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峰麗+陳克+董浩存+黃樹濤
[摘 要]隨著汽車工業的迅猛發展,汽車設計、制造相關企業對車輛工程專業的人才需求加大,這同時也對畢業生的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通過產學研協同創新這一新的人才培養教育模式來增強車輛工程專業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畢業生的綜合素質,是專業學院迫切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關鍵詞]協同創新;車輛工程;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 C9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07-0136-02
一、引言
協同創新是一項復雜的創新組織方式,其關鍵是形成以大學企業研究機構為核心要素,以政府金融機構中介組織創新平臺非營利性組織等為輔助要素的多元主體協同互動的網絡創新模式,通過知識創造主體和技術創新主體間的深入合作和資源整合,產生系統疊加的非線性效用。
我國汽車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企業對汽車相關專業的人才需求巨大。我校自成立車輛工程專業以來,已累計培養畢業生2000多名,就業單位面向國內各大型汽車整車廠、零部件廠及其他相關單位,每年畢業生就業率在學校均名列前茅。但在高就業率的同時,企業對畢業生的設計能力、工程能力、試驗測試能力,尤其是創新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于2012年頒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新的專業目錄對車輛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培養要求均做了更為實際細致的規劃。為培養創新模式下的先進設計人才和具有一定經驗、動手能力強的工程實踐人才,需要進行車輛工程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所謂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現代教育理論、教育思想的指導下,按照特定的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以相對穩定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管理制度和評估方式,實施人才培養過程的總和。
在國內各高校現有的教學計劃中,不論專業課是按專業方向的模式設置還是按課程模塊的模式或其他模式設置,人才培養計劃在體現明顯專業方向特征的基礎上,也越來越強調創新能力的培養。由于用人單位受傳統“專業對口”觀念的影響及企業實際技術分工的影響,現行大口徑專業按專業方向制訂人才培養計劃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高校改革的深入,專業方向越來越朝著拓寬和相互滲透的方向發展。
二、“以設計為主線,以實踐能力培養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模式
我校車輛工程專業堅持 “以設計為主線,以實踐能力培養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模式指導思想,根據學科建設和社會人才需求,不斷調整人才培養方案,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增強畢業生就業能力。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不斷探索和完善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突出工程設計在人才培養中的主線作用,主要教學環節及教學領域更加側重于基于創新模式下的工程實踐能力、產品設計能力及實驗測試等綜合能力的培養。加大工程實踐訓練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的比重,注重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組織學生參與各種創新科技活動。深化校企合作,將企業、工程實踐教育中心作為學生工程設計和工程實踐基地,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工程能力。
車輛工程專業以機械學科為大平臺,在學生掌握機械基礎專業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自然科學知識和車輛基礎技能知識,使學生具有寬泛扎實的知識面,為學生的后續專業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
車輛工程專業從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定位出發,強化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初步構建一個相對獨立的課程體系群,形成綜合創新實踐教學體系,如汽車數字化設計訓練課程設計、汽車綜合課程設計等實踐教學體系。該課程體系按專業培養模式構建的專業能力培養路線,如圖1所示。
以設計能力培養為目標,通過對課程內容的分析和有機組合,實現教學內容的精煉。教學內容既要考慮培養設計能力的需要,又要根據實際,難度適中,漸進提高,使學生學而有所收獲,提高其成就感和學習積極性。根據課程特點,強化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講解,弱化對理論體系的講解。
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為實現培養目標,整合課程體系,優化教學內容,加強實驗實踐教學環節,突出問題驅動、案例教學,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原則對課程體系進行了整體優化和融合。在保證基礎理論不減少的基礎上,適當壓縮課內學時,為學生在企業階段的學習與實踐環節騰出時間。
加強創新能力的培養。一是在理論教學課程設置中注重原理性創新與應用性創新思維的培養,開設創新類基礎課和專業選修課;二是在實踐教學環節中設置綜合創新性實踐,同時開放“汽車實驗中心”,鼓勵學生課外在實驗中心自主完成創新性實驗項目;三是激勵學生參加創新創業項目及競賽,利用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四是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科研項目,使學生掌握科技發展動態,具備提升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鍛煉和提高大學生參與科技實踐,把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實際能力和全面素質。
加強基于產品設計過程的教學,使學生了解產品設計從需求分析、概念設計、詳細設計到制造的全過程。
突出設計能力培養的課程設計教學改革。從大一到大四不間斷設置體現設計能力漸進培養的設計實踐環節。目前,三維工程軟件在企業得到了普遍的應用,為使學生畢業后能夠盡快適應企業要求,我們在設計大作業、課程設計及畢業設計環節中增加了以CATIA、ADAMS、ANSYS等工程軟件為設計平臺進行結構設計、工藝設計、運動分析、動力學分析及結構分析等方面的內容。
建立專門的組織機構,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提供教學、時間的場所和設備,提供充足的安全和勞動保護,配備經驗豐富的工程師作為指導教師,學生可在公司完成部分理論專業課程學習、生產實習、課程設計及畢業設計等教育培養工作。
三、結論
學院通過實施協同創新模式下的人才培養模式,把企業的專家請進來,讓學生接觸生產第一線的知識,讓學生了解學校所學的知識如何應用于生產實際。同時,也把本專業的學生送出去,學生在企業完成畢業設計,學生的畢業設計題目來源于企業實際題目,并由企業工程師和學校教師聯合指導,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得到加強,學生在各種大賽中獲獎人數比前幾年大大增加。同時學生自主學習的勁頭增強了,開放的實驗室里總能看到學生在討論問題或者研究實驗,由此形成良性循環,學生的理論學習成績也大幅提高。此外,學生的就業率、考研率都有很大提高。
[ 參 考 文 獻 ]
[1] 朱紅霞,馬曉霞.協同創新模式下的高校人才教育培養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3(7).
[2] 王肖.高校產學研協同創新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研究[D].長江大學,2014.
[責任編輯:陳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