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華清學院 劉滔
?
高校精益化管理理念的管理方式研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華清學院劉滔
摘 要:自從進入21世紀以來,教育思想深入人心,以至于高等教育越來越重要,越來越具有普遍性,高校之間的競爭也變得越來越激烈,說到底,它們都是教師資源還有教學質量方面的競爭。但是,教學質量的優秀與否取決于管理制度;同時,現在學生的數量越來越多,一些高校的規模也逐漸擴大。還有,教學資源的短缺,學校急缺教師,一些傳統的教學管理模式越來越跟不上時代的潮流,不能滿足學校的需要,越來越多的問題逐漸凸顯,這些問題若不及時解決都會影響教學質量,影響學校的名譽,學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因此,科學有效的教學管理模式已成為解決高校各種問題的關鍵。將企業先進的管理思想與學校教學管理的實際相結合,可以有效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建立一種更企業化的管理制度。本文主要對高校教學管理中的各種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
關鍵詞:精益化 管理 高校
1.1沒有樹立教學管理服務理念
一些高等學校應該建立與計劃經濟與宏觀發展相適應的管理制度,但是,大多數中國高校都是以控制為核心。高校的管理制度實行從高層到低層的逐級控制,這種控制更具有單向性和被動性,這樣的管理制度比較冷漠,不能考慮師生或者被管理者的需求,這種制度更加偏重控制、分配、管理、服從,缺少身為管理者的服務、領導,以及循循善誘的引導。
1.2教學管理過于職能化,部分流程運行不順暢
據統計,目前中國高校教學管理制度大多采用的是職業化的管理制度,這樣的管理其出發點是方便內部之間的相互管理和制約。其教學管理機構的形狀類似金字塔,從上往下一級管著一級。傳動的職能管理模式是在通過一定的時間累計逐漸形成的,也是最基本的管理基礎,但是,隨著現代教育模式的多樣化,日積月累的實踐更多地暴露出細節的弊端,還有一些不和諧性,以及有一些分工割裂的流程;這樣的模式最大的影響就是局部效率嚴重影響了整體質量,也出現了不同部門之間橫向發展、不融合等問題。
1.3管理制度不夠完善,有漏洞
據統計,現在大多高校的管理制度都不完善,存在很多的漏洞,更過分的是,很多學校連自己的學校章程都沒有,管理制度會隨著情況變化而變化,沒有固定的管理制度。如果一個學校的管理制度是隨時變化的,那么,學校的管理制度就沒有固定的要求,沒有規矩就沒有方圓,如果突然換掉領導,那么學校的一些基本制度是否還存在,還是否能夠制約被管理者?學校的規章代表著一個學校的特點,當有新的領導來,或者有新的被管理者來到時,應該是新的被管理者去適應新的學校的規章制度。規章制度是一些基本的原則,為的是幫助管理者更好地管理學校,營造一種很好的學習氛圍,一些高校沒有一套固定的規范的學校章程,也就不會有完整的管理機制,這導致學校領導、學校老師、學生都沒有可以遵循的標準,不能公平辦事,從而引發更多的問題。
質量是標準線,我們要向標準線看齊,提高一些高校的管理水平。現在的高要求高標準是一些企業的硬制度,也應該是一些高校不斷追求的目標。一些高校想在招生過程中鶴立雞群,贏得更多父母的注意,提高教學質量才是最根本的途徑,提高教學質量也是提高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教學質量是高校持久辦學的生命力,是高校在眾多競爭中能夠存活下來的關鍵。持續改進教學質量是一個永恒不變的話題,也是現代化管理的重要要求。而質量的提高在于管理制度的制約,打造有效教學管理模式,樹立高要求高質量的形象,是眾多高校在教育上不斷創新的必然結果。先進的教學新理念已經慢慢被高校廣泛應用。
2.1轉變教學管理觀念
華中師范大學教師洪早清認為,以創新為要求對高校人才進行培養。時代的發展需要對現行的教學管理制度進一步的改革。從操作層面看,實施創新教育與教學管理創新往往是互為因果、相互影響的。想要實現兩者比較融洽的互動,就應該努力地轉變教學管理觀念,脫離傳統的教學觀念。
(1)教學觀。教學觀念不應該是只有教師才應該擁有的理念。教學管理者中的每一個人都應該對教學觀念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整體的觀念,我們教學不應該簡簡單單地傳授知識,更多的應該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能夠帶動他們的積極性。讓學生變成學習中的主體,改變以前被動的學習模式,讓他們學會學習,學習不僅僅是讀書更是思考。讓他們學會享受學習,不能一味地接受學習。確定好教學目標才是關鍵因素。這才是我們教學的意義。
(2)課程觀。現代化教學的要求使課程更加多樣化,使學生更加走向綜合化,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接受了更多的教學改革,使教學課程更加面向世界化,也促進了學生們的綜合發展,學習了更多的知識。
(3)質量觀。教學質量是高校持久辦學的生命力。創新教育不是目的,而是為了更加符合這個社會的需求,是教育的改革必然性,在大學里,我們要努力改變以考試成績為硬指標來評論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大學里我們應該更多地教會他們自主地學習,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些發展都是創新的必然結果,也是更符合社會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4)人才觀。在教學中,老師要樹立一種“每個學生都是可塑之才”的意識,對每個學生都有信心,不放棄不拋棄每一個學生,多和學生們進行交流,發現每一個人的長處,發掘他們的潛能,很好地了解學生,更有利于我們的教學。
