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飛
摘 要:探究性實驗作為一種學習活動,是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設計良好的實驗本身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樣探究性實驗就激發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成為了學習化學的動力。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對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探究性實驗教學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中化學;探究性;實驗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4-240-01
化學實驗既是人類認識物質世界的一種重要活動,也是人類創造新物質的重要途徑。高中階段的化學實驗探究更重視發揮實驗教學功能,更關注實驗的思維過程,重視問題意識的培養。 但現實中對化學實驗教學的認識,受傳統教學思想和理念的影響還比較大。因此要發揮探究性實驗教學的作用和提高化學探究性實驗教學的質量,應要求高中化學老師應積
一、探究性化學實驗的功能透視
新教材的“活動與探究”編排具有以下三大特點:
1、關注基礎知識,體現學科意識。新教材很多探究實驗都體現了學科思想,建立在純化學理論之上。如人教版化學必修Ⅰ第三章第二單節“Fe2+與 Fe3+的轉化”的實驗探究。要求學生利用氧化——還原反應原理,通過具體的實驗探究,總結出Fe2+與Fe3+轉化的條件。這種以學科知識為載體的探究過程,對學生理解基本的化學概念和原理,認識化學現象的本質,理解化學變化的基本規律是十分有效的。
2、重視自主設計,凸顯實踐意識。化學新教材用“活動與探究”代替“學生實驗”,其目的就是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開展實驗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培養探究意識、學習探究方法、體驗探究快樂,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行為。
3、取材于現實生活,展現社會意識。新教材選取了許多源于生活中的研究課題,如人教版化學選修4第四第四章第四節的“鋼鐵的腐蝕”原理的探究。它要求學生對鐵銹的生成的化學現象進行仔細觀察,提出假設,并借助實驗的手段解決鋼鐵腐蝕的原理。這種“從生活走向化學”的探究課題充分體現了化學“為提高公民科學素養服務”的教育理念和社會責任。
二、構建探究性實驗教學的一般模式
探究性實驗教學,按其適應場合和活動方式可分為兩類:1、新課程教學中值得探討的問題,以師生協同,邊講邊實驗為主;2、以學生實踐為主的綜合性研究課題。
第一類探究性實驗教學模式程序:引出問題—提出假設—設計實驗探究—總結規律—遷移創新功能:明確目標—創設情境—發現新知—獲得結論—發展能力
(1)引出問題,明確目標。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要求,從教材或生產生活實踐中提出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2)提出假設,合理推測。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后,引起學生好奇、懷疑、困惑和矛盾,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索心理,促使學學生積極思考、查閱資料、構思實驗,提出某種假設、作出操作上、現象上、結論上的預測;(3)設計實驗、觀察現象、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設計可能的實驗方案,組合實驗儀器,邊操作邊記錄現象和數據;(4)探索規律,作出結論。學生根據實驗事實進行討論、爭辯、揭示產生現象的原因,教師的適時點拔有利于去偽存真,學生通過一系列的思維活動要概括出有關的化學概念、原理和規律;(5)鞏固開拓、遷移創新。面對新的問題,學生能準確運用剛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教師及時給予指導與評價,達到鞏固提高、遷移創新的目的。
這類探究性教學的基本要求是:以問題為基礎,依循“問題—假設—實驗—觀察—真假設—再實驗—分析綜合—結論”。最好把課堂實驗與學生分組實驗有機地結合起來。
第二類探究性實驗教學的模式是融合化學知識,技能和方法,表現出一定的新穎性,綜合性和開放性,可作為優秀學生課外活動的素材。
一般結構是:明確探究課題—查閱文獻資料—設計實驗方案—觀察現象—作出假設—總結規律。
三、實施探究性實驗的措施
1、以生為本,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學生親自設計實驗方案、親自進行實驗、親身近距離地觀察實驗現象,會給他們帶來極大的喜悅,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探究化學現象產生的原因,透過現象認識其本質,有利于培養學生更高層次的認識興趣。因此,成功的實驗教學方法往往是以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為切入口,千方百計幫助學生樹立探究的興趣,進而使學生信心十足地進行探究活動。如我讓學生自己動手圍繞“氯水成分”進行探究。當時課堂上,同學們的討論很激烈,甲說選這個試劑,乙說選這個試劑,大家邊互相說著,邊動手實驗了起來。“原來氯水中竟有這么多未知的微粒,能和那么多的物質發生反應。”“呀,HClO 的氧化性真強,竟然能使變紅的試紙褪色。”在我觀看學生實驗的過程中,聽到學生發出這樣的感慨。后來我問了個別學生氯水成分掌握得怎么樣,學生說:“老師,我不僅知道了氯水的成分,還理解了氯水所能發生的反應。像這樣讓我們動手做實驗在初中還沒有過呢,老師,希望你能多給我們搞點讓我們自己能動手做的實驗。”我也堅定地說:“可以。”從上面這則案例,我們可以看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是以學生自主性學習為主,注重了協作性學習與探究性學習相結合,個體學習與集體學習相融合,讓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主體。
2、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動? 探究”。“重結果輕過程”是傳統課堂教學中的弊端,學生缺乏自主探究,而化學教學側重在“做”,只有學生親自做了,親身經歷了,才能培養學生的能力。我們進入了新課程改革,作為化學教師,認真領會新課程理念,對自己的角色進行定位。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學條件,根據人教版教材中提供的“活動?探究”,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或其他形式的探究活動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以揭示化學科學的奧秘。
參考文獻:
[1] 陳繼澤.高中化學探究性實驗教學的實踐與研究[J].考試(教研版),2008,(03)
[2]姜旭蘇.新課標下高中化學探究性實驗的教學設計形式[J].考試周刊,2009,(08)
[3]毛根發.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探究性實驗教學的思考[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9,(02)
[4]萬先華.高中化學探究性實驗教學的策略研究[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9,(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