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華
中圖分類號:F243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06-000-01
摘 要 本篇文章針對企業社會責任與員工利益保護一題展開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同時結合筆者的自身經驗總結出了幾點可行性較高的保護措施,其中包括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生產管理機制、完善企業原有的維權管理機制、建立以人文關懷為主的企業文化,全面承擔社會責任以及加大社會媒體的宣傳與引導作用等等。
關鍵詞 企業發展 社會責任 員工利益
一、前言
事實上,企業的社會責任是一個同管理道德關聯緊密的概念內容,目前在國內外的相關研究領域中還尚未對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內涵做出十分明確的定義。目前得到最多人認可的一種說法是由社會責任國際所發表的,大致內容為,企業的社會責任有別于商業責任,它所包含的不僅是對企業經營者與股東所應肩負的責任,同時還要對企業員工、行業市場社會環境以及公益事業等多項領域的發展所做出的貢獻。更加直白一些解釋,企業的社會責任應當包括如下五項組成部分,即為社會影響、社區影響、采購、客戶服務以及人力資源。
著重強調企業的社會責任為的并不僅僅是滿足新時代中的發展需求,而是要為國家科學發展觀的達成以及和諧社會的構建獻上現代企業的一點綿薄之力。筆者認為,現代企業的社會責任應當嘗試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爭取能夠在滿足企業員工需求的基礎之上為他們爭取更多的財富與利益。
二、促進現代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與員工利益保護的相關措施
(一)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生產管理機制
為了能夠更好的承擔起自身應負的社會責任,絕大多數的現代企業管理者都結合自身的經營現狀與行業環境來建立起了一套系統化的員工利益保護體系,從根本上解決企業員工在生產與經營過程中所遇到的各類現實問題。除此之外,企業的管理者還要將更多的工作重心轉移到對員工安全生產意識的培養上,爭取將安全隱患徹底扼殺在苗頭當中,為員工營造出一個安全、舒適的工作環境。
(二)完善企業原有的維權管理機制
員工是企業利益的直接相關者,只有確保員工的合法權益不受到一絲一毫的損害,才能夠將他們的勞動價值淋漓盡致的發揮出來。首先,企業管理者要在內部建立起基層工會組織,并在基層員工中挑選出一至兩名威望較高的工作人員來擔任公會管理,為企業中的基層員工設置一個維護自身合法權利的平臺,全面提高員工對企業的滿意度;其次,管理者要積極承擔起企業應肩負的社會責任,深入到基層員工身邊來了解他們的工作困難與生活所需,連同企業內部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來共同維護基層員工的個人利益。
(三)建立以人文關懷為主的企業文化,全面承擔社會責任
筆者在這里借用美國著名管理學家法蘭西斯的一句名言:“你能用錢買到一個人的時間,你能用錢使一個人在一定的時間內停留在一定的地方,你能用錢在一天或一個小時內買到別人一定的肌肉動作,然而,你卻不能用錢買到熱情,買到忠誠,也不能買到他對事業的奉獻。”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中,無論是何種行業中的工作人員都在滿足基礎物質生活條件的同時,更加注重對精神層面上的滿足。在一些西方的發達國家中,企業管理者已經開始以員工服務者自居,將以人為本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展現的淋漓盡致。基于此,筆者也總結出了幾點現代企業在日后的管理工作中所應當做到的幾點內容:首先,企業管理者要對員工給予關心和愛護。新形勢中的競爭靠的就是優秀的人力資源,為了能夠將人才長時間的留在企業中,管理者要經常性的同各個階層中的工作人員展開細致且深入的溝通。在日常的工作中,與同事關系不和、對領導的行為不滿以及不贊同當前的管理制度等方面均會對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帶來極大的制約和影響。而改善此項問題的最好方式即為溝通與交流,企業的管理者要以一個平等的姿態與真摯的情感來關心員工的心理變化,了解他們產生不滿的主要原因,及時對企業的管理制度做出適當的調整與改進;其次,企業管理者還需要將對員工影響最大的因素分析納入到企業未來戰略決策制定的內容當中,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最有可能導致員工離職的原因找到并加以解決,確保企業內部各個階層的工作人員都能夠強烈感覺到企業對自己的尊重與重視。
(四)加大社會媒體的宣傳與引導作用
在信息時代中,企業如果想要在行業中爭得一席之位就必須要得到社會媒體的幫助與支持,為了能夠更好的達成對員工的責任履行承諾,社會媒體就要進一步發揮出自身所具有的輿論導向價值,通過正面的宣傳和積極的引導來讓更多的現代企業都充分的意識到保護員工利益的重要意義。首先,社會媒體要多多宣傳和推廣一些有關于企業社會責任承擔的正面案例,通過此種樹立榜樣的方式來營造出一個良好的社會媒體環境,從根本上激發出現代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其次,社會媒體還要針對一些優秀企業員工的事跡進行報道,同時幫助企業員工申請更多的獎勵與表彰,讓越來越多的人都可以看到由努力工作所帶來的正面回報。
筆者相信,通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現代企業的社會責任感會變得越來越高,讓員工的利益損害事件徹底消失。
參考文獻:
[1] 劉艷萍.試論“以員工為中心”的管理理念——兼論利益相關者管理[J].外國經濟與管理,2013(1).
[2] 沈藝峰,沈洪濤.論公司社會責任與相關利益者理論的全面結合趨勢[J].中國經濟問題,2013(2).
[3] 孫君恒.西方企業倫理走向:從最大利潤倫理觀到社會責任倫理觀[J].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