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江蘭 康旭 程曉
[摘 要]高校食品專業應用性很強,企業對人才需求的崗位多樣。以“校企聯盟”為著眼點,針對食品專業新興人才的“訂單式”培養的策略展開研究。“校企聯盟”提出的背景和發展階段具有自己的規律。實現長效“校企聯盟”需采取八個聯用策略。
[關鍵詞]校企聯盟;訂單式培養;策略;食品
[中圖分類號] C9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07-0037-02
“校企聯盟”是指學校和企業達成協議,企業為學校提供經費、工程實踐條件并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學校為企業提供人才、科研團隊和平臺等服務,并與企業友好協作共同培養工程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而達成互利共贏的一種新的協作方式。
一、“校企聯盟”提出的背景
根據調查數據,人們普遍認為大學生需要加強實踐能力和工程科技能力的培養。[1]我國高校工程教育缺少產業界的參與,缺少來自用戶的導引,與先進國家相比差距還較大。[1]國內食品企業也普遍認為大學生工程實踐能力比較缺乏,導致在工作中不能很快適應崗位需求。由此看出,高校食品專業人才的培養和食品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脫節,但是政府、學校都及時發現了這個問題,近年來一直在尋求解決之道,《省教育廳關于申報湖北省高等學校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項目》應聲而起。
湖北工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入選湖北省普通高等學校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其培養目標的核心是通過“3+1”培養模式,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食品及相關行業培養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其中“3+1”培養模式的關鍵是由專任教師和兼職教師共同指導學生在企業有針對性地完成1年的實踐學習。這種培養模式是實現“訂單式”培養的保障,為企業發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但是在企業學習階段,由于校企合作不暢,往往導致培養流于形式,因此如何達成有效的“校企聯盟”從而實現“訂單式”培養,是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目前,校企合作的體系并不完善,在合作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在食品專業新興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本課題組針對“校企聯盟”實現的策略展開探討。
二、“校企聯盟”發展的階段性
根據合作的密切程度,“校企聯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相識。企業因為生產中的問題尋求學校的幫助,二者通過初步接觸交流達成共識,建立合作的框架式協議。第二階段,相知。企業將需要技術攻關的課題以立項的方式交給學校并提供一定的項目經費,學校組織教師和學生進行課題攻關,或派出教師和學生到企業進行實地調研,以企業為實踐基地,以學校的科研平臺為保障,進行課題研究和人才培養,最后企業利用學校的研究成果和人才改進生產。第三階段,相依。通過前期合作的成果,校企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為進一步的深度合作打下基礎。學校提供專利、技術和人才,企業以學校為依托,負責生產和銷售,提供人才培養的工程實踐條件,吸納學校培養的優秀人才,企業所得利益與學校共享,從而有助于學校和企業共同發展。
三、“校企聯盟”實施的策略
(一)政府指導,政策引導,引發“校企聯盟”
政府在校企合作方面能夠發揮重要作用,應有完善的政策使企業和高校趨向于合作,有一定頻率的政府行為促成企業與高校的合作。事實上,在校企合作方面,高校的合作意識很強,而企業的熱情不夠,這不僅僅是企業合作發展的意識比較滯后,以及企業管理層的科學理念不完善的原因,而且也和政府的宏觀導向有關。在地方政府層面上,尚缺乏完善的政策與法規支持,缺乏財政支持;在國家層面上,對校企合作的法律保障措施不力,多數校企合作由于缺乏法律、制度的有效監控而流于形式。[2]要想切實有效地保證校企合作的實施,政府的政策導向、行為引導和法制監管將發揮“校企聯盟”孵化器的作用。
(二)高校助力企業走上可持續發展軌道,提高企業“校企聯盟”的意識
很多企業對校企合作還缺乏熱情是導致合作不暢的重要原因之一。少數企業也嘗試和高校合作以期解決企業遇到的實際難題,但是企業追求短期利益的最大化這一特點導致他們對高校的期望值小于實際值,因此合作的深度受阻。如果要實現有效的校企合作,學校在與企業的產學研合作中,應放低身價,讓企業嘗到合作帶來的甜頭。高校也要積極致力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利用自身的優勢為企業解決實際難題,幫助企業進行管理和規劃,助力企業走向良性發展的軌道,培養企業著眼于長遠利益的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和堅定企業“校企聯盟”的意識與決心。
(三)專職教師到企業,鞏固“校企聯盟”
