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海麗
摘 要:課堂教學是學生識字的主要途徑,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形象,生動的情境中去識字,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
關鍵詞:愉快;多樣;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4-282-0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文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字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這段話指出了識字教學的發展方向和方法要求。剛入學的一年級小學生大都認識“水、火、男、女、人、民”等字,這些都是兒童生活經驗的累。如何引導低年級學生主動識字,建立一個識字教學的開放系統呢?
一、在愉快的氛圍中識字
課堂教學是學生識字教學的主要途徑,創造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形象、生動的情境中去識字,提高學生識字的能力。例如教學《春天的手》一課時,運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一幅陽春三月時花紅柳綠,鶯歌燕舞的春天圖畫。讓學生說:春天的手,撫摸著大地,春的手掠過小河,春天的手拂過樹梢……根據課文內容,指導學生朗讀生字組成的詞語,再把這些詞語編寫成一首兒歌、小詩等形式配上音樂讀給孩子們聽,然后學生一邊想象,一邊讀。隨著輕松歡快的音樂,孩子們讀得有滋有味,陶醉其中。在這樣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生不僅識了字,還學習了詞,感受到了春天,效果十分理想。
二、在多樣的游戲中識字
教育家卡羅琳說:“孩子們的工作就是游戲,在游戲中激發他們的思維,是他們最愿意授受的。”低年級學生更是喜歡游戲。引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游戲中識字,讓學生真正的喜歡識字。在教“碧”出示謎面,讓學生猜謎底,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調動課堂教學的氣氛。同時讓學生合作或獨自創編字謎,熟記生字。 除此之外還有編故事、送生字回家、給生字找朋友等游戲方法,讓學生的眼、耳、手、腦、口等一齊“動”起來,以“動”來激活識字教學。
三、探究性的識字
在識字教學中,倡導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作用,引導學說:“你是怎樣記住這個字的、你還有更好的記憶方法嗎?”留給學生空間、讓他們自由發揮潛在的能量,激活學生的思維。
例如:1、加一加。把兩個學過的熟字,拼湊在一起,組成新字,如:木+木=林,八+刀+分,門+口=問等。
2、減一減。從一個熟字中去掉某一筆或某一部件。如“術”字去掉一點變為“木”等。
3、換一換。根據形聲字的特點,通過變換部首來變生字。如“嘆”換“口”為“氵”變成“漢”,換“口”為“亻”變成“僅”。
4、說一說。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理解字的意思。如“信”字,學生說:一個人把要說的話寫在紙目寄出去。把字的形義結合在一起。
5、演一演。如教《烏鴉喝水》一課時,“喝、渴”兩字容易混淆,有一個同學說:烏鴉喝水中“喝”并做出模仿動作,非常形象,學生一下子就把“喝”字記住了。
6、畫一畫。漢字原于圖畫,一些看似平常的字如果寓于圖畫就會變得生動有趣,如“休”字,學生先畫了一棵樹又在左邊畫了一個人,邊畫邊說:一個人走累了,靠在樹上休息。
四、在日常生活中識字
社會生活是一個廣闊而充滿無限活力的學習漢字的天地,為學生提供了日常生活中識字的舞臺,要求學生利用和家長上街、旅游、活動等機會,向爸爸媽媽詢問,這個店叫什么名,那個商品叫什么,一次記不住,次數多了,不知不覺中就認識了許多字,利用節假日,組織學生開展“夏令營”,認識海報、商標、廣告中出現的不規范漢字、錯別字。進行統計和改正。讓學生多讀課外書,給學生布置抄寫、摘記形式去識字。低年級學生要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對識字多的同學要及時進行表揚和鼓勵,促使更多的學生養成生活中識字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