傳統民居在現代城市發揮它們獨有的魅力。
參考文獻
[1]王露.淺談中國傳統民居文化的保護和更新[J].中國建筑文化概論,2010.
[2]金權平.朝鮮族傳統居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J].延邊大學,2015.
[3]楊夢陽,牛笑.淺析朝鮮族民居在當代城鄉建筑中的應用[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2(1):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