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賢新
摘 要:創新教育追求的目標是在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激發全體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以及創造能力;使學生創造性地掌握和運用知識,使之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是實施創新教育的主渠道,更是實施創新教育成功的關鍵?!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實施素質教育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在中國數學課堂教學中怎樣進行創新教育,已經成為大家普遍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創新;意識;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4-254-01
一、數學創新教育的必要性
傳統教育把“傳道、授業、解惑”當作基本使命,教育就是把基本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以培養能夠適應社會的下一代,所以知識就是目的。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我國現正在全面推行“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在數學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是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需要。
二、數學創新教育的內涵
創新教育的目標是根據創新素質結構確定的。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素質(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等)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從這個意義上理解,在數學教學中,通過對學生施以教育和影響,促使他們去認識數學領域的新發現、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規律,培養他們具有一定的數學能力,為將來成為創新型人才奠定數學素質基礎。數學教育工作者應該思考如何根據自身學科特點,進行有效的、其它學科難以代替的創新教育。
三、課堂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方法與途徑
我們說,一個民族的真正偉大根植于它的創新精神,這是人類社會迄今所能找到的對社會進步和發展的原因所做出的一個最有效的途徑。
如何培養創新精神、實施創新教育,這是每個教育工作者面臨的嶄新問題。
1、巧設情景,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梢姡d趣是創新的先導,創新的過程需要興趣來維持。
例如:以黃金數0.618,可以引申出:建筑物的窗口,寬與高度的比一般為0.618;人們的膝蓋骨是大腿與小腿的黃金分割點,名畫的主題,大都畫在畫面的0.618處,弦樂器的聲碼放在琴弦的0.618處,會使聲音更甜美。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如此引喻便于誘發學生濃厚的學習數學的樂趣,使學生愛好數學、樂于數學。
在引入“過三點的圓”新課時的教學中創設了這樣的問題情境:先在黑板上畫出圖,然后提出問題:①有一個圓鏡被打碎,現欲重新配置一個同樣大小的圓鏡,要不要把所有的碎片和這塊殘片都帶去?
②這個實際問題若從數學角度去觀察分析,同學們認為可轉化為什么問題?
學生甲:重新畫一個與原來相等的圓形鏡.
學生乙:把玻璃殘片補成一個圓
2、引導想象,誘發靈感,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愛因斯坦說:“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羅整個宇宙”。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想象,往往能縮短解決問題的時間,獲得數學發現的機會,鍛煉數學思維。因此在教學中應根據教材潛在的因素,創設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誘發學生的創造性想象。
如在教授“§2.7平行線的性質”一節時深有感觸,一道例題最初是這樣設計的:
例:如圖,已知a // b,c // d,
∠1=115,
(1)求∠2與∠3的度數
學生很快得出答案,并得到∠1=∠2。我正要向下講解,這時一位同學舉手發言:
老師,不用知道∠1=115°也能得出∠1=∠2。
我當時非常高興,因為他回答了我正要講而未講的問題,我讓他講述了推理的過程,同學們報以熱烈的掌聲。我又借題發揮,隨之改為:
已知:已知a // b,c // d,求證:∠1=∠2
讓學生寫出證明,并回答各自不同的證法,隨后又變化如下:
變式1:已知a // b,∠1=∠2,求證:c // d
變式2:已知c // d,∠1=∠2,求證:a // b
變式3:已知a // b,問∠1=∠2嗎?(展開討論)
3、誘發發散思維,拓寬創新的廣度
教師鼓勵學生多思、多問、多變,訓練學生勇于質疑,在探索和求異中激發學生創新欲望,誘發發散思維,拓寬創新的廣度。
4、開發情感智力教育,進行個性品質養成,培養學生的創新人格
美國學者阿瑞提在《創新的秘密》一書中提出:“盡管創造者要具有一定的智力,但高智商并不是高創造力的先決條件。”可見,創新過程并不僅僅是純粹的智力活動過程,它還需要以創新情感為動力,以良好的個性品質作后盾。
總之,創新教育首先要具有創新意識,養成推崇創新、追求創新、以創新為榮的意識;第二要有創新精神,具有勇于探索,敢于創造的獨創精神;第三要有創新思維,必須有打破常規、突破傳統的觀念;第四要有創新能力,具備淵博的知識、廣博的視野和綜合、交叉、開拓新領域的能力,掌握吸引新知識和創新新知識的方法論;第五要具有健全的人格,要求行為主體必須具備獻身科學、獻身事業的內在動力和堅強意志,具備敢闖、敢冒險、敢于懷疑、批判的科學精神,具備良好的精神狀態和思想情緒。
參考文獻
[1] 吳水清. 試論探究性教學的基本模式與原則[J]. 科技信息(學術研究) , 2015,(01)
[2] 何耀強. 數學探究性教學的實踐與認識[J]. 廣東科技 , 2015,(08)
[3] 吳春宏. 高等數學復習課中進行探究性教學的嘗試[J]. 綏化學院學報 , 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