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 李軍霞
應用型本科經管類大規模跨專業實訓教學實踐探索①
——以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為例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 李軍霞
經管類跨專業綜合實訓平臺對改革傳統實訓教學方式、促進實訓師資高效利用及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興建高水平的經管實驗中心,開展經管類大規模跨專業綜合實訓是培養應用型、創新型經管人才的出路、生路和必由之路。本文以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經管類跨專業實訓為例,介紹了經管類大規模跨專業綜合實訓的教學理念、教學特征、教學流程,并進行了實訓教學實踐效果的總結。
應用型本科 經管類跨專業 綜合實訓
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定位為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這種培養的規格和需求必然要求實踐教學遵循人才培養成長規律,注重教學內容和職業工作崗位的對接,注重學生職業素質、操作技能和實踐能力的提高。
工科類專業要有實驗課,經管類專業要有實訓課。虛實結合,加強實訓。“虛”為理論:培養學生的理論功底和學習能力,體現于課程設置等;“實”為專長:訓練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工作能力,體現于技能培訓、素質拓展等。由“傳授知識為中心”向“知識能力并重”型轉變。
跨專業仿真實訓,是以供應鏈為核心,通過專業的實訓軟件模擬仿真的商業運營環境,把來自不同專業的學生按專業背景配置組成仿真生產企業、貿易企業、原材料供應企業、物流企業、工商管理局、稅務局、金融機構、人才交流中心、會計師事務所機構,讓學生在仿真環境中結合專業知識來進行模擬運營,更好地了解企業運作流程與規劃,學會團隊溝通與協作,從而提高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和管理決策能力。
2.1 經管類大規模跨專業綜合實訓教學實現了“規模性”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經管類大規模跨專業實訓教學實踐已有兩年,2014年完成大四學生902人、三個批次、合計288學時的跨專業仿真實習;2015年實習有1209名學生參加,分成三個批次參與實習,每個批次為期兩周。其中管理學院參與學生為1036名,經濟學院參與學生為173名;6名經管實驗中心老師全程參與“經營監控”和“后勤保障”;62位專任教師輪流值班指導學生,這些數字都創下了歷年跨專業綜合仿真實習的新高。
2.2 經管類大規模跨專業綜合實訓教學實現了“體驗性”
經管類大規模跨專業綜合實訓以體驗式培訓的方式組織教學,在教師的指引下,打破了原有的專業界限,自主地組建模擬經營團隊,根據軟件提供的仿真運營環境進行模擬運營。在實訓過程中,通過學生之間專業知識的互補和經營過程的互動、頭腦風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2.3 經管類大規模跨專業綜合實訓教學實現了“資源共享性”
經管類大規模跨專業綜合實訓教學組織過程需要學生、老師和場地的協調配合。經管類大規模跨專業綜合實訓平臺在確保優質教學資源多樣性的前提下,打破了學科專業間的壁壘,滿足了不同專業師生對相關學科專業的教學資源共享,節約了建設成本,促進以學生職業能力形成和提高為中心的實訓教學模式的轉變。
(1)實訓準備階段:確定公司組織架構、招聘成員、組建經營團隊,完成系統注冊。經管類學生按專業背景和能力專長,公開競選制造類企業、服務型類企業及相應的服務機構的CEO,然后各個CEO按照企業或機構的組織架構招聘合適的人選,進行業務分工和確定職責范圍、工作流程和協作關系。
(2)企業設立階段:籌建公司,完成公司注冊和發展規劃。各個團隊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系統CEO和團隊成員注冊,參照現實企業注冊流程,在軟件系統上完成仿真企業的注冊步驟,并填寫上報相應的紙質材料,完成企業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明、組織機構代碼證和企業社保證明的存檔。
(3)企業經營與服務業協同階段:模擬經營仿真企業,完成崗位任務。對于制造型企業,主要任務是制定企業計劃,進行廣告訂單、材料采購、生產管理、產品研發、企業信息化、人力資源管理、物流外包和財務核算等崗位的綜合模擬操作,充分鍛煉學生專業知識應用能力、交際溝通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
對于服務型機構,如商業銀行、會計事務所、工商局、稅務局、物流公司,通過體驗仿真政務服務、金融服務和公共服務的業務流程,結合專業理論知識拓展自己的職業素質和業務技能。
(4)實訓考評及總結階段:制定考評機制、實施考評過程;學生進行心得和經驗分享。實訓考評采取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相結合,由軟件系統、團隊、指導老師進行全方位的考評。在實訓最后一次課,進行實訓心得和經驗分享并進行成果展示,由實訓師資團隊進行本次實訓教學的匯報總結。
經管類大規模跨專業實訓教學實踐需要“計劃、環境、場所、師資、考評”全方位的支持和協調。通過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兩年的教學實踐探索和總結,已經完善了經管類大規模跨專業綜合實訓教學平臺。
