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曉莊學院 端木英子 馬琳娜
簡析經濟與文學的關系
南京曉莊學院 端木英子 馬琳娜
現階段,當代作家與文學批評家應考慮的首要問題就是,如何對市場經濟與文學的關系進行準確分析和把握。文化市場的建立雖然對文學發展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也帶來了一定的消極影響。所以,文學要想在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基礎上,更好地適應、融入文化市場,就必須要對市場經濟條件給予充分考慮,從而對大眾文化消費市場產生積極影響。
市場經濟 文化市場 關系分析
當前,市場經濟在不斷改革、變化、發展過程中,逐漸向有序、配套的方向發展,事物的各方面在經過漫長的沉淀后,呈現出了某種新的意義,主客體關系也做出了新的調整,而文壇經過一定時間的分化、困惑后,也進行了新的組合與定位,對市場經濟與文學的關系也該做出進一步的、客觀的理論闡述。本文就從兩者自身性質和規律的科學認識前提下,對其關系做出歷史性、辯證性地把握,以及這種關系對文學未來發展的影響。
首先對于市場經濟來說,針對其發展的特點以及不斷變化的規律來看,其具有自身獨有的屬性,并且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市場經濟與文化建設、發展生存并不矛盾,二者之間存在較大的聯系性,能夠相互促進相互發展。首先,在人類的社會生產與發展中,市場經濟不斷完善,已經逐漸出現商品交換、價值規律等產物,并且也出現了一些對生產進行制約的產物。市場經濟的生產主要是人類進行創造完成的。從根本上看,其不僅是一個社會經濟發展的時期,同時也是這個時期對經濟進行有效調節的手段,并且從一個民族以及一個國家的角度來看,在經濟發展以及生產力不斷提升的過程中,要采用有效的社會制度以及意識形態等,以此來對經濟的發展規律進行有效的思考,從而來形成對經濟的一種制約手段。
而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有效提升了我國的經濟實力,促進了我國綜合國力的進步,并且對傳統的經濟模式進行了補充與更新。同時也有效滿足了人民群眾不斷更新以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從而帶動了社會主義文化藝術事業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建國以來,其文學事業的發展并沒有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究其根本就是我國的經濟實力較為落后,這導致經濟無法為文化事業提供有效的物質保障基礎,無法帶動文化的傳播發展。并且各項文化設施未及時更新、操作手段不合理,創作條件差等,這些問題,也只有加快市場經濟發展才能夠解決。因此,從根本上講,市場經濟的建立對于文學藝術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1]。
其次,文化市場的形成也是市場經濟推動文藝事業發展的另一個體現。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特征具體來講,就是所有經濟活動都能夠在市場關系中得到直接、間接的體現,市場供求促進了價格的形成,而價格信號又將產品、資源的實際需要進行充分反映,所以說在對配置資源進行調整時,也要對市場價格的變化進行充分考慮[2]。對于文學創作來說,其不僅僅是屬于一種經濟活動,并且文學作品獲得的成果往往都會利用一些物質載體來進行傳播,在社會中流傳,然而對于對折文化的消費需求來說,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其產生制約的效果。所以說其創作還是具備一定的商品屬性的,并在市場供求關系中擁有一定地位,因此,也需要對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特點進行綜合考慮,從而為文化市場的形成與發展提供有力幫助。
對于文學來講,文化市場形成的最大意義就是突破了傳統社會,那種利用政治權力對文化進行的壟斷和控制,而主要是通過文化市場來實現對文藝事業發展的制約與調節[3]。主要體現在,當代作家已經漸漸進入一種比較自由的創作心態,其既不用再在政治因素的制約下,思考什么該寫、怎樣寫,也不那么看重來自文學圈內的贊譽或是誤解,也逐漸看清了官方給出的各種評價和稱號等,其更重視的是來源于文化市場的信號,以及大眾文學消費需求的動態變化。比如,以王朔為例,其雖然是我國最早進入文化市場的作家之一,但其自身卻不認為作家比別人高明,并經常笑稱自己只是一個“寫字的”,還聲稱自己加入作協只是為了滿足虛榮心,不論是圈內人對作品的不理解,還是對自己的蔑視也常常不以為然等,在這些語言的表述中,可以發現,雖然帶有一些玩笑的成分,但是這也充分說明王朔已經逐漸開始擺脫計劃經濟的約束,可以按照自身的思想進行自由創作。
最后,作家的自由選擇也表明其不僅能夠創作通俗文學,也可以進行嚴肅文學的創作。但實際上,不可能所有作家都單純地進行通俗或是嚴肅的文學創作,每個人都會結合主體、特點與實際條件,根據文化市場進行合理的選擇,若青睞于嚴肅、高雅文學,就必須要拿出能夠呈現給大眾的精品;而選擇通俗文學,那么必須對大眾的欣賞水平進行思考,以此來不斷完善自身的創作能力,可以創作出符合大眾品味的作品,滿足大眾的文化需求以及同層次讀者的多種需要,對文化市場大眾文學欣賞水平,以及整體消費能力也能夠產生一定的引導、提高和發展作用,因此,可以說文學也是市場經濟的受惠者[4]。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市場經濟在積極促進文學發展的同時,也給文學藝術帶來了一定的消極影響。作為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經濟不僅是發展中的關鍵動力,也是社會生活的核心內容,所以,雖然從理論上來講,市場經濟僅是一種經濟調節手段,但在實際運行過程中,還是會以自身商品屬性方面具有的特征來對社會的各個方面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能夠將其有效融入到市場關系中,并且在社會中的各個領域都能有效順應這種關系,但是在一些精神以及文化領域則由于自身領域的特點,導致無法有效順應這種關系。所以常常會將犧牲自身的諸多方面為生存代價。特別是在社會處于計劃經濟逐漸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階段,雙方也難免會產生一定的矛盾、沖突與失衡[5]。
