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璐 陳紅天 丁正香 尹天雷 戚 磊 劉 軍
(1 湖南省人民醫院超聲科,長沙,410005; 2 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長沙,410006)
?
子宮肌瘤常見中醫證候超聲聲像圖特征及其相關性研究
朱璐1陳紅天1丁正香2尹天雷2戚磊1劉軍1
(1 湖南省人民醫院超聲科,長沙,410005; 2 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長沙,410006)
摘要目的:探討子宮肌瘤常見中醫證型超聲聲像圖特征及其相關性。方法:根據診斷和辨證標準納入122例子宮肌瘤患者,然后進行超聲檢查,采用統計學軟件對子宮肌瘤四種常見中醫證候的超聲聲像圖特征及其相關性進行分析。結果:不同證候間子宮肌瘤位置分布以及最大徑、平均直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最大徑和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氣虛血瘀型子宮肌瘤最大徑及平均直徑為5~10 cm者比例均大于氣滯血瘀型子宮肌瘤,其余各證型之間最大徑及平均直徑兩兩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中醫證候間不同超聲回聲比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痰濕瘀結證回聲不勻者占76.47%,氣虛血瘀證低回聲占70.59%,遠高于兩證其他回聲所占比例。痰濕瘀結證與氣滯血瘀證、氣虛血瘀證,氣虛血瘀證與氣滯血瘀證不同超聲回聲比例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各中醫證候之間肌瘤單發或多發情況差異以及形態特征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子宮肌瘤常見中醫證候在肌瘤位置、大小和回聲方面具有一定特征,值得進一步研究。
關鍵詞子宮肌瘤;中醫證候;超聲聲像圖;相關性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也是導致子宮切除術的主要原因之一。隨著超聲等影像技術的發展及廣泛用于臨床,近年發現很多無癥狀的子宮肌瘤患者,故其發病率亦有所增高。諸多臨床研究證實,對于無手術指征的子宮肌瘤,中醫藥辨證論治具有較好療效[1-2]。但由于辨證主要依據臨床癥狀和體征,不同程度影響癥征不典型或繁雜患者診斷的準確性。超聲檢查是臨床診斷子宮肌瘤的主要手段之一。為了探討子宮肌瘤常見中醫證候的超聲聲像學特征及其相關性,我們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納入觀察中醫辨證為不同證候的子宮肌瘤患者122例,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納入子宮肌瘤患者122例,年齡最小23歲,最大47歲,平均(39.93±6.49)歲;身高最矮1.50 m,最高1.68 m,平均(1.59±0.04)m;體重最輕41kg,最重115kg,平均(57.14±9.57)kg;中醫辨證氣滯血瘀證48例,痰濕瘀結證17例,瘀熱交阻證23例,氣虛血瘀證34例。
1.2診斷辨證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子宮肌瘤》1993年版及全國西醫院校統編教材《婦產科學》(2008年1月第7版,人民衛生出版社《婦產科學》、尤昭玲主編2001年版《中西醫結合婦產科學》擬定。
1.2.1診斷標準1)臨床癥狀:a.月經改變,主要表現為月經量多或/和經期延長;b.陰道分泌物增多;c.下腹脹痛;d.壓迫癥狀:肌瘤壓迫膀胱、直腸引起尿頻或排尿困難及便秘等;e.或伴貧血。
2)婦科內診:子宮增大、質硬,表面不平或觸及與子宮相連的球狀突起。
3)超聲證實為子宮肌瘤。
1.2.2辨證標準1)氣滯血瘀證。主癥:肌瘤結節,子宮增大,經前乳房脹痛,胸脅脹悶;次癥:精神抑郁,心煩易怒,小腹脹痛或刺痛,舌邊有瘀點或瘀斑,脈弦細或細澀。
2)痰濕瘀結證。主癥:肌瘤結節,子宮增大,帶下量多、質黏稠;次癥:形體肥胖,小腹脹滿不適,經期延長,舌質黯紅苔白膩,脈滑或澀。
3)瘀熱交阻證。主癥:肌瘤結節,子宮增大,經行量多,色紅質稠有血塊;次癥:下腹脹痛,口干唇燥,心煩失眠,舌質紅邊有瘀點,苔薄黃,脈弦細帶數。
4)氣虛血瘀證。主癥:肌瘤結節,子宮增大;次癥:小腹下墜不適,神疲乏力,少氣懶言,面色無華,月經后期,量少色暗,舌質黯紅或有瘀點,脈虛無力或細。
各證主癥2個(前1個必備),次癥具備3項以上者即可辨證。
1.3納入與排除標準
1.3.1納入標準符合子宮肌瘤診斷標準和中醫辨證為以上4證之一;年齡25~50歲;本人同意作為受試對象,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2排除標準不符合納入標準者;合并有子宮內膜異位癥或子宮腺肌癥者;合并有惡性腫瘤、心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內分泌疾病如甲亢、垂體瘤等;妊娠或哺乳期婦女;精神病及低智力等不能配合檢查者。
1.4檢查方法與主要指標
1.4.1檢查儀器與方法所有患者均指定由2名具有一定臨床經驗的高年資醫師檢查,數據重復測量3次取平均值。采用日立5500、aloka3500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檢查)。部分患者經腹部超聲檢查,探頭頻率為3.0~5.0 mHz,檢查前飲水500~700 mL,使膀朧適度充盈,以顯示子宮底部為佳。部分患者采用經陰道超聲檢查,探頭頻率為5.0~7.5 mHz。患者排空膀胱,平臥后取膀胱截石位,暴露外陰,探頭緩緩放入陰道,抵達穹窿或宮頸。
1.4.2主要檢測指標子宮大小、形態、邊緣情況;肌瘤的大小、形態、數量、部位,內部回聲特征,內膜線位置,厚度和附件情況等。

