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培
(安徽省懷遠第一中學,安徽 蚌埠 233400)
理論與方法探索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田徑教學的發展趨勢
朱 培
(安徽省懷遠第一中學,安徽 蚌埠 233400)
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田徑運動是一項基礎性、實用性的體育項目,同時也是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教學內容。隨著新課程的改革,要求田徑運動突破傳統的教學方法,實行多樣化教學模式、增加經濟投入、完善測評等,進而為學生今后發展奠定基礎。對此,筆者根據多年體育教學經驗,就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田徑教學發展趨勢進行簡要分析,并提出相應教學策略。
新課改;高中田徑教學;發展趨勢
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田徑是一項最為基礎性的活動項目,也是重要的教學內容。因此,也被人們成為“運動之母”。田徑活動中包含多方面的內容,如跳躍、走、跑。而這些也是人們生活中的基礎行為,具有簡單、易掌握的特點。田徑運動在適用性上較為廣泛,沒有人數限制,活動范圍較廣。個人在進行田徑活動中,可以跳遠、慢跑,而集體性的活動可以接力跑等形式活動。通常情況下,體育運動項目對體育設施要求較高,人們需要借助體育設施的基礎下進行活動,而田徑運動則不同,一些項目無需復雜的設施,體育場地上也沒有較高的要求。例如,慢跑,人們在平坦的道路上就可以進行活動;跳遠,在松軟的沙坑中就可以實現;投擲,在空曠的場地中就可以進行。也正是這樣的原因,使得田徑運動從小學—中學—高中—大學都有開設。另一方面,田徑作為一項基礎的體育活動,也時常用以其他活動的輔助。例如,在排球活動前,教師通常會讓學生進行慢跑,以為排球奠定基礎;在籃球活動前,學生需要活動手腕、腳腕以及跳躍動作,以在籃球運動中更好地發揮。田徑運動也能夠影響學生的體育意識和體育素質,是體育教學中最為主要的內容。田徑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例如,通過長跑,可以鍛煉學生的耐力;通過障礙跑,可以鍛煉學生身體的柔韌性,同時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一些田徑活動也是在不斷地超越自我,進而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的毅力和品格。
2.1 學校缺少投入
在實際高中體育教學中,一些體育設施經歷了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常年使用,使得設施較為陳舊,并且體育設施缺少相應的完善,使得田徑運動沒有發揮真正的價值。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只能是進行一些簡單的活動,如800m、400m跑、立定跳遠等。像標槍、跳高等活動,需要借助一定的體育設施,由于缺乏資金投入,使得這些項目在教學中沒有得到廣泛應用。而這樣的一種發展模式,是不利于學生今后體育發展的,學校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增加體育設施的投入,進而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體育活動,增強學生的體質。高中階段,是學生各項身體機能鍛煉、提升的最佳時期,并且高中學習任務壓力較大,學生經常與黑板、教材為伴,能夠有意識進行體育活動的學生較少,因此,只有在體育課中才能讓學生從繁重的學習任務中解脫出來,進而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為學生今后發展奠定基礎。同時,學校教師也可以將更多的體育活動融入教學中,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模式,這樣才能讓田徑運動凸顯其真正的教學意義。
2.2 教學內容單一,學生積極性不高
通常在人們聽到田徑訓練時,就會想到比較辛苦、單調,學生需要較高的毅力。其實,人們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反應,究其根因,田徑活動內容較為單一,活動形式較為簡單、枯燥,因此學生沒有較高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學生進行有關田徑活動,更多的是在一種條件束縛的狀態下進行的。也正因如此,在田徑運動中,學生也沒有較高的體育精神凸顯。因此,新課改背景下,需要學校全面進行教學改革,豐富教學內容,進而在教學中將田徑運動打造成為富有挑戰力、活動趣味強的項目。例如,在田徑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如人梯活動、單桿、木屐行走等活動形式,以此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2.3 缺少完整的測評制度
