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昊遠
?
工科院校文科專業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現狀調查研究
李昊遠
【摘 要】面對當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表現出了更多的緊張和焦慮。工科院校的文科專業大學生在就業問題上的劣勢表現得更明顯。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學生提升自身就業競爭力的指南針。通過問卷調查目前,作者力求發掘工科院校文科專業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和問題。
【關鍵詞】工科院校 文科專業 職業生涯規劃
按照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部署,我國高教領域又一重大改革正醞釀出爐——加快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在高等教育體系內,高水平高質量的就業不僅鑄就了高校的生命基線,而且也成為大學生學習生活的結語性目標。作為一種社會活動,就業受到一定的社會需求的制約,尤其是近年來社會需求與大學生能力供給的不匹配,使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日益凸顯,儼然已經成為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目前,很多高校為增強大學生的就業能力開設了系統性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高校就業服務中心也為學生就業提供了廣泛的信息渠道。但總體而言,工科院校中的文科專業大學生在就業環節仍處于弱勢地位,因而,深入發掘他們的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和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隨機抽取常州地區工科院校文科專業大學生51人,其中女大學生35人,男大學生16人。
設計調查問卷對工科院校文科專業大學生進行調查。工科院校文科專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調查表,擬從調查以工科院校普通本科文科專業大學生為例,就學生的個人職業生涯認知現狀,學校職業生涯規劃建設現狀以及學生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現狀三個方面為出發點,研究工科院校文科專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從而明確加強工科院校文科專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工科院校文科專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調查表包含個人職業生涯認知現狀8道題,學校職業生涯規劃建設現狀10道題,學生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現狀6道題。
(一)職業生涯認知現狀

表1
從調查統計數據分析,參與調查者的自我認知最高,達到4.23分,大部分學生對自己的個性、興趣、能力還是比較了解的。僅少部分學生表示對自己不了解或者非常不了解。但是從表1中是否接受系統的職業測評服務一項看,約92%的學生并沒接受過職業測評。他們對自己的認知主要來源于自我評價和社會評價,這種含有大量主觀意識的自我認知,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和客觀性。
其次,排在第二位的是對自己專業的認知程度,均分卻僅僅只有3.58分,說明學生們對自己的專業認識不夠。從年齡段分析上看,低年級的同學對自己專業的認識遠低于高年級同學,由此可見低年級學生在高考選擇專業時的盲目性。但隨著專業學習的深入,加上高校在學生入校后對學生專業方面的引導學習,專業認知情況逐年增好。
職業規劃了解程度和擁有自我職業規劃這兩項數據是針對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認知提出。從數值分析得出,當代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了解程度并不高,僅僅停留在模糊的認知上,對于如何實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沒有清晰的認識。這說明學校在涉及職業生涯規劃部分給予的重視程度不夠,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學校也較少,同學僅能從職業生涯規劃講座之類的途徑了解認識職業生涯規劃。有的即使開展相關職業規劃知識的推廣,但內容不清晰,不明確,不能解決同學們對職業生涯規劃的困惑。
其他方面,在與同類文科專業競爭的認識上同學們表現出自信心不足的現象,在畢業后的就業方向和就業認知上存在困難。這些都表明學生缺乏系統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學習。學生對自己的專業沒有清晰的認識,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不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去做,就業時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以上數據分析表明,雖然大學生對自我的職業生涯規劃滿意程度不高,但他們對自己內部的了解相對較好,可能是他們在對自我進行探索時需要利用的外部資源較少且相對容易,同時也可能是大學生對自我的認知更加重視;但大學生在對外部相關信息的獲取,如外部工作信息的了解、具體應對工作的技巧和找尋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方法時,需要利用較多的外部資源,這相對內部信息而言,欠缺的較多。同樣,沒有接受完善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培訓及自信心不足也是產生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所以高校就業服務中心及社會機構要加強對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暢通信息渠道,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二)學校職業生涯規劃建設狀況