然而,這種狀態可能一直存在,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完善,相關的關系也會逐漸得到有效的統一,這樣在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與推動作用下,物質與經濟也會得到提升,同時也會對社會各個方面造成積極影響。其中就包括文藝事業。雖然,在整個發展過程中,國家以及社會都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不斷完善,從而帶動其穩定發展。但是最終對于一些問題還是需要市場經濟本身進行解決。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其經濟越發達,那么將會促進文學家創作中處于主動的地位。文學家只有具備了相應的經濟條件,才能夠更有效地追尋文化藝術,從而來創作出滿足大眾品味的作品。并且對于讀者來說,必須利用欣賞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只有讀者的欣賞能力不斷提升,那么才能有效進行各種作品的選擇。讀者也可以自由地選擇文學,不用再像過去一樣,由于受到經濟條件的制約而無法選擇自己喜愛的文化消費品,其可以充分、自由地享受現代精神文明提供的各種精神消費品[6]。
文學的消費價值,雖然一直在某些方面上制約著文學生產的發展,但其與文學自身的審美、社會屬性已經逐漸實現了和諧統一,文學不僅能夠全面適應經濟文化發達的社會,讀者高層次的文學消費需求,反過來,這種需求也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來看,這可能也是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繁榮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階段或是付出的代價,而我們能做的就是要加強對市場經濟的適應,對其進行不斷完善,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這種“陣痛”。而文學家們也應該對情緒、價值取向等無法改變市場經濟的自身規律有正確的、客觀的認識,并在市場經濟與文學的實際關系、格局中,通過不斷調整來對自己進行準確定位[7]。
在這種關系中,文學并不是完全處于被動、無作為的地位。與市場經濟一樣,文學即使在實際發展中可能會遭遇重重阻礙,但仍會在歷史條件下根據自己的性質、特征和規律去發展。這種發展不僅涉及到文學對市場經濟的順應與協調,也包括吸引、推動市場經濟接受、認同文學,并憑借自身優勢與力量逐漸征服整個文化市場,促進大眾文化消費水平的不斷提升。
現今,在市場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通俗文學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這導致很多人都會將通俗文學與市場經濟相互聯系,會認為在市場經濟下,受到金錢利益的影響,作家無可奈何地寫一些通俗作品。但是這種觀點過于片面,在我國文學發展史上,通俗文化與正統文學共同構成了我國文學的發展主流,只是少有能夠融入正統文學史家、批評家視野的作者而已。先不講很多明清時代的通俗文學都被封為古典名著,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在國民、平民文學的倡導下,就產生了大量的通俗文學著作。如此可見,通俗文學的興起雖然與市場經濟的發展有一定的聯系,但主要還是由文學自身理念、思潮,以及中美學價值的變化而產生的。而當前,商品經濟的繁榮發展,進一步拓寬了文化消費市場,也增加了大量的通俗文學作者與讀者,這種消費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生產,所以說文學與經濟屬于對立統一的關系[8]。
總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要想成為真正自由的創作者,不僅要擺脫政治的束縛,還要脫離金錢的約束。而能夠為文壇發展產生積極影響的作家,是不論從事嚴肅高雅文學,還是通俗文學,寫作對他們來講,首要目的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實現自我,并將文學創作視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也就不會在受到經濟沖擊后就放棄文學。只有這樣的文學家才能夠在市場經濟不斷健全的背景下,被文化市場與消費者接受、認同。
[1] 黃鋮.當代社會商業文學的發展及其與經濟的關系[J].現代企業文化,2014(35).
[2] 管寧.文學變身:文化背景與媒介動因——當下文學生存環境的文化與媒介考察[J].江西社會科學,2011(2).
[3] 許建平.經濟生活與文學活動之關系及其研究途徑[J].社會科學,2015(3).
[4] 祁志祥.文學與經濟關系的學理考量[J].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
[5] 王京傳.北宋商品經濟與文人詞價值取向關系之研究——以柳永、蘇軾詞為文本對象[D].山東大學,2016.
[6] 楊華麗.現代文學研究的民國經濟視野:有效性及其限度[J].社會科學研究,2012(5).
[7] 鄭惠生.“經濟”是“文學的品格”嗎——對曹路先生文學的經濟品格的學術批評[J].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1).
[8] 喬麗娜.文學與經濟之間的張力——邢襄文學與地方經濟之間的良性互動關系[J].社會科學論壇,2015(24).
F123.9
A
2096-0298(2016)07(b)-1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