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財經學院 盧薪伈
?
區域經濟視角下廣西MPAcc人才供需現狀及分析①
廣西財經學院盧薪伈
摘 要:在區位優勢及政策鼓勵背景下,廣西經濟發展迅速并具有區域性的特點。社會的進步及行業的規范,使廣西區內高層次會計人員匱乏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廣西自主培養的MPAcc人才作為優化會計人員隊伍結構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呈現出供需不匹配的現象。廣西區內高校MPAcc教育在辦學規模、校企合作及結合區域特點等方面進行教育創新,使廣西區內自主培養的MPAcc人員能更好地適應本地區的用人需求,從而為區域經濟服務發揮作用。關鍵詞:區域經濟 MPAcc人才供需 MPAcc培養
廣西進入經濟快速發展的十年來,社會進步與行業規范使各行業人才需求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會計人才作為經濟管理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廣西的各個行業中扮演著重要而關鍵的角色。近年來廣西會計人員規模不斷擴大,然而人員規模的擴張并不能彌補廣西會計人員隊伍學歷水平及知識結構上的缺陷,高學歷高層次會計人員的匱乏問題,在快速發展起來的廣西經濟社會中日益突出。為適應市場經濟和會計行業的發展需要,MPAcc教育迅速成長。MPAcc(會計碩士專業學位,于2003年底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正式批準在我國設立)人才將成為填補廣西會計人員隊伍結構缺陷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1.1廣西區域經濟發展背景
廣西具有“沿海、沿邊、沿江”的獨特區位優勢,2010年中國—東盟自貿區成立,廣西在貿易區中承東啟西、接北連南的區域位置,成為了自貿區的前沿熱點地帶。2005年,廣西生產總值3984.10億元,2015年,全區生產總值已達16803.12億元,10年間生產總值增加了超三倍;2005年,廣西同東南亞國家聯盟進出口商品總額為418.27億元,2015年則增長了約3.3倍,達到1807.69億元(數據來源:2015廣西統計年鑒)。這組數據顯示:廣西近10年來經濟快速發展,經濟貿易國際化,尤其同東盟國家的貿易往來,快速增長模式呈常態。
1.2廣西會計人力資源隊伍現狀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廣西區會計人力資源(指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會計人員)共462617名,其中,具有專科以下學歷的184674名,占39.92%;專科學歷的180091名,占38.93%;具有大學本科學歷的95548名,占20.65%,而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2304名,僅占0.50%。在這些人員中,有114224名獲得了職稱,具有初級會計師職稱的82450名,具有中級會計師職稱的30175名,具有高級會計師職稱的1578名,但具有正高級會計師職稱僅21名。據數據統計表明:廣西會計人力資源的總體學歷水平偏低,層次分布欠合理,研究生及以上的高學歷會計專業人員匱乏的問題十分突出,千人中不足5人;職稱結構不合理,沒有職稱的從業人數高達75%以上,高級職稱,千人中不足4人。
《廣西壯族自治區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年)》(桂財會〔2011〕57號)對廣西未來會計人才發展提出規劃:“會計人才素質明顯提升,結構進一步優化。具備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和高級會計師職稱的會計人才實現翻三番。”“到2020年,我區會計人才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和造就一支規模較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會計人才隊伍,確立面向東盟發展的會計人才比較優勢。”從廣西發展規劃來看,廣西目前的會計人力資源結構未能滿足新形勢的需要,人員隊伍結構亟待調整。
1.3廣西MPAcc人才培養現狀
2011年,廣西區內才有第一所本地高校獲得MPAcc培養資質,2012年開始招生。發展至今,開辦MPAcc培養的高校也僅有四所:廣西財經學院、廣西大學、桂林理工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截至2015年底,四所高校累計培養MPAcc學生共計256人,其中畢業56人,在讀200人。自廣西2012年開辦MPAcc教育以來,只有廣西財經學院培養了兩屆畢業生,其他三所院校于2015年才開始招生。廣西財經學院2012級27人全部畢業和就業,2013級33人中有29人已畢業和就業。(數據來源于相關高校研究生處數據統計)可見,廣西區內自主培養的MPAcc畢業生人數尚少,尚未構成區內高層次會計人才的主要來源。從區域長遠發展的主旨出發,廣西區內應提升自主培養MPAcc人才的能力,形成成熟穩定的人才供應源,打造具備地方及東盟特色的具有一定規模的專業人才隊伍,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帶動廣西會計人員隊伍水平的提升。
2.1廣西MPAcc人才培養面臨日益增長的需求
2.1.1經濟發展的推動
經濟發展帶來機遇和挑戰。業務往來的規范化、多樣化、創新化和國際化,一方面使會計人員處理的經濟業務更為復雜多樣,另一方面需要會計人員具備更多的綜合能力。學歷教育一方面延長了專業知識的學習時間,另一方面拓展了專業領域學習的廣度和深度,可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人員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從這個角度看,MPAcc人才進入工作崗位后,一定程度上能減少用人單位的員工培養成本。在人才素質供需不匹配的情形下,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期待MPAcc人才的進入,將其知識與能力快速有效地轉化成生產力,為企業發展做出貢獻。
