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菊仙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4-364-01
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能力為取向的教育,創新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它主要研究和解決基礎教育如何培養小學牛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問題。數學作為思想體操的一門科學和學科,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一門重要學科。老師要設法創造各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遵循孩子們的認識規律,挖掘他們的潛力,發揮他們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做學習的小主人。
一、課堂教學與創新教育
教學是什么?我認為教學不是單調的老師教,學生學,而是老師采用什么樣的手段將學習方法傳授給學生,把別人的方法變為自己一輩子受用的本領。縱觀我們的數學教育史,往往偏重于教法研究而忽視了學法指導,注重知識傳授而忽視了綜合能力的培養。所以,我們要在課堂上重視學習方法的傳授。
1、教給閱讀教材的方法,培養自學能力
引導他們認真閱讀教材,做到課前自覺練習,課后復習鞏同,并會在閱讀中運用一些強化標志對重點、難點、疑點、關鍵詞語等加以劃、圈、想、做和檢驗。如在教“三角形的定義”,也就是什么是三角形時,讓學生在初讀時對“由二條直線圍成的封團圖形叫做三角形”這一定義進行仔細分析:這句話中有哪些詞語是關鍵的詞語?并說出關鍵詞語的意思,換另外一個瀏可以嗎?如把上述定義中的“線段”換為“直線”,“封閉圖形”換成“圖形”這顯而是絕對不行的。所以,通過設疑、討論、思考、答問層層遞進的關系,引導學生逐字推敲,積極思考,從而提高自學能力。
2、教給操作方法,培養動手能力
親手操作,勤于思考,善于創新是未來人才的重要素質之一,也是小學生會學習,會生活的內容之一。教師往教學中,要多加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試一試”、“擺一擺”、“面一面”、。換一換”等方法來引起他們親自動手的意識,從而引導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探求知識,尋找規律,發現創新。如在推導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時,先讓學生自制兩個形狀完全一樣的小三角形,讓他們自己隨心所欲的拼,看看這兩個三角形能拼成一個什么樣的圖形?由此先引導同學們通過“剪”、“拼”等活動,把兩個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再讓覺察生通過“量”、“比”、“想”我出三角形與所拼平行四邊形的內在聯系,最后引導他們推出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品嘗成功的喜悅。
3、教給思考方法,發展思維創新
思維能力是一個人智力的核心,發展學生思維訓練、思維流程,是提高學生學習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讓學生掌握思考方法,如結合圖形的觀察指導學生逐層思考、求同思考、求異思考等。在教應用題時,已知條件的所求問題,根據解題思路,引導學生綜合思考、分析思考、多方位思考。給學生以充分的思考時問與思考空間,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積極思維,創新思維,提出自己的獨道見解,即使有些離題也要盡力容納。比如在講應用題時,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分析數量關系,通過分析、比較,從而得出“一題多樣”“一題多變”和“一個問題多編”,指導他們理解應用題的結構、關系、層次、解法,訓練他們的集中與發散思維能力。通過發散思維獲取多種解法,從而找出一個坡適合題意,最簡單,最科學的優化解。
二、情感與創新教育
每個人都有很強的自尊心,尤其是對一個個幼稚的小心靈來說,更經不起風吹雨打,他們需要溫暖,需要陽光的沐浴,春雨般甘露的滋潤。師生關系的融洽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學生的思維與表達有一定的差異,對于這個現實,老師千萬不能急躁,應給予他們微笑、鼓勵、時間與空間,等待他們……,允許他們有失誤和錯誤,并給他們以改正的寶貴機會。如果一個同學同答問題脫離主題,東拉西扯,老師立即請他坐下,并責怪他,此時殊不知,這個同學的自尊心已受到傷害,同時他積極向上的信心也被扼殺,高漲的情緒一落干丈。至使他們不敢問,不敢說,不敢想。所以,老師應盡力做到親切、真誠,對待同學如同朋友,給他們以心理安全與自由,即使問題回答錯了,老師也要給予他們以指點和鼓勵,讓他們敢想,敢說,從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得出結論,不斷培養創新能力。所以,老師要不斷的用愛心去揭開同學們智慧的大門,讓他們自由自在地在“知識的海洋”里邀游。相信,在老師燦爛的笑容里,親切的笑臉中和溫暖的情懷里,一定有同學們創新能力的生根,發芽與結果。
三、數學教育模式的創新
時代在前進,科技在不斷創新與發展,教學模式也隨之變換創新,但總體來說都離不開主題。原來的教學基本是經過“組織教學--導入新課--講授新課--鞏固練習--布置作業”五個環節。經過不斷的演變,并且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思維過程和接受能力等特點,數學教學模式必須改變原來太刻板的傳授模式。像現在采用的活動教學、探究教學、競賽教學、游戲教學等都是非常好的創新教學。無論是哪種創新教學,總的一個日目的就是增強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老師的點撥、指導地位,從而使教學成果邁上一個新臺階。
如“新授”改為“探索與討論”,“鞏固”改為“實踐與反思”等都可以成為新的教學環節。再如:用“激疑--猜測--驗證--運用”的模式來激發學習的好奇心,利用所學知識來推測、分析、判斷、解決新的問題。還可通過“學--議--練”的模式,來交流、探討問題,總結規律,訓練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積極思維,培養創新能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是一漫長又富于變化的過程,這就需要每一位教師齊心協力,從自身做起,樹立信心和整體教學觀,重視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形成與發展,使學生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日益提高,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