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成
?
河南涉農上市公司地方政府補助問題探究
張新成
摘要:近年來,涉農上市公司年報披露的高額政府補助引起社會普遍關注。高額政府補助對涉農上市公司到底會產生怎樣的財務作用?是否會掩飾上市公司真實的業績?本文在分析河南涉農上市公司獲取地方政府補助現狀的基礎上,探究發現河南涉農上市公司在地方政府補助中存在著補助種類繁多、虛增利潤、信息披露不充分等問題,最后提出了規范地方政府補助行為,增強地方政府補助的針對性,細化信息披露細則,強化政府補助年報審計等對策。
關鍵詞:地方政府補助;涉農上市公司;河南
補助,又稱作補貼,主要指政府或集體專向的、使接受方獲益的某種行為。政府補助是補助的一種形式。依據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中將政府補助定義為“公司從政府無償取得貨幣性資產或非貨幣性資產,但不包括政府作為企業所有者投入的資本”。主要包括財政撥款、財政貼息、稅收返還和無償劃撥非貨幣性資產。按政府補助的目的,可以分為政策性補助、財政扶持性補助及捐贈補助。企業會計準則將政府補助主要劃分為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和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兩類。政府補助的來源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補助是由省及以下地方政府給予上市公司的補助,步丹璐(2012)研究發現,上市公司的政府補助中92%以上來自于市縣級政府。筆者通過查閱近年來河南省上市公司年報也發現,上市公司獲得的政府補助絕大部分是省、市、縣(區)、鎮地方政府進行的補助,因此本文所指政府補助統一界定為“地方政府補助”。
地方政府對涉農上市公司進行補助的目的主要包括:一是產業政策導向和保證民生;二是促進就業和技術創新;三是發展地區經濟;四是為上市公司保牌或扭虧。但地方政府補助的初衷是否會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上市公司掩飾其真實的業績?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河南是農業大省,農業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截至2014年底,河南省共有7家涉農上市公司,分布于農林牧漁等行業,依據表1分析,7家公司5年間共獲得政府補助19.16億元,其中雙匯發展5年間共獲得政府補助10.63億元,占7家涉農上市公司的比例為53.23%,蓮花味精獲得4.73億元,占比23.69%,7家涉農上市公司獲得的政府補助占河南省上市公司政府補助總數近兩成。這與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針對農林牧漁的扶持政策密切相關,特別是“瘦肉精”事件發生后,國家對肉制品涉農企業加大監管的同時也加大了對生豬、家禽企業的補貼力度,地方政府相繼出臺了對畜牧業的扶持政策,比如,河南省財政廳豫財[2013]296號《關于提前下達2014年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專項資金預算的通知》,河南省財政廳、河南省畜牧局豫財農[2013]139號《關于下達2013年地方優良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和利用補助資金的通知》等,主要補助范圍包括固定資產補貼,產出導向的產品運費補貼、增值稅退稅等。地方政府對涉農上市公司較大的支持和補助力度,充分體現了國家的政策導向。

表1 2010-2014年河南涉農上市公司獲得地方政府補助情況表 單位:萬元
(一)補助的種類繁多,缺乏統一規范
根據河南省2011-2015年涉農上市公司年報披露的政府補助情況,本文發現地方政府補助的種類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幾種:技術研發補助類,比如(根據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摘錄,下同):專利資助資金、分攤節能技術改造財政獎勵、優勢企業扶持資金、高新區科技創新扶持資金、科技經費、科學技術委員會專利資助金、創新工程市財政配套資金等;稅收補助類:所得稅返還,增值稅即征即退,繳納增值稅稅收返還款;地方財政稅金突出貢獻獎金等;產業補助類:產業引導資金、政府專項補貼、工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市級工程研究中心補助資金等;節能補貼類:省節水工程資金補助、養殖場糞便資源化利用項目補貼等;融資補貼類:直接債務融資引導激勵資金、冷鏈倉儲物流中心建設項目補貼資金等;直接獎勵類:龍頭企業獎勵,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市長質量獎等;公共服務補助類:職工教育補貼,畢業生見習補貼等;涉農補助類:菜籃子工程補貼,農業產業化項目資金、母豬補貼資金、商品豬活體儲備補貼、生豬良種補貼資金、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的獎金等。這些大類基本構成了河南省涉農上市公司的地方財政補助的主要來源。地方政府給上市公司進行補助沒有特別明確的名目,沒有統一的規范,造成了名目繁多,有些補助項目讓投資者根本看不出補助的理由和目的。補助種類的繁多,造成了上市公司獲得補助的廣范來源,從而對公司利潤的影響較大,尤其是在上市公司經營情況不佳的時候,來源眾多的地方政府補助對上市公司業績的影響也相對增大。
(二)地方政府補助虛增了涉農上市公司利潤
根據表2、表3分析,近年來地方政府補助占上市公司營業外收入、利潤總額的比重較大,是上市公司營業外收入和利潤總額的主要來源,對凈利潤的貢獻較高,特別是虧損企業利用其進行盈余管理,地方政府補助實質上虛增了上市公司的利潤,造成會計信息失真,在一定程度上誘導利益相關者。