(5)學生觀。現如今現代大學的教學及管理,過分強調學生去適應外部環境。從而忽略了學生們的意見,現代大學的教學及管理應當以學生為中心。站在學生的角度上積極為學生排憂解難,將差異對待的態度徹底改變。公平公正地去對待每一位同學。這為我們培養人才提供了充足的條件。
2.2全員參與教學質量管理
精益管理堅持以人為本,人是整個模式的主體,高度重視人在整體中的地位,通過人的管理和分配,使得公司的全員參與到整體質量管理過程中來。
高校的教學質量管理工作出發點是人,最后的管理者也是人,高校的管理更多地涉及到學校內部的每個階層,不僅僅對于教職員工,還有一些領導管理人員、衛生人員以及學校的學生等,都在被管理的范圍內,每一個教學的環節每一個管理的環節,還有每一個被管理者的態度都會影響整個教學質量的態度,還有教學服務的質量問題,這都是我們不可以忽視的,我們一定要堅持教學的最基本的理念“就是堅持以人為本”,努力發現每個人的優點,善于利用每個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優點來共同提高高校的教學質量水平,發現每個人的價值,很好地利用其價值,并且努力地調動學院的積極性,因為教學質量事情關乎每一個人,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內心有重視教育這一個觀念,人人為教育,每個人都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每個人都要保證自己的教學質量,全體參加到教學質量水平提高的競爭。我們要把內心的理念落實到現實生活中,不能空口說大話,我們要努力做好以下幾條要求。
第一條:加強教育質量,質量是衡量任何東西的標準,在教學中質量更不可忽視,教育主要以育人為主,在教學中不可以偷懶,我們要做到實打實,不可以馬虎,不然我們的態度會影響學生,我們要認認真真,不得馬虎。
第二條:建立明確的質量責任制,責任落實到每一個人,當出現問題的時候可以有相應的人承擔,讓每一個人都意識到自己身上的責任。
第三條:有獎有罰,實行鼓勵和批評的政策。因為責任已經落實到我們身上,我們要對我們出現的問題負責任,這樣有獎有懲罰,可以督促我們每一個人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據統計,大多數高校的管理制度很不完善,大多都強調領導的權力,他們憑著自己的感覺和自己的想法進行管理,還有以以往的經驗處理問題,但是,現在明確的管理制度更加科學,這樣就使問題的處理更加公平,也更加強調了一切以事實為根本,不包庇每一個人,做到公平公正,按事實說話。
高校以培養人才為主要目標,制訂相關教學計劃,還有對專業的結構進行調整,還有一些多元化的課程的開設等,這些高校問題都建立在學校的對學生的了解基礎上,并根據學生的真實情況做出決定。這些問題都時時刻刻提醒著學校的領導,管理人對教學質量的檢測,還有對一些教學信息的采集還有反饋問題的重視,我們要通過以下幾種方便采集收集信息。一方面,我們要通過定期的考試,還有每次抽取一部分同學們進行座談訪問,還有隨機的問卷調查,在課堂上進行旁聽,看同學們的課堂反映,還有互動情況等多種方法和途徑搜集高校的教學質量報告,以這些證據作為評估教學質量的指標;另一方面,高校要多與企業進行交流,高校的培養人才的目標就是為社會培養應用型人才,所以,我們應該更多地了解企業的動向。還有,我們對于人才的培養方向也有要求,這樣讓我們的教學更有針對性,更能培養出不一樣的人才。
2.3建立學習型教學質量
比如說麻省理工學院,它的理論就是學習型組織,它這個組織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習氣氛,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們學會自主學習,是一個自組織的、有機的、可以持續發展的組織。它主要是為了全面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這種組織具有可以不斷學習的力量,在新的時代下,我們高校要不斷創新,不斷提升競爭力。
教育越來越現代化,要求也越來越高,精益管理是創新的必要成果,我們想要向質量看齊,就要向管理要效益,以不斷的創新來滿足現代教育的需求。我們作為教育的領導者,我們除了傳授知識,還應該教會學生應該怎么學習,因為高校是一直為企業、為社會培養應用型人才,精益的思想也要植入教學管理中。
參考文獻
[1] 朱忠軍.基于信息化的高職院校教學管理流程再造研究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19).
[2] 王暉.試論如何激發高校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新活力[J].內蒙古電大學刊,2013(03).
[3] 曹中秋.高校戰略管理探析[J].社科縱橫,2013(01).
作者簡介:劉滔(1978-),女,陜西省蒲城縣人,助教,主要從事行政管理方面的研究。
中圖分類號:F06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6)04(c)-1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