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學習是培養工程應用型人才工程實踐能力的直接手段。廣東石油化工學院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的改革實踐,可以依據企業學習模式及培養方案,制訂企業學習的環節,詳細設置各學習環節的學習內容、實施方案、考核方式。學生的實踐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關鍵詞]企業學習;應用型人才;過程裝備;實踐
[中圖分類號] C9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07-0033-02
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是我國現在本科教育的一個重要方向,也是地方性本科院校的主要任務。[1] [2]在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實踐教學要體現培養學生工程能力和創新精神,以培養學生通識、專業能力與素養為重點,重構教學內容體系,提升實踐教學的地位,促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深度融合。[3]實踐教學的實習實訓是鍛煉其實踐動手能力和工程能力的重要手段,其中企業學習環節是學生認知工程、學習工程應用、培養工程素質和能力的最直接的方式。[4]通過參加企業學習,學生可以在工程實踐中提高實踐能力,積累實踐經驗,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和適應社會的初步能力。
一、企業學習模式的構建
(一)企業學習的基本要求
學生在企業的學習實踐是彌補自身工程經歷缺陷的好機會,也是將所學理論知識應用到工程實踐的難得的過程。因此,對學生提出如下要求:
1.深入了解現代企業特點、企業管理及企業文化。
2.熟悉行業發展對工藝優化及裝備功能、結構改進要求,掌握石油化工過程裝備及其零部件設計、制造、維護等環節的操作規范。
3.熟悉典型石化裝置及單元設備的操作流程、維護、檢修方法及規范。
4.熟悉石油化工各單元設備性能參數控制原則、方法及實際操作,在參與項目中培養社會化責任感、環境保護意識、產品全生命周期理念、全面質量管理理念。
(二)企業學習方案的制訂
校企雙方均設有企業學習聯系人。企業學習方案中的各環節均由專業和企業共同研究制訂。
(三)企業學習環節
企業學習共計40周,包含認識實習、操作實習、項目實習、崗位實習和畢業設計等環節,以企業導師指導為主,學校導師為輔。
1.認識實習
設置在大二第一學期,共1周,安排到石化公司和裝備制造公司進行。要求學生認知專業和行業,了解企業文化、管理體系,企業生產與社會需求的關系,了解石油化工裝備制造工藝流程。考核方式為實習報告。
2.操作實習
設置在大三第一學期,共4周,安排到石化企業的培訓中心進行典型石化裝置的仿真操作學習。要求學生掌握裝置在生產、維護、改造等過程中的開停機、切換、性能參數調節、簡單故障處理等專業技能,培養裝備操作、協作意識與組織管理能力及交流溝通能力。考核方式為上機考試。
3.項目實習
設置在大三第二學期,共4周,安排在石化公司、裝備制造公司及設計院等進行。要求掌握石化設備技術改造流程、相應的設計與制造規范及標準,掌握石化設備的設計方案、可行性報告、說明書、圖紙等的編撰原則及繪制規范。考核方式為答辯。
4.崗位實習
設置在大四第一學期,共13周。安排在石化公司、裝備制造公司進行。頂崗學習石化設備的設計、制造及檢驗,石化裝置的管理、維護及檢修。要求熟悉典型石化設備設計制造的全過程,參與石化裝置的現場管理與維護,熟悉裝備檢維修的各項規程,培養團隊合作能力和吃苦耐勞的工作作風,樹立全面工程理念。考核方式為小組匯報和實習報告。
5.畢業設計
設置在大四第二學期,共18周,以企業導師為主,學校導師為輔,在石化公司及設計院完成典型石化設備的設計工作。畢業設計題目一人一題,由專業、企業、學生三者共同參與擬定,由企業負責人與專業負責共同審定。考核方式為答辯。
二、企業學習模式的實踐
(一)認識實習
認識實習1周,安排的地點有三個,分別是校內的實訓基地、大型石化公司、大型石化裝備制造企業。
在校內實訓基地,學生主要參觀乙烯裂解裝置模型和機泵拆裝實訓基地。通過參觀裂解裝置模型,學生了解了典型石化裝置及工藝流程,認識了典型石化設備形貌,熟悉了石化設備的位號標注。在機泵拆裝中心,學生真正見到了典型化工用泵和壓縮機,了解了其結構原理、結構及操作規程。在石化公司,通過企業技術人員的講解,學生了解了現代企業、企業管理及文化,熟悉了企業生產過程及產品的包裝運輸。在石化裝備制造企業,學生參觀了典型石化設備的加工制造及檢驗過程,了解了石化設備的結構、零部件形貌,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操作實習
操作實習4周,安排在石化公司的職工培訓中心和石化公司車間,各兩周。在培訓中心,邀請企業的資深培訓專家給學生講解某一具體裝置的開車、停車及故障處理等仿真操作過程,學生通過練習后,參加上機考試。然后,學生進入該裝置對應的車間進行現場實習,學習現場操作的基本知識。
(三)項目實習
項目實習4周,安排在石化設計院進行。由專業教師團隊提出要求,企業提供設計題目并指派具有工程師職稱以上的指導教師。企業負責對學生進行準員工式的培訓。在企業指導教師和學校指導教師的共同指導下,學生完成簡單單元設備設計或工藝配管設計。實習過程中,學生熟悉了設計標準規范和設計過程、工程圖紙的繪制、工程設計文件的撰寫等,具有初步的工程素養和能力。
(四)崗位實習
崗位實習13周,安排在石化裝備制造企業8周,石化公司5周。在石化裝備制造企業,學生在企業指導教師帶領下,學習了石化設備的設計、制造、組裝及檢驗整個過程。實習過程中,根據實習的進度,安排了石化設備設計、換熱器制造工藝、反應器制造工藝及壓力容器檢驗等四次講座,使學生學習更有針對性和系統性。在石化公司,在企業技術人員指導下,學生參與裝置中設備的日常管理、巡檢、檢修與維護等工作,熟悉了石化裝置的管理規范。
(五)畢業設計
畢業設計18周,安排在石化設計院。由學院提出要求,企業提供設計題目并指派具有高級工程師職稱的指導教師。企業負責對學生進行工程設計的培訓。在企業導師為主學校導師為輔的指導模式下,學生真題真做,完成了復雜的單體石化設備的工程設計過程,掌握了相關工程設計標準、規范的內容及使用,練習繪制符合工程要求的成套圖紙,撰寫規范的設計說明書。這樣使學生進一步提高了工程素養和能力。
三、企業學習實踐的效果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企業學習模式從2011級學生開始實施,現在已經進行了一個循環。盡管在實施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如學習內容難于細化和落實,有些企業熱情不高等問題,但在校企雙方的共同努力下,還是較好地完成了一屆學生的企業學習。通過一系列的企業學習環節,在企業導師的指導下,學生得到了系統的工程訓練,對石化裝置和生產流程有了深刻認識和理解,熟悉了設備的設計、制造、組裝、檢驗全過程以及裝置、設備的管理、維護和檢修,受到從立項、撰寫可行性報告、開題、設計到繪圖的典型設備設計的系統訓練。從企業學習各個環節的考核結果看,企業學習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 注 釋 ]
[1] 劉偉.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J].化工高等教育,2011(2):57-60.
[2] 管天球.地方高校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中國高等教育,2008(15):69-70.
[3] 崔剛,陸勇.面向“卓越工程師”培養的工科院校實踐教學體系之架構[J].江蘇高教,2012(5):97-98.
[4] 徐巖.基于“認知、實踐、創新”平臺的實踐教學模式[J].茂名學院學報,2008(5):26-29.
[責任編輯:鐘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