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白云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 林少芬
加強國有企業資產管理的對策分析
廣州市白云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 林少芬
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之一,在國民經濟中占據著不可或缺的地位。但是,國有企業的資產管理在現實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加強對國有企業的資產管理已經成為當前國有企業發展的關鍵。資產管理是財務管理的一部分,而財務管理則是整個企業的命脈,可想而知資產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本文將對國有企業資產管理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國有企業 國有資產 資產管理
國有企業的國有經濟是我國市場經濟的命脈,是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保證與后盾。高質量高效率的資產管理,使國有資產有了增值的保障,企業的經濟實力和市場競爭力就能大幅提高。因此,加強國有企業的資產管理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1)固定資產的非生產性。國有企業是間接性的行政點位,對于國有資產的使用有一部分是分配于非生產區域,用于保證行政和社會的功能能夠順利運轉和發揮作用。所以,這些資產的運用不會直接創造經濟收益。
(2)非增值性與服務性。國有資產的作用是為保證社會機制的順利運作,因此對于國有資產的利用并不是以獲取利益為直接目標,有部分是為了給社會提供公益性的服務。所以國有資產利用的核心并不是為增加價值而是維持相關功能的完整,為社會服務。
(3)補償間接性。對于一些單位,國有資產的管理并沒有帶來直接的收益,資產的收入主要靠的是政府預算撥款和收入再分配,所以有關的管理單位必須進行保存管理,這樣才能提高資產的效率。
國有企業的資產關系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如果能夠有效地加強國有資產的管理并取得相當的成就,這將會對我國的國有經濟產生巨大的推動力。對國有資產進行管理是對國有企業的資產進行有效的分配利用,提高資產資源的利用率。把資產資源用在對的地方,用在可持續發展的位置,這不僅僅是有利于國有企業未來的經營和發展,還有利于再推高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頂點,有利于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高質量的國有資產管理還有利于我國市場機制和企業制度的改善。現在的國有企業制度不能夠很好地解決市場經濟中生產者、經營者、管理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對于權力、責任和利益之間的關系也難以清晰界定,要保證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就需要對資產管理進行整合優化。加強對資產管理中的監督管理環節,才能有效地保證資源的合理化分配,從而推動國有經濟的發展。
(1)落后的資產管理意識和方式。對于現在的國有企業,其管理人員的意識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傳統的管理意識影響,采用較為粗放的管理模式,導致資產的利用率一直難以提高,嚴重的還產生了脫軌的現象。部分企業對國有資產管理沒有予以足夠的重視,對于其資產的分配利用總是敷衍了事,所以作用的有限發揮便成了理所當然的事。往往就是因為管理人員對國有資產管理的不重視使得國有企業缺乏統一的規范的物業管理系統,導致國有資產的損失損害。
在管理層面上缺乏詳細、規范、標準的制度文件,使得工作人員對國有資產有擅自處理的權力。缺乏合理的使用條例和保管的方法,使得資產損失嚴重,部分資產的使用壽命降低,于是進一步的導致置換的速度快,這就是浪費國有資產的現象。除了資產丟失損害嚴重之外,還有資產長期閑置的現象,這也是資產浪費的另一種方式。粗放的管理方式使資產無法做賬明細,賬實不符的情況時有發生,現行的資產管理方式備受懷疑。
