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摘 要]努力做好農村藝術課程尤其是處于基礎階段的小學藝術課程資源的開發工作是一項關乎藝術教育發展的大事,是每一個藝術教育工作者應該重視的問題。剪紙藝術引入課堂有利于弘揚傳統,開拓思維,充分挖掘藝術潛力,提高非智力因素水平,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習,在最短時間內就可以體驗成就感及藝術創造的樂趣。
[關鍵詞]小學;農村;剪紙;教學剪紙是我國典型的民間傳統藝術,是最普及和最具群眾性的、大眾藝術形式之一,與民族民俗的關系密切,可以說,它是民族民俗文化的形象載體之一,是民族民間風俗活動的直觀性、審美性的象征表現。
一、關于剪紙及其對于培養小學生創造力的影響
剪紙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民間工藝之一,俗稱剪紙或刻花,是我國民間裝飾藝術常見的一個品種。民間剪紙作為一個古老而傳統的美術式樣,千百年來一直結合中國各地的民俗和民眾的愿望進入千家萬戶,成為最受大眾歡迎的藝術品種之一。
小學民間美術課程開發需把握民間美術資源的“民間”特性。從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發現,在眾多的美術表現形式中,孩子們非常喜愛這種折折、畫畫、剪剪、刻刻的中國傳統藝術表現形式,在剪紙過程中他們能夠靜下心來思考,專心致志地剪刻。另外在小學美術教材中還有幾課雖然不是專門的剪紙教學,但其在文后展示的學生習作中出現了用剪紙方法表現的作品,正說明了剪紙這種藝術表現手法也是美術課堂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
剪紙藝術引入課堂有利于弘揚傳統,開拓思維,充分挖掘藝術潛力,提高非智力因素水平,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習,在最短時間內就可以體驗成就感及藝術創造的樂趣。
因為剪紙運用剪刀或者刻刀在紙張上進行藝術創作,它融剪紙技藝、造型表現、想象創造和多種審美意識與一體,具有獨特審美視角和藝術魅力。另外實踐操作性很強的剪紙技巧,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手、腕、臂、肢體間的協調,鍛煉學生的指力、臂力,促進學生腦功能的完善。把剪紙引進教學,充分體現了民族特點和民族傳統,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豪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鄉村小學剪紙教學的開展策略
農村學生的家長沒有認識到對孩子進行藝術教育的必要性,因此很多學生缺乏藝術特長的培養。結合剪紙工具材料的簡單便捷,不妨將剪紙課程融入美術教學中,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定時開展剪紙教學。
1.結合環境特點進行無形滲透
農村的孩子因家庭條件有限,無法通過網絡或書籍來認識了解民間藝術剪紙,這使得他們獲取知識的渠道變得狹窄,只得通過在學校老師所布置和引導下認識民間藝術剪紙。這一點并不影響孩子對剪紙學習的熱情,反而愈加強烈。為了讓學生感受、理解剪紙作品中的美,我們為學生營造了濃郁的剪紙藝術氛圍,收集相關的照片、實物、圖片等,進行相應的文化布置,在走廊的教室墻壁上設計了一個剪紙專欄;在教室展板上展出學生創作的剪紙作品,使孩子們感受獨特的藝術環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
2.有目標地選擇教學內容
由于剪紙種類形式多,制作方法各異,然而這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的,課程設置應該是一個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過程,使每一個學生都能以刀代筆,學習剪紙藝術,實現“人人會剪”。通過激趣和欣賞大師作品,結合農村學生的生活環境和經驗認識、了解“剪紙”這種造型藝術形式和在生活中的作用。
剪紙教學內容包括剪紙理論知識、剪紙技法運用和剪紙作品欣賞評價三個部分。制訂教學計劃時,要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減少復雜的理論知識灌輸,選用符合孩子年齡特點的教學內容。從一開始就拉近學生與剪紙活動的距離,讓孩子們不會因為是新知識而感到畏懼。例如,低年級孩子學習以折疊的單體對稱圖案和團花為主,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加入如:小動物、植物、建筑、水果、日常生活用品、團花圖案以幾何形為主等;中年級剪紙教學則在美術教材剪紙設定內容的基礎上,以主題團花和喜花剪紙為主。人物加入:人物頭像、人物剪影、另加花鳥類;而高年級以人物剪紙和彩色剪紙為主,如:校園人物、節慶民俗、抓髻娃娃,也可以借鑒國外大師的作品啟發,補充意向性彩色剪紙。
3.創造性地進行學科整合
將剪紙教學孤立起來教學,學生雖能掌握相對系統的知識,但也會看到其固步自封,不利于知識的重組、交互,影響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校本課程的開發研究中要主動打破這種局限,在課程中注入新的內容,讓學生處于更高的角度來審視學習剪紙,以達到觸類旁通,學以致用的目的。例如,與語文學科相結合,運用語文學科中的成語故事進行作品的創作;與品社學科結合,創作廉潔文化宣傳主題的作品;以學生課外閱讀的經典名著為剪紙教學內容,如《三國演義》、《西游記》《安徒生童話》等,學生也發揮想象,創作出了許多有趣的作品。通過利用學生學過的耳熟能詳的各種題材為藍本,打通了學科教學和美術教學之間的界限,學生在學習學科知識的同時也學習了美術知識,縮小了學生對傳統民間藝術的陌生感,這種學科間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剪紙教學方式,使得學生能夠欣賞美、創造美,提高了審美能力;也讓教師在整個活動過程中也找到了藝術與實踐的結合點,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極大地豐富深化剪紙校本課程內涵。
4.結合學生特點及時更新教學手段
剪紙教學既要注意剪紙自身的特點和規律,還要考慮學生是否能接受。運用新的教學手段,以激發學生興趣為主線,重視個體差異性為原則開展剪紙教學。在課堂教學中,首先讓學生熟練掌握剪紙的基本技能。使他們主動嘗試運用各種剪紙技法,引導他們發現、探索問題。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互幫互助,培養團隊合作意識。并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多媒體效果直觀。學生能夠較好地掌握技法傳授,只需教師適當的引導,加上學生主動嘗試,發現問題并完善,從而引導學生主動發展。
總之,長期以來,學校美術教學側重對學生技能、技巧的訓練的錯誤導向也影響到了剪紙教學,在客觀上制約了剪紙教育其他功能的發揮,形成“窄化”現象,一味追求剪紙的技能、技巧訓練。作為新時代的美術教師,應該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突破傳統觀念,開展并發揮好剪紙藝術在小學生美術素養培養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媛.巧奪天工 快樂剪紙——淺談農村小學剪紙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5.04期.
[2]馬丹.淺談小學剪紙教學四步曲[J].課程教育研究.2013.06.
[3]孫巖創造力從何處來——淺談剪紙教學對農村小學生創造力的培養[J].新課程學習上旬.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