2結果與分析
2.1子宮肌瘤常見中醫證候的肌瘤位置特征及其相關性分析由表1可知,氣滯血瘀型以黏膜下肌瘤為主,痰濕瘀結型以肌壁間肌瘤為主,痰熱交阻型及氣虛血瘀型以漿膜下肌瘤為主。經統計學分析,不同證候間子宮肌瘤位置分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01)。

表1 子宮肌瘤常見證候位置特征及其相關性分析
注:不同證候間比較(χ2檢驗):χ2=98.87,P=0.0000。
2.2子宮肌瘤常見中醫證候的肌瘤數量特征及其相關性分析121例(氣虛血瘀數據缺失1例)子宮肌瘤患者中,單發59例,占47.93%,多發63例,占52.07%,各中醫證候之間肌瘤單發或多發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子宮肌瘤常見中醫證候的肌瘤大小特征及其相關性分析由表3-表5分析可知,各中醫證候之間子宮肌瘤最大徑及平均直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最大徑和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兩兩比較發現氣虛血瘀型子宮肌瘤最大徑及平均直徑為5~10 cm者比例均大于氣滯血瘀型子宮肌瘤,其余各證型之間最大徑及平均直徑兩兩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子宮肌瘤常見中醫證候肌瘤數量特征及其相關性分析
注:不同證候間比較(χ2檢驗):χ2=0.0114,P=0.1111。

表3 子宮肌瘤常見中醫證候肌瘤大小(最大徑)特征及其相關性分析
注:不同證候間比較(χ2檢驗):P=0.0378。

表4 子宮肌瘤常見中醫證候肌瘤大小(最大徑和)特征及其相關性分析
注:不同證候間比較(χ2檢驗):P=0.1642。

表5 子宮肌瘤常見中醫證候肌瘤大小(平均直徑)特征及其相關性分析
注:不同證候間比較(χ2檢驗):P=0.0220。
2.4子宮肌瘤常見中醫證候的超聲回聲特征及其相關性分析由表6可知,不同中醫證候間不同超聲回聲比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痰濕瘀結證回聲不均者占76.47%,氣虛血瘀證低回聲占70.59%,遠高于兩證其他回聲所占比例。進一步中醫證候間兩兩比較結果則提示痰濕瘀結證與氣滯血瘀證、氣虛血瘀證,氣虛血瘀證與氣滯血瘀證不同超聲回聲比例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不同證候間比較(χ2檢驗):χ2=27.67,P=0.0011。不同證候間兩兩比較:氣滯血瘀與痰濕瘀結:χ2=6.91,P=0.0075;氣滯血瘀與瘀熱交阻:χ2=0.56,P=0.9054;氣滯血瘀與氣虛血瘀:χ2=10.44,P=0.0152;痰濕瘀結與瘀熱交阻:χ2=5.55,P=0.1355;痰濕瘀結與氣虛血瘀:χ2=18.59,P=0.0003;瘀熱交阻與氣虛血瘀:χ2=7.77,P=0.0511。

