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秉健+汪國新
【摘要】有了真我,才有了基于本質意志的自覺學習。在工具理性主導下,學習是一種手段,是為了得到學習以外的功利。而生命價值主導下的學習,學習的過程是實現自身潛能和獲取生命歸屬感的過程,學習過程本身就是目的。自覺學習是生命價值主導下的學習起點,它貫穿于社區學習共同體成員的學習過程,是一種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如果學習獲得的功利到人生某個階段便能實現,那么學習在那個階段之后就變得毫無意義了。而人是“未完成的動物”,終其一生都無法實現與身俱來的全部潛能。因此自覺學習并不僅僅是學習的一種初始狀態,而是學習的一種持續狀態。
【關鍵詞】自覺學習;生命價值;持續狀態
【中圖分類號】G72;G7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8794(2016)07-0001-05
一、自覺學習的起點
1源自“真我”
社區學習共同體是“生活在社區中的居民因共同學習而結成的能實現生命成長和建立守望相助關系的群體”。2008年,杭州開始在社區引導推動創建“社區學習共同體”這一中國特色的社區“學習圈”。至目前,杭州這樣的“學習共同體”已經有2 000多個,遍布城鄉。[1]社區學習共同體是一個又一個“自我”組成的,學習的過程:“自覺”—“自主”—“自給”—“自評”,都有一個“自”字,源自我歸宿于我。社區學習共同體不是一般意義的社會組織,不需要成員為一個未來的目標犧牲當下,也不需要成員為一個崇高的名義舍棄利益。它就是當下的具體的“我”創造的,為了每一個當下的具體的“我”。
重要的是“我是什么”,而不是“我擁有什么”。前者的我是個性的我,后者的我才是自私的我。在今天人們差不多已將前者忘掉了。新近出現的當代痛苦就是“自我疏離”。我們甚至連對自己都不慈悲,也不懂得欣賞自己的個性。而是靠擁有登喜路、路易·威登、古馳這些奢侈品來幫助我們欣賞自己。在這個世界上,要活出自己真難。現代科技無孔不入,我們的生活也日益被格式化。我們把吃飯交給快餐,把打扮交給時尚,把工作交給電腦或者別的什么“傻瓜”工具,連朋友交流也交給了現成的微信“段子”,碎片時間都交給了智能手機。
“我是誰”?甲骨文里的“我”是一種武器,是一把帶長柄的戰斧。專家解釋,“我”的造字本義,是舉著大刀、吶喊示威。甲骨文那個年代,“我”是很張揚的,同時“我”需要靠自己手里的武器保衛。還有一個重要的啟示,在甲骨文年代,“我”不是單數,是部族的稱謂,是復數。社區學習共同體的誕生,就是“我”的那柄戰斧、那個復數的復活。它來自民間,來自草根,是人們發自內心的對本真意義的生命價值和幸福的呼喚。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霍華德金森關于幸福的實證研究具有廣泛的影響力。早在1988年4月,24歲的霍華德金森取得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哲學系博士學位。他畢業論文的課題是《人的幸福感取決于什么》。為了完成這一課題,他向市民隨機派發出了1萬份問卷。歷時兩個多月,他最終收回了5 200余張有效問卷。其中只有121人認為自己非常幸福。霍華德金森對這121人做了詳細的調查分析,得出了這樣的總結: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最幸福:一種是澹泊寧靜的平凡人,一種是功成名就的杰出者。
然而,二十多年過去了。2009年6月,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又翻出了當年的那篇畢業論文。他很好奇,當年那121名認為自己非常幸福的人現在怎么樣呢?他花費了三個月的時間,對他們又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結果是其中71名平凡者,除了兩人去世以外,其余69人仍然覺得自己非常幸福。而其中50名成功者的選項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僅有9人事業一帆風順,仍然堅持當年的選擇——非常幸福;23人選擇了“一般”;16人因為事業受挫,或破產或降職,選擇了“痛苦”;另有2人選擇了“非常痛苦”。
