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戰春+和云
摘要:在貢山縣畜牧業生產中,生豬產業比重大、潛力巨大,是大多數農民家庭收入的重要來源,在農村經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為結合實際采取有效措施促進貢山縣養豬業持續健康發展,在分析養豬業現狀、特點、優勢和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加快發展的對策措施,旨在為生產和決策提供參考。
關鍵詞:貢山縣;養豬業;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S8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6)05-0062-02
1 貢山縣基本情況
1.1 地理位置
貢山縣地處青藏高原,云南省北部的怒江大峽谷北端,東西橫距約60 km,南北縱距約100 km,東與迪慶州德欽縣、維西縣相連,南與福貢縣相接,北與西藏的察隅縣相連,西與緬甸相鄰;國土面積為 4 506 km2;全縣轄三鄉兩鎮,26個村委會,總人口3.9萬人,境內居住著獨龍族、怒族、藏族、傈僳族等15個少數民族。
1.2 氣候特征
貢山縣內東有碧羅雪山,西有擔當卡山、中有高黎貢山,獨龍江和怒江兩條江,山高坡陡,海拔差異大,境內最高海拔為5 128 m,最低海拔為1 170 m,貢山縣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加上地形復雜,海高差大,“立體氣候”明顯,年平均氣溫16 ℃,年降雨量 2 700~4 700 mm,無霜期280 d。暴雨、泥石流、洪水、倒春寒、大風冰雪是主要的自然災害。
2 養豬業現狀
養豬業在貢山縣畜牧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15年,生豬存欄 44 762 萬頭,出欄肉豬33 295萬頭,出欄率74%,生豬產值占到畜牧業總產值的30% 以上。養豬業能否持續健康發展關系到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的發展。近幾年,在政府加大支持力度的大背景下,貢山縣形成了以下幾種養殖模式:①專業村養殖模式。由畜牧部門組織,一個村選擇幾戶農戶,進行改圈、改種、改料、加強防疫、加強管理。每戶飼養幾頭母豬或每批飼養肥豬10頭,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但飼養標準化和產品規格化程度不高。②養殖小區模式。在畜牧部門的扶持和指導下,一個村由幾戶或十幾戶組成的一個生豬生產群體,按五統一即統一規劃建圈、統一品種改良、統一飼養技術、統一防疫檢疫、統一產品出售,組織標準化生產。每戶飼養幾頭母豬,出售仔豬或自繁自養出售商品肉豬,科技含量高,規格化程度高,也是生豬養殖方式轉變的趨勢。③規模養殖大戶模式。個體私營出資建設規模養豬場,飼養優良品種,實行自繁自養,年出欄仔豬或商品豬幾百頭,甚至千頭以上,是一種集約化、工廠化的高效、優質、低耗養殖方式。產品科技含量高、規格化程度高、市場競爭力較強,如成秀生豬養殖場等規模養殖場。
但是,由于廣大農民傳統觀念和思維方式沒有得到徹底轉變,還是以家庭散養方式為主,導致了全縣的養殖數量大,出欄率低的現象。目前貢山豬肉95%以上從保山、瀘水供應,未能實現自給自足,發展養豬業具有較大的空間。
3 養豬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1)飼養規模小而散。目前全縣養豬生產絕大多數仍是散養,飼養規模小,標準化養殖水平不高,經濟效益不明顯。
(2)豬的良種覆蓋率低。雜交改良面雖然達到,但多為二元雜交,生產優質肉豬的三元雜比例還非常小,優質肉豬比例低,市場競爭力差。
(3)科學飼養技術推廣面小。養殖科技含量低,導致生豬出欄率低,與養豬業發達地區差距大。
(4)動物防疫基礎條件差。①財力不足,動物防疫基礎設施長期得不到改善,全縣的鄉鎮獸醫站處于無房或危房,設備不完善及技術人員缺乏;②動物疫病的威脅大,由于交通便利,畜禽流動性大,給全縣發展養豬業造成一定的潛在威脅;③一些豬的疾病發病率有所上升。近年來,一些規模飼養戶由于防疫工作沒有做到位,導致豬瘟、豬肺疫、仔豬副傷寒時有發生,造成一定經濟損失。豬喘氣病、豬偽狂犬病、豬圓環病毒病、附紅細胞體病在一些規模養殖戶和新引進豬群發生,這些疾病多數引起流產、死胎、仔豬大批死亡,對養豬業的危害性較大。
(5)防疫保健意識不強。多數養豬戶對豬重飼養輕防疫,沒有建立科學的免疫程序,對一些疫病沒有足夠重視,不采取免疫措施,一旦發病損失嚴重。