由于田徑運動屬于傳統的體育活動,因此,采取成績考核的方式,將運動員要求、競技水平的高低作為評價標準。這樣的測評方式對學生而言是不公平的,因為學生具有較強的差異性,由于先天和后天體育教育的不同,因此,學生在身體素質上呈現不均。在測評中,沒有對學生的體育意識、精神等方面進行評價,進而造成學生為了成績而進行田徑活動,較為被動。新課改背景下,需要健全測評制度,由單一的測評模式轉變成為多樣的測評,對學生實行全面的培養,進而為學生體育發展奠定基礎。
3.1 提高學生體育思想,培養學生終身鍛煉意識
在高中教學中,并非只有政治教學對學生起到教育的作用,在體育教育中也能夠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讓學生對體育運動有新的定位,進而能夠多方面地認識到田徑運動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終身鍛煉意識。在高中田徑教學中,教師也要遵循“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提高學生體育思想,讓學生在田徑教學中感受體育教學的魅力所在,進而喜愛上田徑活動,同時增強身體素質,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專業課學習中。
3.2 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教師的言傳身授對學生而言具有重要影響意義。只有不斷提升自身體育素質和教學水平,才能在教學中更好地引導學生,對學生進行指導。因此,新課改背景下,教師需要提升田徑專業性及技能性,并將田徑知識擴展到其他學科中,使田徑運動在其他田徑教學中也能夠凸顯出來。據相關調查表明,我國在高中田徑教學中的教師資源較為稀缺,只有在教學條件和教師資源充足的情況下,才能更好地進行田徑活動。新課程背景下,在田徑教學中要堅持“內強素質,外墻形象”的理念。教師自身只有具備較高的專業技術,才能得到學生和學校的認可,提高社會地位。 而學校方面,也要為體育教師提供一些福利制度,在田徑教學上全面支持教師教學,進而提高教師的工作熱情,能夠更好地進行田徑教學。
4.1 生活教學、游戲教學
我國近現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張生活化教學模式,進而彰顯教學的作用。在高中田徑教學中也是一樣,教師需要將田徑教學和實際生活相互結合,進而達到教學方式上的創新。例如,鉛球練習,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生反復地投擲,進而增加肢體力量,長此以往,學生就會產生厭煩,進而降低學習熱情,甚至產生抵觸情緒。并且由于學生之間的身體素質是不同的,如女生和男生的區別,在教學中需要有針對性地教學,自然不能將對男生的要求強加在女生身上。但是教學中,教師可以轉變教學策略,轉變為生活游戲教學形式,如丟沙包等活動形式,讓學生在游戲化的教學模式中感受田徑活動的魅力所在,將生活化教學和游戲化教學充分地融合,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身體素質。
4.2 理性化教學
在傳統田徑教學中,教師會將重點放在技術動作的掌握上,要求學生做出田徑運動中標準、連貫動作,對學生的技巧教學相對較少。傳統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處于被動地位,教師為教學主體,模仿式的教學方法。在進行動作訓練前,通常是教師示范動作,然后學生做動作,在學生做動作的過程中,教師只是對學生動作指導,而未有對動作要領、精髓上的指導,這樣的教學模式,不能從根本上讓學生認識到田徑運動的意義是什么。而新課程背景下,要求理性化教學模式,這樣一來,就能夠讓學生理解田徑的真正意義、運動原理。此外,教師也可以在動作示范的過程中,講一講動作的發展史,擴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理解動作的精髓。這樣的教學方式相對于教師每一個動作指導更為有效。比如,在進行長跑訓練時,教師需要讓學生掌握長跑的動作要領和技巧、有氧運動,讓學生能夠意識到長跑訓練是增強身體素質的有效方法。
[ 1 ]景軍艷.新課改背景下運城市鹽湖區高中體育教學內容的調查分析[ J ].運動,2013(8).
[ 2 ]劉家亮.普通高中田徑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J ].運動,2016(10).
G82
A
1674-151X(2016)10-106-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20.057
投稿日期:2016-09-27
朱培(1982—),中學二級,本科。研究方向:中學體育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