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呼倫貝爾市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山東工商學院外國語學院 高忠穎
?
淺析內蒙古特色旅游經濟的發展
——以呼倫貝爾市為例
山東工商學院外國語學院高忠穎
摘 要:在我國旅游業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內蒙古草原文化旅游因其鮮明的地方特色而備受關注。本文以最具有內蒙古特色的“呼倫貝爾市草原文化”旅游項目為代表,對目前內蒙古特色旅游經濟的現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對該行業的未來發展提出了幾點建議,試圖為該地區特色旅游經濟找到更好的發展路徑。
關鍵詞:特色旅游 綠色經濟 旅游開發
呼倫貝爾市是內蒙古自治區下轄地級市,因境內的呼倫湖和貝爾湖而得名,現管轄13個旗市區。東鄰黑龍江省,西、北與蒙古國、俄羅斯相交,是中俄蒙三國的交界地帶,與俄羅斯、蒙古國有1723公里的邊境線。總面積26.3萬平方公里,占內蒙古自治區面積的21.4%。地形總體特點為:西高東低,地勢分布呈由西到東地勢緩慢過渡。地處溫帶北部,大陸性氣候尤為顯著,全年氣溫冬冷夏暖,溫度差較大。
據呼倫貝爾市政府最新公布數據顯示,呼倫貝爾市總人口為2,696,998人,男女人口各占總人口的51.10%、48.9%。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居多數的多民族聚集地區,同時也為內蒙古特色旅游文化打下了民族基礎。
1.1資源優勢
呼倫貝爾市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其中包括土地資源、草原資源、森林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以及生物資源。草原資源現為該地區旅游的主要特色,植被覆蓋率高達49%,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在16℃~21℃之間,是天然的氧吧和避暑勝地。
同時,呼倫貝爾市具有其民族特色的習俗節日,這也是特色旅游的一大吸引點。除為人所熟知的那達慕大會外,還有許多獨有的民族節日,如:伊慕額節(5月22日)、篝火節(6月18日)等。
1.2現有成果
1.2.1旅游景點
呼倫貝爾市現有國家4A級景區14個(2015年新增4家,分別是布蘇里北疆軍事文化旅游景區、巴爾虎蒙古部落旅游區、紅花爾基幛子松森林旅游區及扎賚諾爾猛犸旅游區)。國家3A級景區24個(如莫爾道嘎國家森林公園、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國家森林公園、呼倫貝爾市扎蘭屯秀水山莊等)。
2015年4月2日,呼倫貝爾市召開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領導小組會議,研究部署呼倫貝爾市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工作。
1.2.2經濟效益
2015年1~9月,扎蘭屯市共接待游客248萬人次,同比增長12%;旅游收入23億元,同比增長23%。鄂倫春旗接待外游客45.2萬人次,同比增長20%;游覽收入3.58億元,同比增長19%。
2015年中國旅游產業促進座談會在北京舉行,發布了《2015年中國旅游投資優選項目》,呼倫貝爾草原名列其中。隨著呼倫貝市草原文化旅游的興起和增長,許多旅游公司開始將目光投向草原文化旅游市場。
1.3存在的問題
1.3.1草原旅游開發單一、雷同
草原景色有異于“景點式”景觀,一眼望去草原景色的地貌變化不大,是一種“全景式審美空間”。因此想要體現出草原文化獨有的民族風情、體驗,不能單單依靠景區的觀賞性能,更重要的是要以旅游項目為載體生動地表達出來。但是就目前的旅游開發管理模式下,許多景區都是多種項目的混雜拼湊,這就無法使得游客們切實感受到草原文化的精髓,缺少趣味。對于游客們心中所想的廣闊壯麗的草原形象,這種低水準化的旅游項目根本就達不到游客心中所盼,長此以往草原旅游便失去了對游客的吸引力。
1.3.2宣傳力度欠缺,缺乏營銷推廣
對于草原文化旅游的現有宣傳來說,投入力度還有待加強,特別強調的是對于傳播媒介的選擇以及宣傳內容的創新。很顯然,在如今的信息時代,單純地借助傳統媒體(如報刊、電臺等)已不能很好地起到廣泛的宣傳效果,同時,死板的宣傳內容不可能吸引人們對草原旅游的關注。
1.3.3人才缺失
草原資源開發管理不合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缺少相關專業人才。“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這樣才能實現效率的最大化。然而,在呼倫貝爾市培養從事草原文化或草原旅游專業人士的缺失以及從外地引進人才的匱乏,都將會成為呼倫貝爾市草原文化旅游的一大桎梏。
2.1大眾喜愛程度高
旅游目前是國民假期休閑的主要方式,其中草原文化旅游近年來持續升溫,有關數據顯示,2013年~2015年草原旅游經濟平穩增長。2014年國內游客約36億人次,相比2013年增長了10%,2015年國內旅游約39.5億人次,相比2014年增長10%;2014年全年旅游總收入約為3.25萬億元,相比2013年增長11%,2015年全年旅游總收入3.66萬億元,相比2014年增長11%。
此外,國家旅游局日前公布了《2015年全國優選旅游園區項目名錄》,內蒙古共有20個項目入選,其中呼倫貝爾市占3個。關于最想去的旅游地方調查中,呼倫貝爾榮獲“廣東人最喜愛的旅游目的地(線路)評鑒活動”最佳度假目的地獎。
同時隨著旅游的不斷升溫,國民對于旅游的需求也在逐步提升。傳統的旅游產品消費已經逐漸衰落,具有現代元素的旅游消費才是未來旅游消費的主要因素。其中現代元素包括體驗化、休閑化、生活化、參與性、原真性、精致化、鄉土化、娛樂化、“綠色”、自組化十個元素[1],而草原文化旅游恰好是可以包括這些現代元素的一種新型旅游消費模式。因此從國民消費心理來看,草原文化旅游在未來也仍迎合現代化旅游的消費心理。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無論是基于游客自身的消費心理特點還是就旅游業未來的現代化發展而言,草原文化旅游都有著更大的發展空間和上升趨勢。
2.2政府支持力度大
