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的廣度與深度,對提升區域內人口文化素質與修養有明顯促進。面對人口城市化與土地城市化嚴重失衡的現狀,本文從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現狀和效果入手,分析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對區域文化建設的積極作用,提出基于推動人口城市化的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策略。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人口城市化
[中圖分類號]G258.6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41(2016)03-0005-04
我國城鎮化進程中,土地城市化與人口城市化發展存在嚴重失衡,人口城市化遠遠落后于土地城市化,而作為“信息、知識、文化基礎設施”的圖書館在促進人口城市化中所發揮的作用卻非常有限。自2002年起,隨著全國文化共享工程不斷推進,公共圖書館的文化教育服務已有一定的影響力,但是基層公共圖書館資源有限,服務能力薄弱,針對縣、鄉鎮、郊區的信息服務并沒有全面開展。在我國人口城市化快速發展的特殊時期,高校圖書館如何利用資源優勢和技術先進性與區域內市、縣、鄉鎮、社區圖書館合作聯盟,為基層居民提供信息服務,推動人口城市化進程,這是值得思考與研究的問題。
1 我國人口城市化進程簡析
早在2003年,《人口學刊》雜志發表了李輝的文章《人口城市化綜述》,此文針對中國人口城市化進程和存在的問題,做了透徹分析。文章對中國城市化進程進行階段性劃分:第一階段是起步階段(1949—1957),這期間貫徹落實了“一五”規劃,再加上三年的國民經濟恢復發展,城市文化水平由1949年的10.64%增加到1957年的15.39%。第二階段(1958—1977)城市化進程遇到了波動,在這期間,政策失誤導致城市化進程幾乎停滯不前,18年僅提高了2.16%。第三階段是城市化重要發展時期(1978—1999),1999年年底人口城市化水平達到30.89%[1]。之后中國城市化進入快速發展期。國家統計局2014年統計數據顯示:在2011年至2014年這四年時間里,我國城鎮化率分別達51.27%、52.57%、53.7%、54.77%,以平均每年1.16個百分點的速度發展,城鎮人口平均每年增長2096萬人,預計到2020年,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將達到60%[2]。以上數據不難看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鎮化進程迅速加快。同時,相關問題也凸顯出來:市民化進程滯后,大量城市新居民無法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土地城鎮化與人口城鎮化明顯不同步;人口城市化滯后嚴重影響城鎮化健康發展。
2 區域內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現狀分析
2002年2月教育部印發了《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其中提出“有條件的高等學校圖書館應盡可能向社會讀者和社區讀者開放”。2005年夏,50多所大學圖書館館長齊聚武漢,在“中國大學圖書館館長論壇”發布宣言:“圖書館是國家和政府為保障公民自由、平等獲取信息和知識而進行的制度安排。最大限度地滿足每一位公民(讀者)對信息和知識的需求,是圖書館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次會議推動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迅速發展[3]。關于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的研究文獻主要集中在2009年至2014年,筆者用“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和“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文化”兩個檢索式在CNKI數據庫中檢索到期刊文獻分別是670篇和74篇,其中分別有429篇占64%和56篇占76%集中在2009—2014年,而且在2009年相關文獻研究進入研究高峰后,2014年分別有很大回落,2014年的研究文獻分別是42篇和6篇,僅占文獻總量的6%和8%。這說明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的服務遇到了一定的瓶頸與困難,高校面向社會的開放服務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還有待在實踐中繼續探索。
2.1 高校圖書館服務內容
在眾多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研究文獻中,可以歸納出一個最典型的共識:高校圖書館具有信息資源、人才資源、技術先進性優勢,這種絕對優勢決定了高校圖書館為社會服務的專業性。相關研究文獻中很大一部分是對所在館利用其優勢學科、結合當地經濟、文化特點及發展需要所做的實證研究。比如北京交通大學圖書館整理了該校以及重點學科鐵路運輸專業一百多年的相關資料,建立國內第一個數字鐵路博覽館[4]。又如廣州大學圖書館自建專題數據庫“媒體眼中的廣州”,定期對港澳臺媒體輿情分析,為地方政府、科技機構提供信息服務[5]。
2.2 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方式
