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社會科學院 劉麗莉
天津先進產業經濟發展對策研究
天津社會科學院劉麗莉
天津是制造業大市,但并不是制造業強市。《京津冀協同發展綱要》中提出天津建設“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的要求,為天津先進制造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天津要緊抓五大戰略機遇,厘清先進制造業發展的主要任務,通過優化產業生態體系,打造產業集群;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建成一批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發展綠色制造示范園區,推進企業智能化改造;加大產學研合作,促進科技資源交流;培育“殺手锏”產品,積極拓寬國際市場等舉措,加速天津先進制造業發展。
先進制造業 生產性服務業 智能化 創新
2015年3月,國家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綱要》提出,要在天津建設“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的要求。在十三五期間,天津也立下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基本建成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的目標。天津自貿區、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帶一路等五大戰略機遇疊加效應下,如何抓住歷史機遇,利用天津現有的制造業產業優勢條件,加速產業技術創新,推進產業的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推進先進制造業發展,是當前天津先進制造業發展的重要任務。
1.1天津發展先進制造業是對國家《先進制造2025》戰略的落實
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興起,各國將發展先進制造業視作振興國家經濟的抓手,紛紛提高對先進制造業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國家對產業技術創新資金投入,試圖以技術創新加速產業智能化轉變。中國也頒布了《中國制造2025》戰略,這是促進中國制造業轉型,推動我國制造業走向國際的重大戰略。2015年,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綱要》中,天津也被規劃為“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天津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是對《國家制造2025》戰略以及《京津冀協同發展綱要》對天津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定位的落實,同時,也是天津順應國內外產業經濟發展趨勢,在十三五期間全面實現產業結構優化轉型的必由之路。
1.2五大戰略機遇疊加為天津先進制造業發展帶來契機
京津冀協同發展、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濱海新區開發開放、“一帶一路”建設五大戰略疊加,為天津先進制造業發展帶來難得機遇。借助京津冀協同發展機遇,統籌協調三地不同的資源,充分利用北京原始性創新資源、河北的原材料和人力資源、天津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所集聚的創新資源和原有的產業基礎,將加速天津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逐步將生產環節遷入河北,提高天津先進制造業走向高端。同時,借助自貿區、自創區建設以及濱海新區開發開放、“一帶一路”等戰略,將為天津先進制造業帶來更多的外資注入,同時帶動天津技術、產品、服務的出口。
1.3利用現有產業基礎,優化產業體系的必然要求
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以及現代科技的發展,制造業的發展技術、發展模式發生了重大變化,傳統制造業向先進制造業轉變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先進制造業的發展成為提升區域產業結構層次及其競爭力的關鍵因素[1]。在十三五期間,天津肩負著不斷調整優化制造業產業結構的任務。西方發達國家對先進制造業的調整,無不指向高端產業鏈條。在這一新趨勢下,天津要積極順應國內外市場要求,推動“天津制造”向“天津智造”、“天津品牌”的大方向轉變,必須通過加速發展先進制造業,帶動制造業的全局轉型,才能克服資金約束和不斷推高的要素成本約束,使“天津智造”站穩腳跟。
2.1加速落實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建設任務
天津制造業產業基礎發展良好,產業門類較全,具備打造先進制造研發基地的基礎條件。加速落實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將實現天津制造業技術水平的拔高生產,加速傳統制造業技術改造升級,淘汰落后產能,因此,可以說,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建設,是全面發展天津先進制造業的第一要務。
2.2實現“天津制造”向“天津智造”的轉變
先進制造業具有信息化、智能化、技術密集化的特點,技術創新是推動先進制造業發展的基礎,也是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要通過智能化改造,剝離產業中的落后技術,打造數字化、智能化、集成式為特征的現代產業技術體系,全面提升產業技術創新水平,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
2.3加速實現天津先進制造業“走出去”
目前,中國制造業發展的資源約束趨緊,能源成本升高,產業轉能升級壓力加大。“一帶一路”戰略,是全面實現天津產業發展與沿途國家產業深度對接的良好機遇;是利用現有產業技術平臺,發展產業技術前沿領域的機會;也是天津結合自身產業發展優勢和沿線國家產業發展需求,推動天津相關企業積極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的機會。“一帶一路”戰略將優化天津與國內外產業鏈搭建模式,加速天津先進制造業與國際市場的對接,刺激天津先進制造業生產量、質雙提升,加速企業躍出國門。
