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偉
(成都體育學院,四川成都 610041)
籃球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楊光偉
(成都體育學院,四川成都 610041)
采用文獻資料法研究籃球運動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發現籃球運動可以顯著改善大學生強迫癥狀和人際關系,降低抑郁水平和緩解焦慮癥狀。
籃球運動;大學生;心理健康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以及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大學生面臨的學習、生活、情感和就業等方面的壓力明顯增大,由此產生的心理問題也是日益突出,這直接影響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校園穩定。一些觸目驚心的“校園事件”的發生,也使得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成為學校和社會所廣泛關注的焦點。籃球運動是一項集娛樂性、健身性、集體對抗性于一體的體育運動項目,經常參加籃球鍛煉不僅可以有效提高人體的抵抗能力,而且具有很好的健身作用,還能幫助人們轉移消極情緒,改善情緒狀態,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1]。本研究通過Mata分析,探究籃球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產生的影響。
1.1 文獻檢索
用計算機檢索中國學術期刊網(CNKI)、重慶維普中文科技期刊和萬方科技期刊等國內文獻數據庫,檢索時限為1995—2015年。檢索關鍵詞包括,籃球運動、大學生心理健康、SCL-90。
1.2 研究對象和方法
1.2.1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在校本科生,排除患有嚴重心理疾病的人群。
1.2.2 研究方法
研究以籃球運動進行不短于3個月的干預,每周至少運動3次,每次不低于60分鐘。
1.2.3 測試工具
采用SCL-90心理健康臨床癥狀自評量表[2]。SCL-90量表包含了90個項目,測查人的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以及精神病性九個因子。
1.3 文獻排除標準
排除標準:(1)原始數據無平均數和標準差的文獻;(2)研究對象相同、研究內容相似的重復利用的文獻;(3)研究對象非在校大學生,或非同一人群;干預措施非籃球運動干預前后進行對照的研究。(4)文獻質量差、重復發表、數據無法利用的。
1.4 數據處理
根據mata分析的要求整理核對數據并建立數據庫。對所有的納入文獻進行異質性檢驗,異質性(I2<50%,P>0.05),選固定效應模型;異質性(I2>50%,P<0.05)選隨機效應模型。采用RevMan5.2進行統計分析,計算各研究的效應量(以加權均差WMD表示)和95%置信區間(95%CI)。結果用森林圖顯示納入研究的效應量和95%置信區間(95%CI);用漏斗圖來檢驗發表的偏倚。