4.1 經管類大規模跨專業綜合實訓課程體系初步形成
經管類跨專業采用集中實訓的形式,分成三個批次參與實習,每個批次為期兩周,每次課為4學時,以其中一個批次為例。
第一周實訓教學內容及學時如下。
星期一:實訓動員、性格測試、公開競選CEO(4學時);制定組織結構、招聘團隊成員(4學時)。
星期二:軟件規則解讀、軟件系統登錄及企業注冊示范操作(4學時);個人注冊和企業注冊并提交紙質材料(4學時)。
星期三:初始年試營運操作(4學時);試運營第一年試運營操作,完成手工做賬和財務報表(4學時)。
星期四:海報設計及評選大賽(4學時);創業沙龍(4學時)。
星期五:試運營存在的問題剖析,正式運營初始年操作(4學時);正式運營第一年操作,完成手工做賬和財務報表(4學時)。
第二周實訓教學內容及學時如下。
星期一:正式運營第二年第一、第二季度操作(4學時);正式運營第二年第三、第四季度操作,完成手工做賬和財務報表(4學時)。
星期二:正式運營第三年第一、第二季度操作(4學時);正式運營第三年第三、第四季度操作,完成手工做賬和財務報表(4學時)。
星期三:正式運營第四年第一、第二季度操作(4學時);正式運營第四年第三、第四季度操作,完成手工做賬和財務報表(4學時)。
星期四:戶外素質拓展活動,穿插專業技能比賽(創業金點子頭腦風暴、趣味點鈔大賽、職來職往模擬面試)(4學時);與企業面對面交流(4學時)。
星期五:實訓總體考評,由系統、小組、指導老師進行全方位的考評(4學時);進行心得和經驗分享;實訓總結大會(4學時)。
4.2 經管類大規模跨專業綜合實訓軟件和實訓基地建設逐步加強
學院已經安裝“方宇”、“金蝶”支撐實習的“專業實訓軟件”。由這兩個軟件劃分出來的“方宇環境”和“金蝶環境”兩個仿真實訓環境,讓學生結合專業知識來進行模擬運營,培養學生對所學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
學院經管實訓樓為A9整棟樓,共5層,面積為7800m2。依據創新創業管理模擬分為創業園區、工商業區和金融業區。一樓主要為創業園區、工商業區和金融業區+遠程視頻報告廳;二樓為手工沙盤實訓+虛擬仿真體驗廳;三樓為電子沙盤實訓室、學生創新實驗室(73.6m2)和精益工作站(73.6m2);四樓為電子沙盤實訓和新增8間硬軟件配置的跨專業綜合實習實訓室;五樓為模擬公司/跨專業綜合實習。設施齊全、功能完善、優質資源共享的設備和實訓場所能夠支持學生大規模高質量跨專業實訓過程中的實訓動員、組建團隊、仿真運營、專業技能大賽、素質拓展以及匯報總結等活動。目前經管實驗中心獲批2013年廣東省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立項建設。
4.3 經管類大規模跨專業綜合實訓配套師資進一步完善
學院實訓師資團隊由1名企業技術人員、6名經管實驗中心老師、62位專業課老師共同組成,企業技術人員主要負責規則解讀和軟件技術調試;經管實驗中心老師主要負責全程參與“經營監控”和“后勤保障”;專任教師在整個經營過程中指導學生,負責專業知識答疑、經營過程指導、經營過程反饋和實訓考評及總結。同時引進一些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行業專家,給學生提供“面對面的企業經營管理指導及創業沙龍講座”。
4.4 經管類大規模跨專業綜合實訓教學的考評機制和考評方法多元化
實訓考評采取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相結合、教師考核和學生自我考核相結合、團隊考核和個人考核相結合、個人態度考核與系統業績考核相結合、崗位職責考核與特別貢獻考核相結合。
考評機制采用綜合指標法,主要考評學時領導能力、專業能力、協調能力及勤奮指數四個方面。考評的分數由個人實訓學習累計成績(考勤表現、過程參與、崗位職責完成表現)、團隊經營成績(企業計劃制定、經營過程團隊協調配合、系統經營分數)、完成各項任務得分(專業技能比賽、素質拓展活動)以及獎勵分數(海報設計評比、經營業績領先)等加權而成,在整個考核的過程中,同時還可以實施獎品激勵、加分激勵、榮譽證書激勵等多種手段并用,鼓勵學生參與并享受跨專業實訓的過程。
4.5 經管類大規模跨專業綜合實訓教學人才培養模式得到一定程度的創新
2012年,教育部聯合宣傳部、財政部等部委頒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教思政[2012]1號),指出各高校要加強綜合實踐科目設計和應用,激發學生參與實踐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經管類大規模跨專業綜合實訓平臺重視“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指導,以現代企業經營為核心”的原則,開展多專業、立體式的校內跨專業綜合實訓,使學生既是學習者又是經營者和組織者,考核重點放在學生在實訓過程中綜合實踐能力的考核。通過企業業務流程模擬競爭、知識構建與反饋,使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得以融會貫通,為走向社會做好知識和技能準備,從而提升就業及創業能力。
[1] 曹遠明.應用型本科經管類跨專業綜合實訓模式研究——以湖南信息學院為例[J].經營管理者,2015(11).
[2] 朱宗乾,劉慶,胡海青.管理類專業綜合情景模擬實訓課程的創建與應用[J].教育評論,2015(4).
F069
A
2096-0298(2016)07(b)-154-02
本文系2015年度廣東省教學成果獎培育項目“經管類大規模高質量實訓化教學模式實踐與探索”的階段性研究成果(JY150406)。
李軍霞(1983-),女,湖北荊門人,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企業運作管理及創業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