表2 2011-2015年河南涉農上市公司計入損益政府補助占營業外收入比重情況表

表3 2011-2015年河南涉農上市公司計入損益政府補助占利潤總額比重情況表
(三)地方政府補助列報披露不充分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規定,政府補助包括資產相關和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但從2011-2015年河南涉農上市公司年報附注披露來看,有部分上市公司并未完全按此分類進行信息披露,有的上市公司近兩年才開始按資產與收益劃分分類進行披露。且在列報披露中有關政府補助政策依據披露不詳細,個別上市公司僅列表披露了地方政府補助所依據的文件號。
(四)地方政府補助難以根本上改變企業盈利能力
地方政府補助只是政府調控市場的一種政策性導向的手段,只能暫時幫助企業解決短期經營困難,從長期看不能從根本上提高企業盈利能力,擺脫連續虧損的局面。如蓮花味精,結合表3及其近5年利潤表分析,從2011年開始蓮花味精營業利潤就即為負數,而計入營業外收入中的地方政府補助卻成為其利潤總額構成中的主要來源,盡管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對其的補助支持力度,但未從根本提高其主營業務盈利能力。
(一)規范地方政府的補助行為
對地方政府補助的種類、依據等方面進行規范,需要地方政府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建立健全統一的地方補助執行制度、規章。只有這樣才能使補助政策透明化,使政府補助更加公開、公平,使政府補助具有持續性,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同時,政府相關部門還應加強對補助執行的政府監管,開展地方政府補助績效的專項審計,防止企業利用補助進行盈余管理,提高地方政府補助的使用效率,持續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二)增強地方政府補助的針對性
地方政府補助對上市公司補助要有選擇性,做到有的放矢,充分發揮地方政府補助的政策指引作用。當前地方政府補助針對性和政策引導力乏力的還表現在上市公司的相關退市的制度障礙,當前我國“ST”及相關退市制度的財務指標強調凈利潤為正,這就為上市公司利用地方政府補助對非經常性損益進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動機,且地方政府為使所屬當地上市公司扭虧、保牌在一定程度上默認或為其提供幫助。因此,地方政府補助對象應針對成長性強的企業,才能充分發揮公共財政資源的優化配置作用。
(三)進一步細化政府補助的信息披露細則
當前,政府補助會計準則關于政府補助信息披露的規定有待細化,上市公司對地方政府補助的披露需更加具體,不僅要披露補助的名稱、金額、屬性,還要進一步披露獲得補助的原因,以及獲得補助的政府批文,同時,還要披露劃分為與資產相關和與收益相關的依據,增強會計信息的透明度、可靠性,使上市公司利益相關者能夠充分獲取上市公司政府補助的相關信息。
(四)加強上市公司地方政府補助的年報審計
注冊會計師在對上市公司年報審計中應充分關注地方政府補助的審計風險,特別是那些營業利潤為負,而利潤總額為正的上市公司或者連續幾年虧損、盈虧波動大、利潤較低的上市公司。重點關注上市公司資產性和收益性的政府補助是否合理劃分;計入當期損益和遞延收益的處理是否符合實際情況,依據是否合理;與資產相關的地方政府補助轉入當期損益是否符合規定,與實際情況是否相符,金額是否正確,以避免上市公司利用非經常性損益掩飾實際業績,誤導相關信息使用者。
參考文獻:
[1]步丹璐.政府補助給了誰:分布特征實證分析——基于2007~2010年中國上市公司的相關數據[J].財政研究,2012(08).
[2]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應用指南[J].財會月刊,2007(1):20-20.
作者單位:(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會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