(2)資產分布不合理。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這樣的背景下,國有資產的來源是政府的財政撥款為主,管理費收入和營業收入為輔的運營方式。多渠道的收入來源和多元化的投資對象,決定了單位需要多元化的管理模式。但是缺少了科學的工作流程和科學的配備指標,使得國有資產的配備非常地不合理和失衡,形成了嚴重的問題,導致部分資產限制,拉低了利用率。現在物價水平不斷上漲,導致資本的供給與輸出起沖突,資產分布的重整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3)不重視企業財務管理。資產管理需要高質量的財務管理來進行輔助,沒有高質量的財務管理就難以談及資產管理。沒有高質量的財務管理就難以對資產管理進行監控,難以知道資產運用的實際情況。國有企業忽視財務管理,對于財務草草了事,就會導致賬目的不明確不精準。有些工作人員就會鉆漏洞,使用各種欺詐的手段來“撈金”,使得企業的資產大量流失。財務賬目的混亂就是使得企業的運營存在很大的風險,存在極大的財政隱患。
(4)缺乏專業專門的資產管理部門或機構。國有資產的有效利用,企業資產管理的高效進行都離不開專業的資產管理人員。缺少一個專業的資產管理部門或者機構的幫助,就會明顯地降低了資產利用效率。這就影響了資產管理工作的運作與改善,資產運用的質量就無法得到保證。一個企業的管理是由千絲萬縷種因素組成的,資產管理跟不上就會引發其他管理的問題,從而產生連帶的負面效應。
(1)國有企業落實資產的保值增值工作。落實資產增值保值的管理,聘請專業的資產管理公司或者建立專門進行資產增值保值管理的部門,對資產進行相關的增值保值業務工作,維護企業的權益。該專業的管理機構必須依法實行相關的權力和義務,督促國有資產的增值,避免價值的降低和流失。另外建立相對應的監督制度,完善公司的管理結構,明確各自的責任,為資產增值保值提供制度的保障,降低管理風險。
(2)采用精細化的資產管理模式。傳統的資產管理模式是屬于粗放型的,對于資產的運用方向不為所知,對于資產運用的多少不是很清楚。所以,需要采用現代先進科學的管理模式——精細化管理,例如開發相應的有效的ERP管理系統,將資產管理細化到項目、細化到資產使用的部門、項 目、細化到具體的崗位和個人。讓職員對自己崗位所占有的資產進行管理,鄰近崗位互相監督,這能夠有效地提高資產真正價值的發揮。
(3)重視財務管理,清楚明細賬目。財務管理是資產管理的基礎,所以國有企業必須做好財務管理模塊,這就需要健全相關的制度,對賬務進行嚴格管理。例如對于難以收回的應收賬款,可建立專門的債權項目小組,專門負責債務的追回和催收,避免資產的無故流失。高質量的財務管理是資產管理的關鍵,健全監督制度,強化財務管理,能夠有效地降低運用資產的風險,避免企業資金流斷開的現象發生,保證企業持續發展。
(4)市場出租的資產可集中委托資產管理機構。國有企業的資產資源龐大,僅僅依靠勢單力弱的部門是難以將整個集團的資產管理妥當。這就需要進行業務外包,即由專業的資產管理公司對國有企業的外租或者對外運營的業務進行管理。建立嚴格的審核審批制度,選擇可信度高效率高的資產管理公司,國有企業的資產管理部門就可對承包業務的資產管理公司進行嚴格的審查。例如對外租賃的國有資產就需要得到批準之后再經過專業的審計評估再與租賃的對象簽訂嚴格的合同。所有的工作都需要流程化,都需要明確化。通過外面的資產管理公司定期地對承租對象收取相關費用,并及時進行賬目處理,能夠有效地保證資產管理的完整性。
(5)建立科學的預算制度和監督機制。除了在分配的過程中要非常注重細節之外,在資產分配前和分配后都需要進行相對應的管理,也就是需要科學的預算制度和有效的監督機制。只有資產管理、預算管理和財務管理有效地進行配合管理,國有企業才能切切實實地提高國有資產管理的效率,避免資產的閑置浪費。建立國有資產的預算管理體系,首先要做的就是對資產進行全面的清算,才能對資產進行重新分配,提高利用率。
在資產分配之后需要對資產進行監督管理,這就需要建立一個嚴格的監督機制。對于資產,構建全面的審核機制,采用“有償運用”制度,避免同一單位的資產無償外借,杜絕漏洞存在的現象,對資產進行統一管理。
國有企業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企業,而其中的國有資產有著其獨特的特征,所以其資產管理的方式不能等同于其他的經營性企業,不能將別人的管理模式照搬照套。因此采取上文提及的五個對應的對策來解決現存的問題,借用專業資產管理機構的“手”和制度的作用為資產管理提供高效的方法和有效的保障。
[1] 曹亮.國有企業國有資產管理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6(09).
[2] 李小軍.企業國有資產管理問題及解決措施[J].經營管理者,2016(13).
[3] 徐進.國有資產分類管理研究——以中國國有上市公司為例[D].吉林大學,2015.
F275
A
2096-0298(2016)07(b)-0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