2.1.2行業規范的需要
企業對待會計人員的角色定位,已從初級簡單的“賬房先生”向具備決策分析能力的管理型人員轉換。廣西會計人才隊伍的知識水平和學歷結構較差,雖然相關部門通過各種措施,例如開展會計人員繼續教育、鼓勵參加專業技術資格等級考試、注冊會計師資格考試等來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水平,但繼續教育與應試培訓的固有缺陷,使得人才隊伍的整體水平始終無法從根本上得到提升。在這種情形下,MPAcc教育近年來成為行業內提升會計人員專業水準的一個渠道。
2.1.3高等教育的大眾化
高等教育大眾化使得本專科學生畢業人數呈井噴態勢。高校從1999年擴招以來,本專科教育理念從“精英式教育”向“大眾式教育”轉變,課程內容和難度更“大眾化”與“通識化”,對學生掌握專業知識的廣度、高度、難度的要求都相應地有所降低。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本專科畢業生愿意通過接受更高層次的學歷教育,提升自己的專業積淀,以此增強就業競爭力。另外,在大學本專科畢業生越來越多的形勢下,用人單位對招聘人員的學歷要求也相應地提高,學歷的高低繼續成為用人市場甄選識別人才的標準之一。
2.2影響廣西MPAcc人才培養產出的因素分析
2.2.1探索時期缺少成熟的經驗參考
2003年4月,我國MPAcc專業學位正式設立,2011年,廣西才開始招收第一批MPAcc學員。雖然我國MPAcc教育的建設借鑒和汲取了較多發達國家的優秀辦學經驗和培養理念,但國家間不同的經濟形勢、政策環境、制度準則、行業實際和辦學條件,使得我國的MPAcc教育還需在實踐中摸索符合我國實際的培養模式。各地區高校的MPAcc教育皆處于新興研究階段,廣西MPAcc教育從方案設置、課程研發、教學方法、質量評估等各階段都缺少成熟的示范標桿和經驗參考,“摸著石頭過河”的現實需求使得廣西MPAcc教育需要更多“敢為人先”的探索勇氣和創新能力,同時也意味著必須克服更多困難,解決更多問題。
2.2.2長遠發展需要資源的大量投入
實現長效持續的發展,MPAcc教育必須在理論上不斷創新和改革,在實踐中不斷嘗試與總結經驗教訓,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來檢驗可行性,評估實施效果,最終形成一套完整的符合區情的學位培養模式。在理論研究與實踐教育中,都需要配備師資隊伍、完善基礎建設、增添教學設備、研發課程設計等,每一個環節的實施和推進都需要政策、資金、人力和物力的及時配合及大力支持。缺乏持續充足的經費支持和智力支持,MPAcc教育的發展會受到一定影響。
3.1合理擴大辦學規模,注重人才培養結構與人才需求的及時調整
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可根據廣西的經濟進步水平、行業發展狀況、人才流動動態和教育發展等因素,結合自身辦學條件、招生資質、師資團隊、教學資源等因素合理適當地配合市場需求,擴大MPAcc學生的招生規模,加大對這一學位的教育投入。此外,在擴大辦學規模的同時,需要對教育資源進行合理規劃,科學地調整培養重點,在數量和質量上做到人才需求和供給的科學擬合,充分利用教育資源,平衡行業內專業人力資源的投入和產出,促進廣西MPAcc人才供需的健康循環發展。
3.2堅持開展校企合作,落實高校理論教育與業界實踐鍛煉的復合模式
MPAcc定位為應用型、高層次的專業教育。社會對研究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有著更高要求和期待。無論哪個學歷層次,實用和操作始終是會計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屬。“校企合作辦學”、“產、學、研”等模式,皆是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有益嘗試。堅持校企合作,可以將校企過去簡單的、一次性的、單對單的用人單位人員與學校部門之間的聯系,發展延伸成多樣的、長期的、多對多的包含許多機構及一系列教學活動的關系,即高校可以與企業共同探討、決策研究生的課程設置;建立企業對研究生課程的反饋機制,保持教學內容的與時俱進;針對特定企業或行業群體需求開設相應專項培訓,培養“適銷對路”的工作技能;企業可提供實際案例,由高校教師編寫成仿真教學材料,學生通過仿真案例學習將理論與實際應用相結合;高校還可以與企業達成研究生實習合作計劃,共同制定規范研究生實習評價機制。
3.3重視創新教學內容、課程與地方特色、東盟需求相結合
廣西的MPAcc教育可以與廣西區域經濟特點、東盟自貿區發展的需求相結合。廣西自然資源豐富,尤其在農、林、漁、有色金屬等資源方面更具優勢,其產業結構、商貿類型也與這些資源的開發和加工緊密聯系。此外,在區位優勢驅動及優惠政策鼓勵下,廣西與東盟國家商貿聯系日趨密切,區內高校對東盟各國會計領域的持續深入的研究,也為廣西培養具有東盟視野的會計人才提供了條件。因此,廣西MPAcc的課程建設可創新性地結合區域資源特色、東盟的社會環境、經濟制度、財會準則、語言文化、國際禮儀等內容,培養學生成為兼具地方經濟特色及東盟國際化特點的會計行業領軍人才,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 薛艷,譚旭紅.基于區域經濟視角的MPAcc培養方案創新[J].中國商貿,2014(28).
[2] 丁紅燕,劉廣生.會計實務導向下的MPAcc培養模式改革[J].財會月刊,2015(27).
[3] 魏乾梅.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發展的互動協調性——以廣西區域為例[J].社會科學家,2011(11).
[4] 梁畢明,張冬梅.地方財經院校MPAcc的“特色化”培育探討[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3(22).
基金項目:①2013年度廣西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改革和發展專項課題研究項目(JGY2013058)。
中圖分類號:F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6)04(c)-1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