由此,霍華德金森在《幸福的密碼》論文結尾總結說:所有靠物質支撐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都會隨著物質的離去而離去。只有自守心靈的淡定寧靜,繼而產生的身心愉悅,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活著很重要,可是赤裸裸的活著更重要。這就需要自守那個本質的“我”。源自草根的社區學習共同體,為千萬個本質的“我”敞開了大門。人必須有存在感才覺得快樂,覺得自己活著不孤單。當我們到社區學習共同體中去的時候,會覺得自己跟周圍的人是在一個真實的地面上的,不像在職場、官場上,大家都是高高低低的。在社區學習共同體之中,你可能跟一個家庭主婦、一個退休老人、一個出身不一樣的人,同在一個屋檐下,一起學習。大家同屬于一個“共同體”,心里自然就會平靜,有一種切切實實的存在感和歸屬感。
有了真我,才有了基于生命成長意義的自覺學習,也就是自覺學習的“源”。
2體現生命價值
有兩種學習,一是體現生命價值的自覺學習,一是體現工具理性的自愿學習。社區學習共同體成員的自覺學習屬于生命價值。
在工具理性主導下,學習是一種手段,是為了得到學習以外的我們真正想要的東西。這個東西也可能是屬于形而上的,比如外部世界所給予的虛榮感;更主要的是屬于形而下的,比如就業、職位、收入等等。學習可能痛苦,獲得功名利祿是快樂。而生命價值主導下的學習,學習的過程是實現自身潛能和獲取生命歸屬感的過程,學習的收獲主要來自精神層面,來自生命成長的需求。學習過程是獲取成長快樂和情感體驗的過程,學習本身就是目的。
現而今,工具理性主導的學習風靡一時,生命價值主導的學習卻處處受阻,這是人類的大不幸。因為只有體現生命價值的學習得以普及的前提下,我們每個人的潛能才能得以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人生才能出彩。一個人的自我可以分為現實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我們總是希望成為理想的自我。這兩個自我之間的矛盾及其形成的張力,就是通常的學習動力。如果那個理想的自我是一個主要能滿足物欲的自我,那么學習就會淪為工具。如果那個理想的自我是一個主要能滿足精神層面發展的自我,那么學習就體現了人的生命價值。
但是,工具理性主導的自愿學習與生命價值主導的自覺學習之間,并非不可逾越或一成不變。由杭州市成人教育研究室提供的《姐妹編織社》案例就可以證明這一點。“姐妹編織社”是一個非典型的社區學習共同體,因為“姐妹編織社”既是一個學習共同體也是一個商社,其成員既在這里學習編織也在這里掙錢。有趣的是,現在“姐妹編織社”對她們的主要吸引力是精神層面的學習和交流,掙錢變得越來越無足輕重。該案例中如此描述成員對姐妹編織社的態度:這是我們另一個“家”。其中記載的某個成員的一番話頗具代表性:“以前嘛到這里來,還想著多干點活,多賺點錢補貼補貼家用?,F在生活條件好了,也不缺這點錢了,來這里學做這些東西純粹是種興趣愛好,有時候生活上有什么問題還可以問問她們,幫我出出主意,有一種家的感覺。”[2]
如果我們將自覺學習的社區學習共同體成員稱為志同道合者,那么社區學習共同體就是志同道合者與鄰里關系的重疊。
二、自覺學習的過程
1“未完成的學習”
自覺學習是社區學習共同體生命力之源。這是由社區學習共同體的內生性特點決定的。生長于合適的人文生態環境的社區學習共同體,不同于生長于商品經濟環境的企業組織,甚至也不同于傳統學校。它并不具有競爭性的特點。因此,組織規模、組織成績、資源豐富性和成員年輕化等,這些一般意義的組織生命力的表征,不能套用來衡量社區學習共同體。社區學習共同體的生命力基于其成員生命價值理性主導的自覺學習。真正的自覺學習必須是,你的內心不再被競爭的恐懼和被淘汰的恐懼所占領,不再被物欲滿足和虛榮滿足的理想,以及充斥商品價值的符號所裹挾。你必須敞開你的全部心靈和所有毛孔,與一個草長鶯飛、繁花似錦的精神世界肌膚接觸。
我是什么比我擁有什么更重要。自覺學習就是自覺轉變我的人生狀態,是我人生整體的積極狀態,不是某個局部的積極狀態。在社區學習共同體,我們獨立賦予自覺學習的生命意義,選擇我們自以為有價值的生命萌動的質感。這個時候,我們的潛能在蘇醒,靈感在飛揚,微笑和如家般的溫情都在潛滋暗長。無論我們出身多么卑微,學歷如何低下,卻絕不動搖我們學習的自信。因為我們的學習已經擺脫了物質桎梏下的模仿欲望,也不是“人爭一口氣”的反作用使然,而是在心靈完全自由狀態下的生命力的自然釋放。
