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新 馬志斌 滿衛東 付秋明 熊禮威
[摘 要]材料物理專業是物理學與材料科學的交叉學科,培養適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新型人才??蓮膶W科平臺、專業定位、專業特色等方面對材料物理專業的建設進行總結,為材料物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參考性意見。
[關鍵詞]材料物理;專業特色;學科平臺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07-0112-02
武漢工程大學材料物理專業于1999年籌建,2000年開始招生,2010年成為首批入選 “湖北省普通高等學校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的專業之一。在10多年的建設中,學校堅持“加強基礎,拓寬口徑,重視實踐,培養能力”的建設思路,充分突出專業特色,努力提高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現專業建設已經步入良性發展階段。總結專業建設過程中的一些經驗與教訓,可以為專業今后更好地發展提供借鑒。
一、專業建設要體現特色
1998年,教育部頒布新的本科專業目錄,材料物理為新設置的專業,是物理學與材料科學的一個交叉學科,屬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許多高校將相近的專業,如金屬物理、材料科學、應用物理等專業改名為材料物理專業。這樣雖然專業名稱相同,但專業的內涵并不完全相同。發揮各自的優勢和特色是各校專業建設的重點。這就要求各高校既要在大專業的口徑下對人才進行全面培養,又要把各自原有的特色發揚光大。[1] [2]1999年武漢工程大學(以下簡稱“我?!保┥陥蟛牧衔锢韺I,其中就面臨著專業如何建設、如何和其他高校差異化培養人才、如何體現特色等一系列問題。走訪已有專業的知名高校,吸收他們成功的辦學經驗,既可以為我們提供借鑒,也能避免和這些知名高校的同質競爭。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當時國內材料物理專業基本上都是由同類專業轉變名稱而來,其仍然延續原來的辦學方向,大部分還是以服務于傳統產業為主。
根據調研結果,結合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時期,新材料、新產業正不斷出現的實際情況,我校材料物理專業選擇在學?!暗入x子體化學與新材料重點實驗室”建設發展的基礎上,以等離子體技術和薄膜材料為特色,服務于新型產業,實現差異化培養,避免同質競爭,為后續發展提供發展空間。
二、專業建設依靠一個學科平臺,背靠一個行業
國內專業設置一般有兩種情況,一類是先有學科,在學科建設的基礎上進行專業建設,專業發展后勁足。一些名牌高校學科建設基礎好,師資和實驗條件也比較好,基本是按這種模式建設。另一類是先有專業,然后進行學科建設,很多新辦高校都屬于這種情況。這就存在許多問題。首先是師資力量缺乏,特別是高層次師資缺乏,其現有師資基本上是從不同專業轉崗而來。其次,專業實驗室尚未建立,實驗資源匱乏,未能與相關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平臺,導致學生缺乏良好的實踐機會。再次,學生畢業論文由于沒有學科支撐,選題方向雜亂,畢業論文質量難以得到保障。可見,學科平臺建設對專業建設順利進行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專業依托湖北省等離子體化學與新材料重點實驗室,為專業發展提供師資及實踐教學平臺等多種支撐,并且由于實驗室研究方向面對新型產業,客觀上也為專業發展烙上了不同于其他學校的特色——等離子體技術與薄膜材料。
另外,專業建設還必須背靠一個行業。因此,有必要針對行業特點設置一些專業課程。由于國內外教育體系差異較大,國外大學實行全面的素質培養,學生知識面寬,但具體到點的深度不夠。比如國外某大學工程學院材料方向只學習材料基礎知識,并不分無機、有機,沒有涉及高分子、金屬、無機非金屬等方向的具體課程。國內高校如果照搬,很多學生畢業后找工作就會覺得無所適從。因為國內企業對人才需求有具體到點的知識要求,比如金屬行業企業不會招聘沒有學習金屬學方向課程的畢業生。國內有些高校的材料物理專業學生就業困難,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學校僅針對物理學與材料科學領域設置課程,學生學習的知識面寬但具體的針對性不強。因此,我校材料物理專業人才培養雖然定位于等離子體技術及應用和功能薄膜材料方向,但具體到培養方案,主要還是針對光電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光學薄膜材料等行業設置專業課程。
三、課程體系要與生源相匹配
專業建設之初,由于專業教師都是來自于國內重點大學,學校在制定培養計劃時不可避免的受到這些高校的影響。比如物理課程,國內重點大學材料物理專業幾乎都是按照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等分類教學,我們也照著設置。但在隨后的教學過程我們中發現,學生普遍反映學習難度大,難以接受。我們也曾請985高校的教師來授課,但效果也一樣,這說明不是教的問題,還是課程難度與生源不適應的問題。隨后我們調整培養計劃,將這些課程合并為普通物理學,與其他專業學生一起上,這樣問題就解決了。由于普通高校與985、211這類高校在生源質量上存在很大差別,人才培養側重點也不應該一致?;诖?,學校順應時代發展,遵循人才培養規律,并結合自身特點,進行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于2009年提出以“三實一創” (“三實”指實訓、實驗、實習,“一創”指創新)為核心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計劃。[3]這樣做目的是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實踐創新能力強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材料物理專業也根據學校辦學精神,對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環節進行了重大改革,將原來分散在各個課程中的實驗課程進行整合,重新規劃實驗體系,開設單獨的實驗課程,制定統一大綱,整合并適當更新實驗內容,使實驗體系更加完備,并與實用化緊密結合,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適量減少理論課程,適當弱化、減少公式定理的推導過程,重點將理論意義和作用與應用密切聯系起來,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2010年,湖北省教育廳為促進高等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引導高等學校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優化人才培養結構和資源配置,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施了湖北省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4]材料物理專業成功入選后,我們對課程體系又進行了改革,實行3+1模式,即3年理論教學,1年實踐教學,實踐教學有將近一半的時間在合作企業進行。這強化了辦學與市場結合度,培養的人才更加符合市場需求。
四、結束語
以上措施的實施,保證了學校人才培養的質量。近幾年本專業學生獲得過全國大學生科技競賽“挑戰杯”三等獎1項,湖北省大學生科技競賽“挑戰杯”二等獎1項,獲得“高教社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1項,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湖北省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學生畢業論文整體水平較高,畢業論文獲湖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數占畢業生總數的近10%,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考研上線率約30%。依托學科平臺和優勢,突出人才培養特色,人才培養科學定位是材料物理專業辦學成功的關鍵所在。
專業建設是一項長期性的、持續不斷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還要根據市場需要、國家及省市政策以及學生反饋意見不斷完善專業建設,以學科發展觀去認識專業發展規律,不斷更新教育觀念,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努力推進教學改革,并始終注重培養學生的工程素質與實踐動手能力,創新人才培養的模式,培養市場需要的應用型創新型人才。
[ 參 考 文 獻 ]
[1]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物理專業培養方案.
[2] 中南大學材料物理專業培養方案.
[3] 武漢工程大學以“三實一創”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計劃.
[4] 湖北省教育廳關于實施湖北省普通高等學校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的通知.
[責任編輯:陳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