(6)產品深加工跟不上。我縣生豬業除圍繞城市鮮肉供應的定點屠宰廠外,全縣范圍內沒有豬肉加工龍頭企業,導致豬肉附加值低,缺乏競爭力,示范帶動作用不強。
(7)投入不足、投資渠道單一。養豬業既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又是資金密集型產業,圈舍、良種、飼料、防疫等都需要有一定的投資。做大做強生豬業,各級政府必須在基礎設施建設、良種推廣、動物防疫、養殖戶貸款政策性貼息等方面加大投資。但除省級有一定項目投資外,由于地方財政困難,州縣鄉各級對養豬業建設項目的配套投入較少,使有的項目建設達不到預期的目標。另外,對養豬業的信貸投入、民間資本以及外資投入也不足。
4 加快生豬產業發展的對策和措施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充分認識貢山縣豐富的養豬業資源,評估好市場容量、風險,利用好群眾基礎,堅持用工業的理念和產業化的思路來謀劃、推進生豬產業的發展,以資源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以產業提質增效和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突出良種繁育、疫病防治、標準化養豬示范基地、屠宰加工4個重點,實現養豬業良種化、標準化、規模化經營,推進養豬業生產方式的根本轉變,促進貢山縣生豬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4.1 大力推廣豬人工授精和三元雜交優質肉豬生產技術
在生產布局上,應合理規劃,立足壩子,帶動山區。在豬雜交技術路線上,采取在山區農戶繼續推廣二元雜交改良、一般農村飼養戶推廣三元雜交、專業戶和規模養殖大戶推廣多元雜交配套系。通過幾年的努力,把規范的雜交推廣面提高到進一步提高商品肉豬的質量和市場競爭力。
4.2 轉變養殖方式,大力推廣標準化養殖
飼養方式落后是養豬產業發展緩慢、效益提不高的一個關鍵性的制約因素。我縣養豬業絕大部分仍然是千家萬戶零星分散養殖,飼養規模小、產品不規格,除市場價格特別高的時期外,養豬效益普遍不高。加快發展養豬業,必須大力轉變傳統的養殖方式。示范村模式具有一定的示范帶動作用,養殖小區和大戶規模養殖模式便于統一優良品種和飼養防病技術,是代表先進養殖方式的趨勢。我們必須因勢利導地促進發展,應積極向上爭取資金扶持,力爭在全縣扶持規模養殖大戶50戶,扶持發展生豬養殖小區5個,各級舉辦科學養豬示范村達到10個。加快示范村、養殖小區建設和扶持大戶規模養殖,大力推廣標準化養殖,促進養殖方式的根本轉變。
4.3 加強養豬技術培訓
提高產業的科技含量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我縣養豬業良種覆蓋率低、科學養豬技術推廣面小,導致產品不規格,飼養周期長,出欄率與全省平均水平差距大。根本原因是科技推廣培訓力度不夠。結合貢山縣實際,畜牧主管部門應大力開展不同層次的科學養豬技術培訓,同時鼓勵飼料獸藥廠家和經銷商結合產品推廣開展科學養豬技術培訓。加大宣傳力度,推廣良種、飼料、防病、營銷和無公害生產技術,進一步提高全縣養豬業的科技含量。
4.4 加強防疫保健
確保養豬業健康發展針對現階段豬的疾病十分復雜的現狀,應切實加強生豬防疫保健。一是動物防疫部門要積極爭取資金加強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切實加強動物防疫隊伍建設和防疫冷鏈體系建設。加強免疫、檢疫和疫病監測,強化內防外堵,確保不發生大的動物疫情;二是要積極引導和指導養豬大戶強化豬的防疫保健意識,把防治疫病資金用在防疫上。大戶要根據實際制定免疫程序,做到計劃免疫,對近年來豬的一些新的病種也要引進正規的合法的疫苗進行免疫;三是主管部門要根據現在養豬生產的實際,對近年來疫病監測中發現的新病種推廣使用新疫苗預防,并在推廣階段給予養殖戶適當的補助,以保障養豬業的健康發展。
4.5 積極引導組建專業合作組織
推進產業化經營為了有效解決我縣生豬生產中農戶單打獨斗、品種和產品不規格、飼養小規模與大市場難于銜接的問題,在今后的工作中應積極引導養殖戶成立生豬產銷合作社。合作社是在自愿、民主、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組建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它堅持一戶一票、入退社自由、技術培訓和利潤返還的原則。通過養豬合作社的組織,可使分散的農戶形成合力,使產品做到規模化,共同承擔市場風險,從而保護養殖戶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