如果將社區學習共同體和傳統意義的學校相比較。我們可以發現,社區學習共同體成員的自覺學習是主動的學習,傳統學校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學習。主動的“學”比之被動地接受“教”更為有效。因此《論語》中有56個“學”字,《學記》中有48個“學”字,遠遠超過“教”字出現的頻率。自覺學習,只有在心靈完全自由狀態下才會發生。
自覺學習是社區學習共同體成員的一種學習狀態,更是社區學習共同體的一種源源不斷的活力之源。如果學習是達到功利性成果的工具,而這一功利到人生的某個階段便能實現,那么學習在那個階段之后就變得毫無意義了。而人是“未完成的動物”,終其一生都無法實現與身俱來的全部潛能。因此在生命價值主導下的自覺學習也永遠是“未完成的學習”。
自從傳統學校教育將學歷證書設置成為學習的目的,教育和學習就被認為是達成目的的一種手段。這種態度也被“移植”到職業教育、繼續教育領域。職業資格證書或其他任何證書如同小學、中學、大學的學歷證書一般,通常設置為初、中、高級,需要分階段攻讀?,F在有關行政部門正在努力,試圖通過比照不同證書的市場價值,使之如同人民幣和外幣一樣可以相互兌換。這無疑強化了工具性學習觀。如今不僅傳統意義的普通學校教育,連同現當代意義的職業教育、繼續教育,也不會再有忠誠的“學子”,當他們在獲得代表一個學習階段的學歷或證書之后,這個階段的學習就永遠結束了,學校從來不需要“回頭客”。但社區學習共同體卻能擁有“學子”的忠誠度,在那里學習本身就是目的,他們無需發放任何有形的證書。即便會有一張無形的證書,也無需拿到市場上去衡量價值,這是生命價值,而生命價值是無價的。
2自覺與自愿
人們通常將自覺自愿連在一起用,那是因為自覺與自愿都代表一種心理狀態。其實,細細分辨,這兩個詞卻可以有天壤之別。自覺是受到啟發的直覺,指一種覺悟,屬于人的本質意志①范疇。自愿是經深思熟慮后的選擇,指心甘情愿,屬于人的選擇意志②范疇。自覺是內因主導,自愿是外因主導。自覺出于心,自愿出于腦。
自愿參加任何組織,這個自愿的動機都是可以自己定義的,比如參加后能以此抬高身價、用以炫耀、獲取利益等等,如基于此的自愿,當“革命革到自己頭上來”的時候,自愿也可能變得不自愿了。而自覺參加社區學習共同體的成員,是基于人性的作用,是快樂的學習和歸屬感的需求,通常是下意識的。正因為如此,社區學習共同體的成員往往自視不高。當杭州市成人教育研究室的研究人員來到一個社區學習共同體性質的學習組織“愛攝生活”調查的時候,其核心成員顧大伯連連擺手,在他看來,他們只是一個自學自樂的“玩家”。他們安排學習活動很松散,并不會像小學生上課一樣,有固定時間、固定地點,通常是大家商量著確定一個彼此空閑的時間和合適的地點來學習交流,只不過都會自覺地做到每周至少一次?!跋裎覀冞@種游擊隊,沒啥好研究的,我們只是玩玩的!”[3]在顧大伯眼中的“松散”“玩玩”,恰恰體現了社區學習共同體自由、靈活,寓學習于生活快樂和生命意義之中的特點。這也是社區學習共同體能吸引居民自覺參加的魅力所在。
社區學習共同體的草根性,正源自成員的自覺性。社區學習共同體的內生性,源自成員的人性。組織是弱小的,人是偉大的。時時關注每一個人當下的快樂,就是時時在創造組織的遠大未來。
當下定律告訴我們,人不能控制過去,也不能控制將來,人能控制的只是此時此刻的心念、語言和行為。過去和未來都不可及,只有當下此刻是真實的。正確的心態應該是從對過去和未來的恐懼中走出來,無論命運好也罷壞也罷,應只管專注于調整好當下的狀態,而學習就是社區學習共同體成員調整當下狀態的共同專注點。
我們找到了社區學習共同體案例“百姓樂坊”中的一段有趣的文字:
小學文化識字不多的吳女士驕傲地向我宣稱“我不認識的字,我就用白字標一下”。我觀察到,成員們在學唱“蘭花草”這首歌時,我周圍坐著的6名成員之中,有5個成員用“平”、“蘋”或“pin”等來標注歌詞中的“頻”字。訪談中, 有多名學員都提到,這種用自己認識的簡單的字去標注不認識的字的做法和體驗。特別奇怪的事情是,他們每個人提到這種做法時,并不為自己不識字而感到有什么不足或者缺陷,而是無一例外的覺得驕傲,有的人驕傲自己“發明”這種做法,有的人驕傲的也許是,這個團隊對造成自己識字不多的以往經歷的包容和接納。在這里,對自己的過去可以不必刻意掩飾,缺點也可以毫無顧忌地呈現出來。[4]
由于杭州市成人教育研究室對社區學習共同體采用了質性調研的方法,故而研究人員采寫案例中的某些細節特別值得玩味,讀者諸君不妨細讀以下一段摘自“打鐵關桑榆書院”案例中的文字:
談及精神寄托,我問陳阿姨:“看起來您現在精神很好,過得也很開心,為什么把書法當成精神寄托呢?”