業內普遍認為教師的工程科技能力對培養學生工程和技術創新能力具有重要影響。但是目前沒有在工業部門工作過的教師占52.2%,工作1-5年的占26.1%,工作5年以上的占17.4%。[1]因此高校專職教師到企業工作一段時間很有必要。近幾年,湖北工業大學每年都舉行青年博士下企業的活動,服務期為1至2年。這樣一方面培養鍛煉了專職教師,使他們更好地從事專業教學,另一方面對培養和鞏固“校企聯盟”也具有重要意義。
(四)校企文化交流,夯實“校企聯盟”
經常邀請知名公司企業的高層領導及人事、技術管理部門的人員到學院授課、辦講座及進行學術交流,介紹企業的現狀、發展動態、技術需求及人才要求等情況,聘請部分企業的技術及管理方面的人員作為本專業的客座教授或兼職教師,定期到學院為本專業學生講課,同本專業教師一起共同探討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的修訂和完善。
(五)校企基地建設,推進“校企聯盟”
在湖北工業大學與湖北神丹健康食品有限公司、孝感麻糖米酒有限責任公司、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建立了實習、研發和就業基地。在校內建設有“湖北省魔芋工程中心”、“湖北省中小企業共性技術-食品及微生物研發推廣中心”、“湖北省食品發酵工程中心”。另外,還有多個工程教學研究平臺,這些都對“校企聯盟”的推進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六)優秀學生選拔,從根本上落實“校企聯盟”
本著對企業負責和與企業建立長效合作機制的原則,參與“訂單式”培養的學生應該是立志服務于企業的優秀學生,畢業后真正能符合企業的需求,為企業做實事并有能力解決企業難題,因此學校通過嚴格選拔挑選學生并引入淘汰和競爭機制,引導學生積極學習,提高綜合素質。有了優秀人才做保障,企業在用人過程中對高校產生進一步的信任感,對高校培養的人才也更加有信心,更樂于接受高校人才,因此也為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實現“訂單式”培養奠定了基礎。
(七)“雙導師制”培養,使“校企聯盟”長效化
為了建立有效的“校企聯盟”,在人才培養階段,就應積極邀請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目前,校企合作之所以還不夠暢通,主要是相互之間還缺乏足夠的信任。所以,對于高校而言,要首先努力與企業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這需要從整個培養體系的每一個環節入手。
首先利用校企之間的科研合作,積極爭取一些有遠見卓識、有較高專業能力和理論水平的企業家、管理者和高級工程師深度參與人才培養過程,擔任學生導師,讓企業對人才培養的過程和結果產生責任感,和高校一條心進行“訂單式”人才培養。
企業兼職導師參與制訂人才培養方案,依靠學校輕工辦學特點和優勢,瞄準食品行業主要的合作企業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借鑒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養的成功經驗,結合合作企業的共性和特點,與主要合作企業共同制訂教學計劃。
高校對企業兼職導師的作用要予以積極認同。主要從幾個方面體現這種認同:1.形式到位。學校正式為企業“教育基地”掛牌,為導師頒發聘任證書,并簽訂合作協議,明確雙方責任和權利。2.對兼職導師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付出的勞動應付出相應的報酬。3.對人才培養成果顯著的兼職導師要及時表彰,并給予進一步的鼓勵政策。
(八)“訂單式”培養,促進“校企聯盟”的三贏
食品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據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專家預測,到2020年左右,食品工業將成為我國就業人數和產值最大的產業,對食品專業人才的需求也將進一步增加。但是食品企業產品種類多,規模不一,同一企業內有各種不同的崗位,不同崗位對能力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如果能使高校的人才培養和企業的人才需求完全對接,將很大程度上促進企業發展,并提高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這樣,在校企聯盟的框架下,制訂“訂單式”培養方案并有效實施,可以達到三贏的效果。
“訂單式”培養在一些高職學校有成功的實踐經驗。商丘職業技術學院食品加工系與鄭州三全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培養人才,在大三學生中選定一批優秀學生,由校、企、學生三方簽訂《校企聯合培養協議書》。學校在培養過程中融入企業文化、生產規章制度、安全生產知識、職業規劃等內容,同時,根據企業生產崗位的實際需求調整技能教學的內容。[3]湖北省擁有一大批食品生產企業,其中很多為支柱性龍頭企業,這些企業與湖北工業大學有各種層次的合作關系,需要大批食品專業領域的高級應用型人才。“訂單式”培養將更好地為企業培養符合行業需求、適應企業需求和不同崗位需求的人才。
[ 注 釋 ]
[1] 陳克復.談人才需求與創新型科技人才培養—基于輕工食品領域的討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2):5-8.
[2] 耿建暖,于建軍.高職食品專業校企合作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4):77-80.
[3] 周向輝,李哲斌.食品專業校企合作長效運行機制探索[J].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3):97-98.
[責任編輯:鐘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