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邈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4-375-01
高中化學課程是以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尊重和促進個性發展。《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倡導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重視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即改變以往課程過于注重傳授知識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過程與方法知識屬于程序性的知識,主要體現為利用自己的認知策略對外界知識的加工處理分過程。它主要用來解決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問題。它是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間接獲得的。依據程序性知識的特點,在化學教學中,教師主要通設計過探究活動,鍛煉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思維和科學方法。許多教師設計探究教學時,都會遇到一個問題—時間難以保證。其實探究活動可以分為兩種的探究形式,既可以設計專題形式,也可以設計局部探究活動,包括觀察,數據處理,材料分析等等。
一、專題形式
科學探究專題形式,體現了一個完整的研究過程,也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它也體現探究活動的一般程序: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收集證據-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表達與交流,在各個環節中都可以加強學生科學方法的訓練,如觀察法,分析歸納法等,更主要的是其中融入了化學實驗,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實驗技能。有利于學生形成化學研究的一個完整的思路。
例如:“碘與人體健康”探究教學
第一步:播放錄象、引入新課學習鹵素時,重點研究氯元素,實際上碘與人類關系非常密切
學生看錄象《缺碘對人體的危害》觀察老師的展品;海帶、智力碘片、加碘食鹽等
第二步:提出問題,收集資料提問:你們有什么想法?人體缺碘怎么補充?閱讀資料
第三步:提出假設,小組討論食鹽中碘元素是什么形式?小組討論:是I-、IO3-或都有?
第四步:設計、實施探究實驗I-檢驗加AgNO3或氧化劑IO3-檢驗加還原劑,探究活動:實驗設計、操作、記錄、分析
第五步:得出結論,表達交流
二、局部探究
在具體的教學環境中,由于一個完整的探究活動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同時我們不可能把每節課的內容都設計成探究活動,有些內容并不適合專題形式探究。所以在教學中,我們應常常設計一些有關訓練具體方法的活動。如
1、實驗---觀察
在教學中,教師通過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引發學生興趣和思考,推測物質的性質。注意在實驗前,可以提出一些問題,來提示學生觀察的重點。如:鈉與水的反應
2、猜想假設方法
其實,許多重大的科學發現和發明,都源于大膽的猜想和假設。化學教學離不開這種方法的培養,我們不僅要使學生能夠提出的假設,說出假設的理由才是至關重要的。
如 :氯水的成分和性質
自來水可用氯氣消毒,可自來水為什么不可以直接養魚?
氯氣溶于水是化學變化還是物理變化?
如果有化學變化,氯水中又有那些物質存在?
如何判斷這些物質的存在?
這些問題之間都是緊密相連,層層遞進的。我們可以看到,假設的環節,可以由教師提出,可以由學生提出,這個環節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3、數據處理法
數據處理一般都是指對實驗結論的分析,通過對實驗數據的經過一系列的處理,如觀察,求平均值,方差等,發現其中的規律,為實驗結論提供依據。在教學中,我們也可應用這種方法,來得出教學需要的結論。如以往我們在教授物質的量這節課時,一般都會通過類比的方法,來加深學生的理解。我們也可以先給出一些數據,讓學生計算一定質量的物質所含的微粒數目?
宏觀物質的質量與粒子個數存在怎樣的特定關系?
學生在計算中就會感覺到,數據很大,處理很麻煩。從結果中能發現規律,這時可能會想到要是有個量把6.02×1023代替就好了。這樣處理不僅能引出物質的量這個概念,同時也對有個物質的量的計算進行了訓練。
4、資料分析法
想要得出教學需要結論,不僅可以通過數據分析,還可以對資料進行分析。所以對數據和資料的分析,就是收集資料的兩種方式。我們依據教學需要,可以把下面的資料設計到氯氣性質學習之前或學習之后 。
例如,在氯氣的性質這一節,新華網報道:2005年3月29日,京滬高速公路淮安段一輛滿載液氯的鋼罐車和對面來車相撞 ,大量液氯外泄。據目擊者描述 : “一股黃綠色的氣體就像探照燈光一樣,‘唰地射向高空,足有5米高,并有刺鼻的味道,眼睛也熏得有些睜不開 。” 事發后消防隊員不斷地用水槍噴射,但時值西南風,氯氣迅速向西南方擴散 ,造成350 人中毒進醫院救治, 另有28人中毒死亡的特大事故,附近居民采取應急措施,疏散到一高坡上。
經過學生分析,得到氯氣的性質:1.黃綠色氣體,2.有刺激性氣味,3.密度大于空氣(標況ρ=M/22.4)4.能溶于水(1︰2),形成氯水.5.易液化(加壓、降溫)6.有毒。
通過設計相關的科學探究活動來使學生親身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完成“過程與方法”目標。科學探究是重要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通過對科學家的介紹、探究性實驗的設計、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活動等,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以上謬誤難免,敬請各位師長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