“我身體很不好,身上很多器官都切除了,身上長了很多瘤子,動手術開了8次刀(此時我明白,這有可能是為什么我感覺陳阿姨膚色比較白的原因了,但是她給人的感覺絕對不是病怏怏的),現在還有很多瘤子在身上,怕影響下一代,所以我住到敬老院里(陳阿姨輕描淡寫的這句話,口氣格外平淡)。但是只要一寫字,我就什么都忘記了。我學書法,是從學寫一、二、三、四開始的……一次活動我都不肯漏掉的。就是覺得時間很寶貴,背古詩、寫字,心情特好。我一有空就寫字的。”
“您住在敬老院里,離這里遠嗎?”我選擇了一種比較委婉的問法。
“還好,公交車半個小時?!薄澳依锶藭Hタ茨銌??”
“會的。就是他們都很忙、忙的,忙的話就、就不來。他們過年不、不忙的話,有時候會、會來的(口齒一直伶俐的陳阿姨出現了結巴,也正因為如此,我停止了對這個話題的追問)?!彼坪鹾苊艿囊痪湓?,讓我感覺陳阿姨有家人陪伴的時間應該并不是很多。也正是這個時候,我理解了陳阿姨“書法是我的精神寄托”的涵義。[5]
是的,在“打鐵關桑榆書院”的學習,某種程度上甚至成為陳阿姨親情的替代,是她精神的慰藉和內心的寄托。
當我們把社區學習共同體成員的每一個“當下”連接起來的時候,就不難發現,自覺學習并不僅僅是他們學習的一種初始狀態,而是學習的一種持續狀態。
三、持續增強的自覺學習
1學習主體的作用
自覺學習是社區學習共同體準成員在自身因素和外部條件作用下,對某個虛擬或具體的社區學習共同體進行識別,確認能夠滿足或基本滿足內心的學習需求與帶來歸屬感的情感體驗,以確定參加社區學習共同體學習的一種內心活動和付諸行動的過程。在這里,自覺學習是自主學習的前提,為自主學習輸出能量。
人們通常就知識的無法窮盡和知識的迅速折舊,論證持續學習的必要性。有所謂“學海無涯”“學然后知不足”之說。這是學習客體決定論,是指工具理性學習觀指導下的知識學習。其實,就社區學習共同體成員的學習心理而言,學習以實現生命潛能,學習以獲得心靈歸屬,歸根結蒂學習以體驗生命成長的幸福感更重要,即學習主體比學習客體更重要。持續增強的自覺學習根本動因只能來自學習主體。
美國早年對參加成人教育的原因調查結果是,被成人視為重要的學習原因居然有各種各樣。一般愿參加學習的人從所列項目表中選擇了5種他們認為非常重要的學習原因。而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在該表所列的9類20個選項中,中選率最高的選項是“為了成為更快樂的人”。[6]顯然這是一個屬于人的本質意志的、未被充分社會化的學習原因,與如今大洋彼岸的中國社區學習共同體成員的學習原因一脈相通。
美國學者羅伯特·查容克研究表明,當人從事簡單任務的時候,高動機水平具有促進作用。當人從事復雜任務的時候,高動機水平卻具有阻抑作用。我們以為,如果以工具理性學習觀考量,這個結論無可置疑。在我們有限的普通學校教育經歷中,有可能刻記此種經驗。當我們面對復雜學習任務時,最好忘卻分數功利,全神貫注破解難題,此時高功利動機的作用,可能會適得其反。但這一經驗,并不適用于社區學習共同體成員的學習,在生命價值作用下,他們擁有自覺學習的動機,卻不會持高功利動機,因為學習即目的,學習的過程可以足夠長,卻難以危及自覺學習的動機。
其實,我們不能僅僅局限于知識和技能的學習,社區學習共同體的學習活動,更注重學習全過程的情感體驗。積極或消極的情感是人內在狀態的直接反應,并不需要過多的認知過程即可以讓人深刻體驗到它的真實存在。社區學習共同體成員真正的學習動機正是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在“清涼峰太極拳俱樂部”案例中有一段“白描”,語不驚人卻可以管中窺豹。
“這些在一起練太極的拳友都成了老朋友,不僅在一起學拳練拳,而且彼此也非常關心。每次活動打三套拳,中間休息的時候,比打拳還忙,大家總要湊在一起聊聊天,心情特別舒暢,要是哪天有誰沒來,總要打個電話過去,問問是不是家里有啥事了?!盵7]