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以理論研究為指導,結合地域特色,與當地政府、文化部門、公共館系統合作,開展多層次化社會服務。縱觀國內外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方式,不外乎以下幾類:一是區域內推廣性閱讀服務,免費向市民開放進館閱讀;二是區域內開展外借服務和數字資源遠程服務;三是為區域內政府、企業提供信息服務[6]。國內高校圖書館已經開展的社會服務各具特色。如山東大學(威海)從2005年起面向社會提供服務,面向威海市區校外讀者開放服務,并聯手區域內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建立跨系統圖書館區域聯盟,逐步完善館際互借、文獻傳遞、資源共享等科技信息服務[7]。南開大學圖書館通過開展文化教育愛心服務和公益講座等活動,與地方館合作籌建素質教育基地,向社會提供引導性公益文化服務[8]。廣州大學圖書館與廣州市政務服務中心共建政務咨詢廳,承擔廣州市檔案、政務信息服務,并與廣東省中山圖書館合作共建總分館,便于業務交流與協調服務[9]。重慶大學圖書館設置專門機構,調整現有資源配置,開展多元化社會化服務[10]。
2.3 高校圖書館服務效果
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覆蓋面廣泛,從政府機關和企業團體到居民,都是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的受益者。2003年以來,山東大學(威海)圖書館堅持為社會提供不同層面的服務,截至2013年年底,山東大學(威海)為校外讀者辦理借閱證2 364人次,借閱圖書52 322冊,為威海市立醫院做科技查新服務,為威海職業技術學院做查收查引服務,定期為威海職業技術學院做系統維護與業務培訓。幫助文登市圖書館古籍文獻分類編目,為其數字化打下基礎。為濰坊學院做查收查引服務,樹立了高校圖書館在區域內信息服務核心地位。自2002年起,廣州大學圖書館已經為中共廣州市委等政府部門提供特色信息服務[11]。還有華中科技大學圖書館與跨國企業合作建立資料中心[12]。諸如此類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有效促進了區域文化建設,也為地方經濟建設作出了貢獻。
3 高校圖書館對區域文化建設的影響
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的服務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實踐案例都有一定的發展,但是從研究文獻的內容分類來看,為了提升市民文化修養與素質,推動人口城市化建設,高校圖書館還可以做更深入具體的文化服務。隨著城市化建設和區域一體化發展中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不同步發展矛盾的日益顯現,我們需重新認識高校圖書館在區域內的文化影響力。
3.1 文化知識的象征性
高等教育象征著文明、進步,標志著文化、學識、修養,高校圖書館是高校文化中心。高校圖書館無論是建筑造型、空間布局、內外裝飾,還是所收藏的紙質、電子、影像、數字等資源,無一不滲透著濃濃的文化元素。高效便捷的網絡電子服務手段是現代文明的象征,館員人性、主動、貼心的服務更是對讀者言傳身教的傳統美德教育,所有的軟硬件為學子們打造出一站式智能服務環境。高校圖書館不僅是校園文化的標志,更是所在區域典型的文化象征。
3.2 文化建設的引導性
區域一體化發展是城市快速發展的重要途徑,然而城市與鄉村的文化差異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在市域文化信息資源一體化發展中,高校圖書館占有絕對的資源與技術優勢,既是傳統文化的傳承基地,又是科技信息服務的資源中心。在威海市區域圖書館聯盟建設中,山東大學(威海)圖書館在資源建設方面給予全方位的支持與配合,無條件通過文獻傳遞、館際互借來共享資源,通過開放服務的具體實踐發揮高校圖書館在區域文化建設中的引導作用。
3.3 文化傳播的先進性
圖書館是大學生課外文化活動的主要場地,也是大學生課外教育的重要基地,高校圖書館在大學生行為規范、價值取向教育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高校館借助校園社團、社會實踐等活動將校園文化與社區文化聯誼,開展形式多樣的公益文化傳播活動,組織志愿者為社區館免費提供計算機基礎知識、手機微信等培訓服務,延伸高校圖書館的文化影響力,是區域文化傳播的先進力量。
4 高校圖書館推動人口城市化服務策略
高校和高校圖書館的文化優勢是顯而易見的,高校圖書館對城市化進程中推動人口城市化發展的作用也日趨重要,雖然有些高校館已經向社會開放,但是受制于不同的行政管轄,高校圖書館的各種文化資源并不能全方位為大眾服務。本文提出以聯盟的方式建立區域文化信息資源保障體系和服務平臺,將科技服務輻射至更需要的農業基地和各類型的中小企業。持續規劃多渠道發展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推廣大眾閱讀,普及文化信息教育,帶動市民文化活動,提高大眾文化修養,關注弱勢群體文化信息需求,有效促進人口城市化發展。
4.1 打造區域跨系統文化信息聯盟體系
建立跨系統市域圖書館聯盟,聯盟區域內高校館(含區域內各類高職院校、獨立學院圖書館)、公共圖書館(含鄉鎮、村服務網點)、科技信息機構,組織建立區域信息資源保障體系;以高校圖書館作為資源建設中心統籌合作,共享實體資源,整合數字資源,實現區域內信息服務和移動學習服務[13]。充分發揮高校與高校圖書館在區域文化信息聯盟中的文化導向作用,以查收、查引、查新為契合點,結合學科服務,深入企業合作研發,積極參與區域大型文化活動,堅持閱讀推廣,促進區域文化發展,為提升區域內市民文化素養做貢獻,推動城市人口化進程。
4.2 全面開放推廣閱讀
目前,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開放步伐太小,很多高校圖書館首先在思想上并不十分愿意接受社會讀者,雖然承諾面向社會免費開放,但實際辦證過程中又有很多限制,比如需要提供單位證明、繳納押金、收取年服務費等,這些條框恰恰限制了信息資源匱乏的基層民眾,而人口城市化中最需要接受城市生活方式和文化教育的正是這些人群。另外,在為社會服務的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保護弱勢殘障人群的信息權利。高校館應該真正做到面向社會的免費開放,才能在人口城市化中發揮文化教育作用。
4.3 促進區域內圖書館合作交流