3.1優化產業生態體系,打造產業集群
要認真借鑒長三角地區先進制造業發展經驗,根據產業分工的原理,組建目標一致、彼此銜接的先進制造業體系[2]。借助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機遇,優化產業生態體系,在天津構建世界級的先進制造業體系。要充分認清京津冀三地各自的資源條件和創新優勢,不斷提高天津發展先進制造業所需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便利北京產業資源的轉移,鼓勵各產業園區與中關村展開合作,促進北京科技創新資源在津轉化。河北省是我國鋼鐵產業大省,在發展先進制造業中具有無可比擬的原材料優勢,同時在人力成本、運輸成本上也有比較優勢,充分利用河北省這些特征,將生產環節轉移到河北,逐步實現京津冀三地資源的聚合效應,形成立足京津冀,影響環渤海地區,輻射東北老工業基地以及西北內陸腹地的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
3.2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建成一批 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
研究與開發是促進制造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對于傳統制造業經過先進制造技術改造實現從傳統蛻變為先進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3]。天津要積極學習北京、上海、深圳的經驗,加大財政對科技創新的投入,鼓勵企業提高研發投入。利用京津冀協同發展、自創區、自貿區帶來的機遇,充分整合國內外以及區域內創新資源,提高本地科技創新水平,重點建設一批國際水平的高端實驗室,不斷提高國家級企業技術創新效率,充分發揮產業技術聯盟和創新中心對區域技術創新水平的帶動作用。
專業人才的集聚是生產性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嵌套式集聚的內核所在,制造業沿價值鏈攀升、生產性服務業向制造業輸入高級生產要素,都離不開專業知識人才,人才的有效集聚提供了經濟騰飛必需的人力資本與知識儲備[4]。知識、技術等專業化要素的有效集聚,促進了知識外溢,為產業價值鏈各環節沿產業鏈升級提供了契機與條件[5]。要大力引進產業急需的技術創新人才、高級管理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從根本上為產業技術創新水平的提高注入活力,達到以人才鏈支撐產業鏈的目的,最終實現天津先進制造業的“強鏈”、“補鏈”。
3.3發展綠色制造示范園區,推進企業智能化改造
在天津各產業區發展綠色產業園,不斷提高園區對綠色企業給予政策優惠和稅收優惠,擴大園區的知名度。提高園區招商引資力度,重點吸引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大企業入駐,重點圍繞現代信息技術產業、智能裝備制造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生物醫藥產業,打造產業集群。不斷調整制造業產業結構,對現有的制造業企業,推進企業智能化改造。對于虧損嚴重、污染嚴重的“僵尸企業”要積極清退;對尚能救活的高耗能企業,要設計出整套治理實施方案。
而通過生產性服務業的全面發展并形成有效的產業集聚,可以為制造業獲取先進知識與管理經驗提供便利,有助于制造產業專注于產業鏈生產部分的核心環節,形成具有產業競爭優勢的高端產業有效集聚[6]。要圍繞綠色制造示范園區產業布局,規劃發展配套生產性服務業,實現天津先進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協同發展的局面。
3.4加大產學研合作,促進科技資源交流
積極 拓寬產學研合作,鼓勵大學、科研院所、企業之間打開大門,發揮各自優勢,促進科技創新資源、成果、經驗的交流,推進科技創新成果在產業園區的應用。積極向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濱海高新區、臨港經濟區、北辰開發區、武清機器人產業園等一批專業化智能制造產業集群推進綠色制造、智能制造理念,推進園區內企業與天津境內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展開合作,讓研發成果真真正正落實到產業層面中去。
3.5培育“殺手锏”產品,拓寬國際市場
打造一批名優產品、“殺手锏”產品,拓展國際市場,促進先進制造業產品、技術、服務的出口。重點推動先進技術、高端設備及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大力發展大飛機、電子信息、風電、工業機器人等產業技術領域,積極開展以技術、產 品、服務合作等形式的國際合作,積極鼓勵天津企業參與國際標準規則的制定,打破西方發達國家壟斷局面。
[1]樂鵬.武漢先進制造業技術能力提升路徑研究[D].武漢紡織大學,2013.
[2]李慧,崔茜茜,孫克強.對長三角先進制造業發展問題的研究[J].上海經濟研究,2008(04).
[3]吳玉國.我國先進制造業發展影響因素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2.
[4]張益豐,黎美玲.先進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雙重集聚研究[J].廣東商學院學報,2011(02).
[5]Rotemberg J J,Saloner G.Competition and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a theory of interregional specialization and trade[J].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2000,30(4).
[6]劉志彪,于明超.從GVC走向NVC:長三角一體化與產業升級[J].學海,2009(05).
F327
A
2096-0298(2016)08(b)-100-02
劉麗莉(1963-),女,天津社會科學院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產業經濟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