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穎穎
摘 要:文章通過說明教師的教學風格和自身的個性要相符合,著重論述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有機地聯系起來。并結合自己的實踐,詮釋教學的本真教學的自然性就是教學的藝術性。
關鍵詞:教學課堂;教學風格;教學自然;教學藝術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4-298-01
【案例】在一個初春的上午,教室里一片安靜,所有的同學都凝神靜氣——他們在測自己的脈搏。今天學習的內容是“數據的收集和整理”。
“時間到!”老師一聲令下,學生全都松了一口氣,教室里一下子喧器了起來。片刻之后,老師微笑著提出一個問題:“現在,你,我們好多同學都知道了附近同學的脈搏,可是對全班同學的脈搏情況還不了解,大家覺得該怎么整理我們剛才測得的數據才能讓別人了解呢!”
“把數據全寫在黑板上不就行了。”
“那多煩啊!”
“可以像選班級干部一樣,寫下數據,在后面畫‘正。”同學們很容易聯想到選班級干部時“唱票”的方法。
一片附和聲中,有學生提出異議:“可還是煩啊!再說脈搏71次和72次也沒什么差別。”
“那怎么辦啊?” ……
課堂氣氛很活躍,學生一會兒喜,一會兒憂,完全沉浸在思考中。
“……你們知道飛天第一人的楊利偉在太空的脈搏是一分鐘多少嗎?”老師似乎提了一個與本課毫無相關的問題,“思維活躍分子”開始積極討論楊利偉,可很快的,同學們都開始安靜下來聽講,“所以不是只要學好課本知識就能像楊利偉叔叔那樣飛上天空的,還得有非常好的身體素質才能遨游太藍天,為祖國的航天事業做貢獻呢?……”
這是一位剛走上工作崗位不久的老師的課,看得出她在課前是潛心鉆研、精心設計的。所有聽課老師聽后都覺得清新,自然。可有時我在聽課后卻會感覺累:上課的老師累,學生累,聽課老師更累!究其原因是不自然,這種不自然主要源于以下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教師的教學風格和自身的個性不相符合
教學風格是教師在長期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的、一貫的教學觀點、教學技巧和教學作風的獨特結合,表現在教學語言、教學風度和教學機智等方面。教師的教學風格、價值觀念往往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自身的人格特點、性格特征決定了每個教師關于教育的理想和教學風格是與眾不同的。
自己上學時一些老教師是用方言上課,回憶起來總是那么生動、詼諧、幽默,與現在統一的用普通話上課所無法達到的境界。印象中數學老師馮菀惠是個天真的老太,一直梳著江姐式的發型,她上課時語言簡潔、精練,我們回答準確時她夸獎我們的總是那句“非常好!”我們聽著從她嘴里發出的發自內心的聲聲贊譽,極為受用,上課尤其認真,以期得到她真誠的賞識。我剛工作時我的指導教師清一色的四川普通話,可每次聽她的課,宛如欣賞自貢評話。在詼諧、幽默中學習數學這門學科可算是難得的享受。回想起來,正是因為她們已經形成了和自身性格融為一體的獨特的教學風格,才使她們的課自然、流暢,回味無窮,讓我至今記憶猶深。
二、數學知識沒有真正和學生的生活有機地聯系起來
教育源于生活,但在我國當前,由于追求升學率的影響,教學知識沒有真正和學生的生活有機地聯系起來,科學知識是從哪里來的,用于何時何地,怎么用,用得怎樣等,都不得而知。
案例中,由于老師選擇現實的、與學生緊密聯系的“選班級干部”、“一分鐘脈搏數”等生活中的實例,再現了數學知識的自然背景,學生興趣盎然,經歷了“探究(問題情境)合作(建立模型)自主(反思、應用)”的數學學習過程。聯系生活自然地貫穿于整個過程,并巧妙地與發生的神舟8號發射成功的新聞相聯系,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勵學生努力學習,既縮短了學生與學習內容之間的距離,又讓學生關注學習內容的意義和價值,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三、教師的教學沒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
如果說過去教師備課主要著眼于如何教,那么今天教師備課的出發點和歸結點必須是引導學生如何學。這就要求教師備課時,要充分地研究學生的思維特點、儲備知識及與教材之間的關系,努力尋找教師與學生、教材與學生的契合點,真正地把教和學結合起來。只有當學生獲得了滿足和發展,教師的勞動才會閃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教學才會成為師生共同創造的過程。
四、怎樣在數學教學中自然性走向藝術性
1、向名家、大師學習
學習自己曾聽過著名專家和學者。學習他們沉穩老練、居高臨下、深入淺出、詼諧幽默、鎮定自如、精辟深刻、生動形象、妙語連珠的講學風格。這些名家、大師風格各異、各具特色。有的思路清晰、條理分明、質樸嚴謹;有的教學語言精煉、板書及黑板畫美觀(徒手畫圖堪稱一絕);有的擅教平面幾何,以分析透徹、推理嚴密而著稱;有的機智靈活,擅長巧解數學題。這些優秀教師的教學風姿,連同他們的音容笑貌,都深深地銘記在我們腦海中,他們的成功經驗,成為我們教學生涯中受用不盡的財富。
2、求同共性、個性彰顯
在學習和實踐一定時間、程度之后,要形成自身教學風格。經過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就可按自己的教學思路、表達方式進行教學,進入形成某些教學特色的提高階段。如:(1)對教材內容的處理有一定創造性。(2)教學方法比較靈活。教學手段較新。(3)能力培養的策略和做法行之有效。(4)十分熟悉教材體系,對教法的研究也較深入。(5)語言表達能力較強。數學語言嚴謹、精練,課堂教學用語流暢、生動、形象,富有幽默感,對學生有吸引力,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
總結:總之教學看似簡單,但想要教出“匠”味來,著實需要下一番工夫。我的理解,這里的“匠”味就是教學的藝術性,這該是執著的教師一生的追求。愿每一個老師都能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讓數學課更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在自然、清新中習得數學,讓原本就可以生動活潑的數學課堂涌動生命的靈性、洋溢迷人的藝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