表1 測試因子mata分析結果

圖1 強迫癥狀因子森林圖

圖2 人際關系因子森林圖

圖3 抑郁因子森林圖

圖4 焦慮因子森林圖
2.1 軀體化因子
如表1所示,軀體化因子入選的7篇文獻存在發表偏倚。異質性檢驗結果為I2=77%,說明存在較高的異質性。文獻結果分析可能會有一定的偏差,故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得到總效應值Z=6.26,軀體化權重均數差為0.11,95%置信區間[0.08,0.15],p=0.0002<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差異,表明籃球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中軀體化因子在籃球運動干預前后相比無顯著性差異。
2.2 強迫癥狀因子
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試量表中強迫癥狀因子入選的7篇文獻不存在發表偏倚(見圖1)。異質性檢驗結果為I2=41%,說明不存在異質性。故采用固定效模型,得到總效應值Z= 12.26,權重均數差為0.25,95%置信區間[0.21,0.29],p= 0.12>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的非常顯著性差異,表明強迫癥狀因子在籃球運動干預前后相比效果有非常顯著性差異。
2.3 人際關系因子
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試量表中人際關系因子入選的7篇文獻不存在發表偏倚(見圖2)。異質性檢驗結果為I2=31%,說明不存在異質性,故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得到總效應值Z= 11.04,權重均數差為0.24,95%置信區間[0.20,0.28],p= 0.19>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的非常顯著性差異,表明人際關系因子在籃球運動干預前后相比有非常顯著性差異。
2.4 抑郁因子
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試量表中抑郁因子入選的7篇文獻不存在發表偏倚(見圖3)。異質性檢驗結果為I2=31%,說明不存在質性。故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得到總效應值Z=9.78,權重均數差為0.23,95%置信區間[0.19,0.28],p=0.19>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的非常顯著性差異,表明抑郁因子在籃球運動干預前后相比有非常顯著性差異。
2.5 焦慮因子
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試量表中焦慮因子入選的7篇文獻不存在發表偏倚(見圖4)。異質性檢驗結果為I2=0%,說明不存在異質性。故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得到總效應值Z= 9.41,權重均數差為0.18,95%置信區間[0.15,0.22],p=0.57>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的非常顯著性差異,表明焦慮因子在籃球運動干預前后相比有非常顯著性差異。
2.6 敵對因子
如表1所示,敵對因子入選的7篇文獻存在發表偏倚。異質性檢驗結果為I2=66%,說明存在較高的異質性。文獻的結果分析可能會有一定的偏差,故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得到總效應值Z=4.42,軀體化權重均數差為0.09,95%置信區間[0.05,0.13],p=0.008<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差異,表明籃球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中敵對因子在籃球運動干預前后相比無顯著性差異。
2.7 恐怖因子
如表1所示,恐怖因子入選的7篇文獻存在發表偏倚。異質性檢驗結果為I2=59%,說明存在較高的異質性。文獻的結果分析可能會有一定的偏差,故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得到總效應值Z=3.82,軀體化權重均數差為0.08,95%置信區間[0.04,0.13],p=0.02<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差異,表明籃球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中恐怖因子在籃球運動干預前后相比無顯著性差異。
2.8 偏執因子
如表1所示,偏執因子入選的7篇文獻存在發表偏倚。異質性檢驗結果為I2=73%,說明存在較高的異質性。文獻的結果分析可能會有一定的偏差,故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得到總效應值Z=3.86,軀體化權重均數差為0.08,95%置信區間[0.04,0.12],p=0.001<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差異,表明籃球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中偏執因子在籃球運動干預前后相比無顯著性差異。
2.9 精神病性因子
如表1所示,精神病性因子入選的7篇文獻存在發表偏倚。異質性檢驗結果為I2=66%,說明存在較高的異質性。文獻的結果分析可能會有一定的偏差,故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得到總效應值Z=3.99,軀體化權重均數差為0.08,95%置信區間[0.08,0.15],p=0.008<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差異,表明籃球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中精神病性因子在籃球運動干預前后相比無顯著性差異。
本研究選取常用的心理測試量表SCL-90,其中包括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以及精神病性九個因子。其中強迫癥狀是指以強迫為主的顯著而持久的思維、沖動、意向和行為癥狀。當強迫癥狀感越嚴重時會引起巨大的焦慮和不安,并且會影響其正常的學習和生活[10]。經mata分析可知籃球運動干預可以有效降低大學生的強迫癥狀得分,減輕強迫意向和行為。人際關系與人的生活密切相關的,大學生的人際關系是衡量其心理健康的標準之一,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大學生社會化的必要前提,并且也是展現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方面[11]。經mata分析可知籃球運動干預有效的改善了大學生的人際關系。抑郁是指苦悶的情感與心境為代表性癥狀,還以生活興趣的減退,動力缺乏,活力喪失等為特征。經mata分析可知籃球運動干預有效的降低大學生的抑郁因子得分,即籃球運動可以降低大學生的抑郁水平,釋放學生壓力,使其保持愉悅心境。焦慮是指一般指那些讓人煩躁,坐立不安,神經過敏,緊張以及由此產生的軀體征象。經mata分析可知籃球運動干預有效的減輕大學生的焦慮癥狀,幫助學生緩解焦慮情緒。而軀體化、敵對、恐怖、偏執以及精神病性五個因子存在著偏倚,籃球運動干預后對軀體化、敵對、恐怖、偏執以及精神病性五個因子相比干預前并無明顯差異,說明籃球運動干預后對于這個五個因子無明顯影響。
綜上可知,適當的進行籃球運動鍛煉可以幫助大學生改善情緒狀態,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有效降低大學生的抑郁程度和焦慮程度,緩解大學生的各種心理不適癥狀,增進學生心理健康。
籃球運動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積極促進作用,特別是對改善學生強迫癥狀、人際關系以及抑郁和焦慮情緒效果顯著。
[1]張曉春,黃凡,彭勇.籃球課程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實驗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9,09:119-120+ 122.
[2]王征宇.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12).
[3]柴如鶴.籃球運動處方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
[4]肖冰.“陽光體育”背景下體育鍛煉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實驗研究[J].科技信息,2010,24:26-27.
[5]殷曉旺,余錫祥,尹國昌,邱達明.籃球、健美操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實驗干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 (3).
[6]鐘兆祥.高校籃球實驗教學與大學生心理健康[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
[7]王磊.不同體育選項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
[8]張洪寶.黑龍江省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及籃球課實驗教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實驗研究.北京體育大學,2004.
[9]張艷.大學生強迫癥狀的現狀及對策研究綜述[J].廣西輕工業,2011(10).
[10]申武丹.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及其與自我概念的相關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5).
The Impact of Basketball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YANG Guang-wei
(Chengdu sports university,Chengdu 610041,Sichuan,China)
This paper,using the literature method,studies on the impact of basketball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It is found that by playing basketball,the symptoms of college students can be significantly cured and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of college students can be greatly improved;the level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symptoms can also be lowered down.
basketball;college students;mental health
楊光偉(1991-),貴州黎平人,本科,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