表6 子宮肌瘤常見證候位置特征及其相關性分析
2.5子宮肌瘤常見中醫證候的肌瘤形態特征及其相關性分析由表7可知,120例(氣滯血瘀、氣虛血瘀數據缺失各1例)子宮肌瘤患者不同中醫證候形態特征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7 子宮肌瘤常見中醫證候肌瘤形態特征及其相關性分析
注:不同證候間比較(χ2檢驗):χ2=4.5590,P=0.2301。
3討論
西醫辨病,中醫辨證,病證結合論治,是目前中醫及中西醫結合臨床基本診療模式。中醫辨證主要依據四診收集的癥狀體征(包括舌象、脈象)而缺乏客觀依據,影響診斷及療效評價準確性,因此,辨證的客觀化、微觀化研究是近幾十年中醫及中西醫結合研究的熱點,并取得了一定進展[3-4]。但由于四診相關診斷設備尚處于探索階段,而微觀化研究多因為證候本身的復雜性,以及研究者從科研水平考慮多采用一些最新的指標,迄今為臨床公認并應用者十分罕見。采用前瞻性科研設計方法研究闡明不同中醫證候的西醫疾病常用包括影像學在內的各種現代檢查指標特征及其相關性,有助于探討并逐步建立不同疾病中醫證候客觀指標體系,提高中醫證候客觀化研究的實用性。
本研究結果表明,氣滯血瘀型以黏膜下肌瘤為主,痰濕瘀結型以肌壁間肌瘤為主,痰熱交阻型及氣虛血瘀型以漿膜下肌瘤為主。經統計學分析,不同證候間子宮肌瘤位置分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01)。各中醫證候之間子宮肌瘤最大徑及平均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最大徑和差異
無統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兩兩比較發現氣虛血瘀型子宮肌瘤最大徑及平均直徑為5~10 cm者比例均大于氣滯血瘀型子宮肌瘤,其余各證型之間最大徑及平均直徑兩兩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中醫證候間不同超聲回聲比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痰濕瘀結證回聲不勻者占76.47%,氣虛血瘀證低回聲占70.59%,遠高于兩證其他回聲所占比例。痰濕瘀結證與氣滯血瘀證、氣虛血瘀證,氣虛血瘀證與氣滯血瘀證不同超聲回聲比例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各中醫證候之間肌瘤單發或多發情況差異以及形態特征無統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果提示,不同中醫證候在子宮肌瘤位置、大小和回聲方面具有一定特征,值得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張亞運,周宏光.子宮肌瘤的中醫認識和治療進展[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15(7):127-129.
[2]司富春,李山霞.近30年臨床子宮肌瘤中醫證型和用藥規律分析[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4(1):45-49.
[3]田飛,常俊,趙靜,等.中醫四診客觀化面臨的主要問題與挑戰[J].天津中醫藥,2015,32(7):445-448.
[4]王常松.對中醫“四診”客觀化的思考[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9,15(2):85-86.
(2016-05-25收稿責任編輯:洪志強)
Common Ultrasonic Image Feature of Uterus Myoma and Its Correlation to TCM Syndromes
Zhu Lu1,Chen Hongtian1,Ding Zhengxiang2,Yin Tianlei2,Qi Lei1,Liu Jun1
(1UltrasonographyDepartmentofHunanPeople'sHospital,Changsha410005,China; 2AffiliatedHospitalofHuNanAcadem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hangsha410006,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ultrasonic image feature of uterus myoma and its correlation to TCM Syndromes.Methods: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of diagnosis an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there are 122 cases of patients recruited.All patients were conducted with ultrasonography.Then to analyze the four common TCM syndromes an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the images by statistical software.Results:1) There a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myoma of different syndromes in location distribution,maximum diameter,and average diameter (P<0.05),but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sum of the maximum diameter (P>0.05).The proportion of maximum diameter,average diameter with 5~10 cm in Qi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 (P<0.05),while there are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f maximum diameter,average diameter between other syndromes (P>0.05).2) The proportion of ultrasonic echo among different groups hav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In patients with phlegm dampness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the proportion of uneven intensity of echo is 76.47% and the proportion of low echo is 70.59%,which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other groups.3) There a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 with qi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 in the proportion of different echo,also between phlegm dampness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s (P<0.05).4) There are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f single or multiple myoma as well a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mong various syndromes (P>0.05).Conclusion:There are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of uterus myoma in location distribution,size and echo,and it is worthy of further study.
Key WordsUterus myoma; TCM Syndromes; Ultrasonic image; Correlation
基金項目:湖南省中醫藥科研基金資助項目(編號:20130152)
通信作者:陳紅天,女,主任醫師,研究方向:心臟彩色超聲診斷及超聲與中醫證候相關性,E-mail:hongtian2025@yahoo.com.cn
中圖分類號:R271.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3-7202.2016.06.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