隨著旅游業所帶來的經濟效益的增長,政府對于旅游業的重視度也在逐步提高。根據最新的政府文件顯示,2015年10月份政府投資40萬元用于進行根河市旅游產品開發、生產、銷售中心項目,借以填補根河市旅游工藝紀念品的一項空白。同月,呼倫貝爾旅游局赴蒙古國洽談邊境游事宜。此外,政府也積極和尋找合作伙伴,近幾年呼倫貝爾市牙克石市先后引進德國博世集團、瑞典埃特姆公司、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等企業的冬季汽車測試項目,為牙克石市冬季旅游樹立了一張“國際名片”。相信在政府不斷地大力支持和鼓勵下,呼倫貝爾市草原文化旅游將會更加的蓬勃發展。
2.3基礎設施亟待加強
對于當前的草原文化旅游開發區來說,基礎設施還有待進一步完善。目前,呼倫貝爾市現有兩大民用機場和濱州鐵路等多條鐵路線以及101國道、301國道,2013年扎蘭屯民用機場項目正式獲得復批,目前正在修建中。但機場航班多為北方城市(如哈爾濱、北京等地),這對于發展和吸引南方游客旅游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同時城市衛生現狀不盡如人意,城市街道衛生管理以及旅游景區的環境監管力度等都還有待于加強。
3.1PPP和BOT發展模式
目前來看,政府可以通過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以促進相關地區的旅游產業。但是,旅游基礎建設投資巨大、回收期長,如果單一由政府財政部門出資,會加大呼倫貝爾市政府的財政負擔。因此,應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采用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模式或BOT(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通過公私合作融資的模式,政府授予私人部門特許經營權,簽署合同妥善安排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彼此形成伙伴關系,最終使得合作雙方達到比預期單速行動更為有利的效果。這種模式可以大大地緩解政府財政壓力,發揮私營機構的能動性與創造性,進一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但同時也要考慮到可能帶來的投入、運營以及回收周期偏長或技術、融資、利益、政府信用等風險。因此,政府應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合理利用。
目前,呼倫貝爾市已有兩項自治區PPP示范項目:經濟開發區互助污水處理及再生水利用項目、呼倫貝爾能源重化工工業園區謝爾塔拉產業區污水處理工程。兩家項目均采用BOT模式進行運營,已進入了政府采購階段。同時市本級老年公寓項目確定采取PPP方式運營,目前已進入實施階段。
3.2“互聯網+”渠道模式
現在已經不是原來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因而,只有廣泛地宣傳自己的品牌、提升品牌的影響力才能符合大眾的快速消費。
首先,要先確定旅游的主題,越簡單易記越容易取得宣傳效果、但同時也要突出主題。其次,利用新興網絡方式(如微博,購物網站等)不再單一地使用政府網站、電視廣告、報刊等,而是要將新興媒體與傳統媒體相結合,優勢互補才能達到最好的宣傳效果。最后,贏得良好的口碑。這是一種相對來說成本更低同時更具有真實度的宣傳,當然要獲得良好口碑的前提是草原文化旅游過硬的品質和優良的服務。增加旅游解說活動向游客們傳遞草原美學價值、草原知識文化等,提高知名度。對于一些旅游經歷豐富,其觀點感受能夠影響他人的資深旅游人士、記者、作家等,可提供免費體驗、打折優惠、邀請座談、贈送門票等方式讓他們成為旅游區口碑的傳播者。
3.3規范商業行為
2015年“十一期”間在微博上引起廣泛爭議的“38元天價蝦”事件,給山東省旅游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巨大的,這種不良事件的發生很有可能會損壞幾億元的廣告效果。可見在治理規范不法商販方面,如果不加以管理制止,它的隱患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應加強相關的監督執法部門或組織的監管力度,合理監管市場,以防止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
3.4培育新的旅游增長點
在旅游業發展的同時,還應同時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如酒店行業、餐飲業、食品制造業、旅游紀念品、“特產經濟”等。這些產業的不斷發展與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旅游業的良好發展,由此形成“以錢生錢”、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3.5人才的培養和引進
只有把握住人才,掌握知識文化,才能真正地占有市場的制高點,所以加強對旅游專業人才的培養勢在必行。本文結合呼倫貝爾市的實際情況,建議應從以下幾點加強旅游專業人員的培養工作:建立旅游人才培訓基地,提高人員素質和服務技能;引進高等旅游院校的優秀畢業生,充實旅游從業人員隊伍,同時提高整體服務管理水平;為一些年輕有為的人才安排一些培訓、深造的機會,從而進一步提升旅游專業人才的管理水平和業務能力。
草原文化旅游是內蒙古旅游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最具有資源文化優勢和市場前景的經濟增長點,因此合理開發草原文化旅游是發展內蒙古旅游產業的必然趨勢。在政府、個人企業、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積極了解市場趨勢,堅持“可持續發展觀”和“市場化運營”結合,進一步提升內蒙古草原文化旅游水平。
參考文獻
[1] 杜煒.旅游消費行為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9.
[2] 李承琳.美國Pinegrove度假農場經營現狀及啟示[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6)04(c)-1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