這種日積月累的情感體驗,才是社區學習共同體重要凝聚力之所在。學什么也許會變得不重要,怎樣學會卻會變得越來越重要。
2文化的作用
在人類文化及其歷史上,我們可以觀察到這些很容易理解的可以相互并存的名稱:親屬、鄰里、友誼。而今在中國農村和某些個城市的郊區,依舊保存著人們這種具體而微的聯系現象。有著這樣關系的人們,更容易自覺地在一起共同學習。杭州市江干區彭埠社區的“經典親子誦讀讀書會”(社區學習共同體)所處的環境(包括地理的、人文的環境)就是明證。用其成員的話說:“我們這里就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其實確實也是,這里很多人都是親戚,還有是親戚的親戚,估計總有三分之一吧。還有很多是小時候的同學啊、玩伴啊之類的”。[8]
彭埠地處杭州近郊,是一個當地居民拆遷后又回遷的社區,故而未受到城市擴容的根本影響。但在大城市中心的新型住宅群落,并不存在這樣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社區性紐帶。這也恰恰證明了社區學習共同體建設的重要意義。于是我們有必要在這里提出,有一種隱性的自覺,是建立在鄰里之間相互信賴的密切的關系上的。這在某些地方存在,而在另一些地方(比如大城市中心的新型住宅群落)并不存在。后者建立社區學習共同體的難度和意義都更大。社區學習共同體總是與人的天生的“中意”、“習慣”的文化、“記憶”中的家園相聯系的,因為它是基于人的本質意志的共同學習,反之,基于人的本質意志的共同學習也可以對這種“中意”“習慣”和“記憶”起到持續強化的作用,甚至建構作用。即李澤厚所說的“經驗變先驗”的作用。
就社區學習共同體而言“自覺”—“自主”—“自給”—“自評”的學習過程是一個生命系統的運行過程。自覺學習是最根本的基礎,它為自主學習輸出信息;自主學習應針對自覺學習動因形成學習交流內容,以滿足自覺學習,同時為自給學習輸出信息,自給學習應針對自主學習交流內容的需要整合學習資源,以滿足自主學習,并同時為自評學習輸出信息,自評學習應針對自給學習結果進行積極自我評價,以滿足自給學習,進而更進一步維護并增強自覺學習動因。如此良性循環,構成社區學習共同體的學習機理。
【注釋】
①意志是一種愿望類型,在人的本質意志這種類型的愿望里,思維和行為的在成長中才學會了的形式和內容與由身體狀況所制約的和從祖先繼承下來的經歷、思維和行為的方式,構成為統一體(滕尼斯)。
②選擇意志是思維本身的產物,選擇意志先于它所涉及的活動,而活動同它的關系則是作為它的實現(滕尼斯)。
【參考文獻】
[1]董碧水,等.杭州打造中國式“學習圈”[N].中國青年報,2013-09-20(1).
[2]李品.姐妹編織社[A].杭州市社區學習共同體案例集[C].杭州市成人教育研究室編印,2015.
[3]李品.愛攝生活[A].杭州市社區學習共同體案例集[C].杭州市成人教育研究室編印,2015.
[4]余錦霞.百姓樂坊[A].杭州市社區學習共同體案例集[C].杭州市成人教育研究室編印,2015.
[5]余錦霞.打鐵關桑榆書院[A].杭州市社區學習共同體案例集[C].杭州市成人教育研究室編印,2015.
[6]達肯沃爾德·梅里安.成人教育——實踐的基礎[M].劉憲之,等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6:176—177.
[7]孫艷雷.清涼峰太極拳俱樂部[A].杭州市社區學習共同體案例集[C].杭州市成人教育研究室編印,2015.
[8]余錦霞.經典親子誦讀讀書會[A].杭州市社區學習共同體案例集[C].杭州市成人教育研究室編印,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