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文光
?
人文關懷在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價值研究
聶文光
【摘 要】如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關懷指的是立足于大學生的發展角度上,理解大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是擁有獨有的個性和自主觀念的,要做到尊重大學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首要地位,滿足大學生的個性要求,努力調動大學生對生活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激發大學生的創造能力,做到對大學生健康的成長和全面的發展起促進作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與人文關懷兩者之間相互促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今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創新就必須意識到我國當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果缺少人文關懷會產生怎樣的不利后果,必須強調加強人文關懷的重要性。積極思考當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與人文關懷真正結合所需的最佳方式。
【關鍵詞】人文關懷 大學生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價值意義
當今社會所說的人文關懷的實質是:在確定人與其他對象關系的過程之中,為了實現人發展的全面和自由,人文關懷就需要不僅是在經濟和道義上對人給予關注,同時需要在政治上、精神上充分彰顯人的價值。如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關懷就是把大學生當作教育的主體,明白他們是有獨立的個性和獨特觀念的,做到以大學生的發展為根本,充分的尊重大學生的價值和主體地位,真正的從大學生的精神層面去關懷他們,讓大學生的精神生命健康自由的發展,實現大學生全面的發展。在當今和諧的創新的社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與人文關懷之間密切聯系。現代的教育理念要求高校政治教育體現發揚人文關懷,人文關懷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人文關懷在如今高校政治教育創新之中的現實意義值得我們探究和思考。
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胡錦濤總書記指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方式處理人際關系。”在當代中國,能夠提出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這樣的觀點,可以說是偉大的革命,有著明顯的進步。在當今社會的大環境之中,創新和和諧是兩大要求。為了社會,家庭的和諧就需要我們在發展之中不斷地創新,找到適合我們營造最佳和諧的最適方式。所以,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創新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如今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則與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關懷有著密切的聯系。在思想政治教育創新之中彰顯人文關懷,將人文關懷真正的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才有利于大學生自由而又全面的發展。然而在實現的過程之中出現了很多的問題,這需要我們盡最大的努力解決這些問題。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實現大學生全面而自由的發展,也更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
(一)在高校政治教育之中忽略學生的主體特征,人文關懷無法彰顯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雖然是青年期的年齡,但是由于上大學之前并沒有太多的社會閱歷,在日常生活中生活處事能力還是太過稚嫩,所以他們的心理的發展不夠穩定,他們的心理處在正在成長的時期,他們容易對周邊的變化產生敏感心理。尤其是突然遭遇一些重大的改變,如畢業求職的壓力,人際關系的困擾,這些問題都有可能會導致抗挫折能力比較差的一些大學生的心理生理問題,產生一些無法估計的后果。這類問題的產生是由于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之中忽略了學生的主體特征,無法彰顯人文關懷。
(二)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情感交流過分匱乏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巨大發展,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擴大招生,同一學校不同專業分區教學,部分院校合并改革,這些區域分散的問題使學生與教師之間不能及時有效方便的溝通。這就導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無法全面有效地展開。學生不與老師積極交流談話,老師不耐心關懷學生,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少,他們之間的問題會越來越大。尤其有些教師秉承著僅僅授予你知識是其責任的觀點,忽略了學生心理,同時學校的政治教育只是硬性規定,規定你必須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不及時溝通以至于忽略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問題。
(三)不能因材施教,忽略學生的政治需要與受教育程度之間的關系
在進入大學之前,每個學生所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不盡相同。然而在高校的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的那方一般都是根據學校自身的條件,自身的需要和興趣出發,對學生進行填鴨式教育,學生收獲到的東西基本都是正面的,空洞的,沒有真正的內涵。對于一些敏感性的問題,學校基本是避而不談,或者一句帶過,不會進行深層次的分析,無法解決學生思想上的問題。不根據學生的真實情況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夠滿足學生真正的需要,無法提起學生的興趣。
(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彰顯人文關懷
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人員應該意識到,學生是教育的主體,這一特征千萬不可忽略。處于心理成長期的大學生心理比較脆弱容易被外界的挫折打擊到。老師及工作人員應該主動了解學生的真是生活現狀,主動與學生進行交流,關心關愛學生,對于學生的困惑進行及時有效的疏導,正確引導學生的思想。不要過分的突出老師的主導地位,總是強調工作人員的權威,不顧及學生的心理思想的現狀問題,應該做到重視學生的主體特征,主動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思想,調動學生積極性,才能讓學生更加健康的成長。
(二)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
一些特殊情況讓學生與老師的地域分離,但是老師應該意識到不僅僅是有給予學生知識的責任,還有解答學生思想上的困惑,引導學生健康成長的責任。老師應該與學生親切交流不要過分疏離,學生也應該主動積極地聯系老師,及時與老師溝通自己無法解決的困惑,不要讓心理留下負擔。
(三)因材施教,根據事實情況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學生之間對政治需求的不同等級要求高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做到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區別對待不同的學生,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思想教育,遇到敏感性的話題或者時政熱點問題,老師及工作人員不要逃避這種話題,應該深層次的剖析問題,用理性的態度解決問題,引導學生正確的思考,不要讓學生留下困惑,以免產生偏激的想法。通過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學生進一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從而更好地使學生接受相關知識,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以上對當代人文關懷在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中的現狀分析以及提出的各種解決措施都是為了高校的學生更加全面自由的發展。當今是全球文化融合的時代,如今的教育環境不斷地發生改變,大學生的思想同時改變,這需要我們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彰顯人文關懷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必要條件,只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過程之中突出人文關懷,彰顯人文關懷,發揚人文關懷,才能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創新,才能實現大學生全面自由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羅晴.新形勢下引入心理咨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J].出國與就業,2010(20).
[2]李旭冉.和諧社會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學,湖北工業大學 ,2010.
[3]謝元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心理咨詢平臺的構建及應用研究[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3).
[4]張朋艷.新時期心理咨詢視閾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6).
[5]謝元英.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詢法及其應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吉首大學,2013.
[6]楊經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究[J].學理論,2012(9).
[7]劉書靜.構建高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有益探索[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10).
作者單位:(貴州省黔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
作者簡介:聶文光(1963-),男,漢族,貴州都勻人,貴州大學哲學學士,貴州省黔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思政部講師,研究方向: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