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勝平 天津星城投資發展有限有限公司 天津 200000
?
城市住宅小區建筑室內外環境與建筑氣候的關系探討
文/李勝平天津星城投資發展有限有限公司天津200000
【摘要】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極大提升,人們對居住環境條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城市住宅小區建筑業的發展。住宅小區建筑室內外環境與建筑氣候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本文將著重對不同季節室內外的氣候特征進行分析,并探究其對室內環境的影響,為我國城市住宅小區的建設與發展提供一個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城市住宅小區;室內外環境;建筑氣候;關系
在城市住宅小區建筑設計過程中,需要考慮到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建筑氣候是極為重要的一個方面。在進行住宅小區建設時,要對該區域內的氣候特征進行綜合分析,對各項建筑元素進行整合,從而為人們營造出良好的居住環境[1]。為了探究城市住宅小區建筑室內外環境與建筑氣候的關系,以某高層住宅小區為例,采用CFD模擬法,對建筑氣候進行分析,供城市住宅小區建筑氣候設計參考。
1.1研究對象概述
該城市住宅小區建筑采用的是周邊式布局,共包括7個樓區,其中3、4號樓為正南朝向,其余均為南偏西20度。5、6號樓包括26個樓層,其余為28個樓層。4號樓分為A、B兩種戶型,為標準三室一廳戶型,主要包括主臥、次臥、客廳、書房、廚房、衛生間,兩種戶型相互對稱,房間的布局有一定的差別,窗戶位置也不同。
1.2區域氣候條件
據有關氣象資料顯示,該區域夏季以東南風與南風為主,風速一般為1.5m/s;冬季則以西北風與西風為主,風速達到2.3m/s。
通常,高層建筑物對地面的風場結構會有一定的影響,甚至在某些區域會出現強風現象,嚴重影響著人們的室外活動。本次研究嚴格按照Beaufort風力等級標準,對該小區內的風力進行模擬分析。
2.1夏季室外風環境模擬
該區域夏季風向以南風與東南風為主,風速為1.5m/s。通過模擬分析可以發現,當風向為南風時,2、3、4、5號樓的迎風面與背風面將會呈現出較大的風壓差,這對室內通風是極為有利的。而受建筑物的影響,1、6號樓的通風效果較差。當風向為東南風時,除2、7號樓,其余建筑均能夠達到良好的通風條件,2號樓則受建筑物影響,通風效果不明顯。
2.2冬季室外風環境模擬
該區域冬季風以北風以及西北風為主,風速達到2.3m/s。當風向為北風時,1、6號樓將會受到正面風向吹襲,而為西北風時,除3、7號樓,其余建筑均會受到冷風吹襲,因此,必須對墻面以及窗戶實施保溫處理,降低冷風環境的影響,營造溫暖的室內熱環境,為人們提供良好的居住條件。通過對該區域室外風環境的模擬,可以發現,該小區內的風速在不同季節均能夠達到5m/ s以下,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室內外通風需求。而在3、4、5、6樓的夾道處,則很可能會受強風區的影響,風速達到19m/s,這對人們的戶外活動是極為不利的,甚至會出現安全隱患,因此,針對這種氣候條件,在進行城市住宅小區建設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室外風場的影響,避免在小區局部區域出現強風、高速風,為人們營造出良好的室外活動環境條件[2]。
本次研究對建筑室內外氣候進行模擬,夏季南風為1.5m/s,溫度設置為28℃,濕度設置為85%悶濕。4號樓包含了兩種戶型,以10層東戶型A、B為研究對象,對其室內氣流速度以及溫度進行有效的計算,可以發現當夏季室內風速達到1.0m/s,室內具有良好的熱舒適度[3]。4號樓A戶型中,風速達到1.0m/s的面積占整個室內面積的35%,B戶型僅為23%,兩者呈現出鮮明的差異,這說明A戶型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風條件,而B戶型的自然通風質量相對較差,體現了室外環境對室內通風的影響。
為了研究窗對于夏季自然通風的影響,對A戶型不同關窗條件下的通風狀況進行模擬,并做出相應的計算分析。其具體結果如表1:

表1 A戶型開關窗狀態下的通風條件計算
當為夏季東南風狀態時,風速為1m/s,當A戶型的窗戶完全打開時,室內風速為1m/s的面積幾乎達到整個室內面積的18%,當A戶型關閉窗戶1,留窗戶2時,室內風速大于1.0m/ s的面積可達到13%,當僅打開窗戶1,留窗戶2時,風速大于1.0m.s的面積僅為4%。
近年來,我國的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城市住宅小區建設的發展。當前,人們對居住環境與舒適度有著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進行城市住宅小區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室內外環境與區域氣候的關系,對建筑元素進行合理安排,保障人們居住的舒適度。本次研究對城市住宅小區的室內外環境氣候進行模擬分析,其研究結果對城市住宅小區的建造設計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惠劼.甘泉生態住宅小區規劃及住宅設計——居住環境規劃與建筑設計[J].住區,2014,16(2):97-99.
[2]劉鳴,陳慶周,葛小榕.氣候因素對高層居住區室外風環境影響的模擬研究--以大連地區為例[J].城市建筑,2015,7(5):255-256.
[3]董愛萍,何文龍.長江中下游地區氣候特性對建設風格的導向[J].世界華商經濟年鑒·城鄉建設,2013,14(3):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