區域內鄉鎮縣級圖書館信息資源保障能力非常有限,通過聯盟的方式提升社區、鄉鎮、村服務網點的服務能力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案。在現有聯盟的基礎上,借助網絡平臺進一步擴大聯盟范圍,將鄉鎮館和區域內獨立學院圖書館納入聯盟組織,開展文獻傳遞和館際互借服務,促進區域內圖書館合作交流,提升區域內各類圖書館的服務能力,保障區域內居民移動學習和基本信息需求,保障城鄉文化同步發展,促進基層人口文化發展。
4.4 結合社會公益與社區圖書館援建活動
隨著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公益活動成為政府支持之外的文化事業發展途徑。為了縮小東、西部圖書館的發展差距,柯平、范并思等幾位圖書館界知名學者自發組織每年暑期去一個地方舉辦公益性培訓和調研,這一活動堅持走遍了西部的基層圖書館,受到業界好評。高校圖書館可以在區域內發揮資源、技術、人才優勢,定期組織館員和學生去支援鄉鎮、社區、村圖書館,為基層書屋做技術培訓、捐贈圖書雜志、定期置換存放圖書等公益性活動,鼓勵館員和大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參與服務農村書屋志愿者活動,通過支援鄉鎮、社區、民辦圖書館及私人書院,延伸高效圖書館社會閱讀服務,擴大校園文化的影響力。
4.5 結合校園社團與文化下鄉活動
高校有不同主題的社團活動豐富著大學生的業余生活,如攝影、文學、讀書會等,圖書館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與這些學生社團活動密切聯系,比如提供資源、場地、組織講座等。高校圖書館在面向社會服務中,基于推動人口城市化建設,有條件將這些文化資源與為社區閱讀推廣結合起來,搞一些有針對性的專題攝影比賽、好書推薦等活動,擴大大學校園文化影響,鍛煉學生的組織宣傳能力,有大學生的參與,社區文化活動內容會更加豐富多彩。將這樣的活動推送到更需要文化教育的鄉村,對提高鄉村民眾的文化修養,促進人口城市化建設有一定的作用。
4.6 推動文化事業良性發展
高校圖書館作為文化建設中的服務機構,面向社會服務,通過多種渠道和途徑來為市民服務,是其應該承擔的社會職責。無論是信息資源還是服務能力,無論是人力資源還是信息技術,高校圖書館都有絕對優勢,而且高校圖書館在資源技術的優勢決定了其在區域中的引導地位,所以高校圖書館有能力適時改良服務方式,與區域內圖書館開展不同形式的服務合作,使信息資源最大化利用。如山東大學(威海)圖書館與民辦、邊防、部隊圖書館合作,定期提供更換圖書期刊,幫助其整理內部特色資源數字化,在區域文化發展中發揮著一定的促進作用。
5 結 語
高校圖書館在推動人口城市化建設的社會服務中,既要有專業的科技服務,又要注重基層文化的推廣,還要照顧弱勢群體的文化需求。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沒有固定的模式,以推廣文化教育為主導,以聯盟建設為途徑,依托網絡技術手段,結合地域特色,參與區域文化資源建設,多層面、多形式開展文化活動,持續服務才能有效推動人口城市化發展。
[參考文獻]
[1]李 輝.人口城市化綜述[J].人口學刊,2003(6):51—57.
[2]國家統計局:2014年中國城鎮化率達到54.77%[EB/OL].[2015-01-20].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501/20/t20150120_4386891.shtml.
[3]劉子輝,楊應全,李榮菊.近30年我國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綜述[J].圖書館學研究,2011(12):6—10.
[4]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社會化學術研討會開幕詞[EB/OL].[2015-01-20].http:∥www.zoomqd.com/n-128.html,2010-08-18.
[5]聶江城.高校圖書館在城市發展中的作用——以南開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8(12):16—17.
[6]楊 玫.高校圖書館社會化信息服務模式探索與實踐——以廣州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雜志,2011,30(3):59—61.
[7]師曉青.區域文化建設中信息資源保障體系和平臺建設——以威海市為例[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5(3):55—58.
[8]王 姝,魏群義,沈 敏.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社會化模式探討[J].圖書情報工作,2010,5417):74—77.
[9]鄭 蘭,宋 雪.高校圖書館學科化社會服務的探索——以北京交通大學數字鐵路博覽館建設為例[J].現代情報,2009,29(8):131—134.
[10]張白影.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社會化的理論與實踐——以廣州大學圖書館為例[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9,27(4):29—32.
[11]紀 純.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社會的探討——以廣州大學圖書館參與廣州市政務服務中心工作實踐為例[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1,23(4):176—178,189.
[12]劉桂鋒.多種模式共存的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的實踐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2(10):62—67.
[13]師曉青.基于區域聯盟的地方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模式研究[J].圖書館,2012(5):91—93.
[收稿日期]2015-12-31
[作者簡介]師曉青(1970—),女,碩士,館員,山東大學(威海)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