表2
從表2可以看出,就接受問卷調查學生的平均水平來看,學生對就業中心的滿意度僅為2.23,呈現較低的水平。
對于提供就業實踐機會這一項,文科專業學生和工科專業相比,自己的實踐機會和實踐意義大為遜色。實踐鍛煉是加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途徑,適當有效的實踐鍛煉可以增強學生的專業認知與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以此可以看出實踐培訓對文科專業學生同樣重要。
從表2可以看出,對學校就業中心整體服務情況,學生的滿意度還是比較低的,表現為學校提供的實踐機會少、學校不能及時發布各類相關信息幫助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學校不能很好地提供系統的求職方法與技巧等。從數據表明,就業中心的整體服務情況有待進一步提升。
關于工科院校和同類文科院校的比較方面,同學們沒有具體的了解和認識渠道,所以選擇的認知集中在界于符合與不符合之間。不過可以看出,就文化氛圍和文科硬件條件的設立情況而言,同學們認為相比之下,同類文科院校的相關條件要比工科更良好。
綜上所述,工科院校文科專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全面展開是必要的。
(三)職業生涯規劃現狀

表3
在表3調查數據來看,絕大部分的學生沒有接受過正規的職業生涯規劃服務和職業測評。這說明學校就業中心尚沒有提供完善的職業生涯規劃服務或服務體系并不完善。其次,社會層面也缺少相應的服務機構或組織。
在職業生涯規劃的支出上,約50%的學生并沒有在自我職業規劃上出資。極少數人在自己的職業規劃上投資超過500元。因為學生沒有實質性的收入。有些貧困家庭的學生更不可能拿出足夠的錢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投資。而愿意預期投資的額度集中在100-500元之間。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工科院校中的文科專業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概念已經比較了解,他們對自己的職業期望與生涯規劃設計也趨于理性。但由于目前高校就業服務中心能夠提供的服務比較有限,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這就需要學校就業服務中心全面拓展服務項目,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如可以針對每個大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提供差異化的服務,幫助學生建立獨立的職業生涯規劃方案,有目的的對其進行個性化地指導等等。
就工科院校的兩類專業比較而言,工科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發展優于文科專業。一是工科專業在工科院校有其傳統的發展優勢,學校有著豐富的教學培訓經驗,學校工科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體系構建也完成的比較早。二是工科專業針對性強,變化性弱,易于做出定向定性的職業生涯規劃。基于工科學生的專業對口程度高,這要求對工科專業學生有相對具體的專業技能培訓,學校在硬件設施的投入也相對更多。相較而言,工科院校的文科專業,在先天條件上,開辦時間較短,積累經驗少,學校投入少;另一方面是文科專業自身的專業特點是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而專業對口程度對性較弱,變化性強,文科專業在工作的選擇上與專業的對口程度要求較低。基于以上現狀,工科院校本就薄弱的文科專業更需要及時構建一個穩定扎實的針對文科專業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支持體系,以加強文科專業學生對專業的認知,強化文科專業的針對性,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學業,更有利于強化高校的服務意識,推進職業生涯體系構建,對工科院校文科專業學生的畢業就業大有幫助。
參考文獻:
[1]羅雙平.職業生涯規劃[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1995
[2]趙觀石,歐陽琰.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探新[J].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3]北森測評網.調查報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分析 [EB/OL].2004-08-10,http://www.gkstk.com/article/wk-6536902617165.html.
[4]趙允玉,張志華,趙波.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開發與輔導的現狀、原因及對策[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9).
[5]謝傳會.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0:(9).
[6]張玉新,徐照棟,朱黎姐.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設計的探索與實踐[J].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3:(8).
作者單位:(1.常州大學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基地;2.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常州大學懷德學院教育研究項目(2012HDJY14)。
作者簡介:李昊遠(1980-),男,遼寧凌源人,常州大學講師,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