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海燕
摘要:當前畜禽養殖污染對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帶來了較大的影響。就畜禽養殖環境污染的現狀進行了分析,提出了綜合治理措施。
關鍵詞:畜禽養殖;環境污染;現狀;治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X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6)05-0059-01
目前我國養殖業的發展速度、規模和程度都在不斷提高,在獲得經濟利益的同時,也引起了較為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所以,強化養殖污染綜合治理工作,降低糞便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實現畜牧業可持續發展是當前畜禽養殖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對畜禽養殖污染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綜合治理措施,以促進畜禽養殖業健康發展。
1 畜禽養殖環境污染現狀
當前,畜禽養殖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糞便污染。很多農村畜禽養殖戶沒有較強的環境保護意識,在養殖過程中糞便四處堆放或者丟棄于河道之中。此外,還有一些畜禽糞便在沒有合理處理的情況下就直接用于農田種植之中,其中含有的有害物質會導致農作物晚熟甚至減產,同時會影響土壤的質量。②水質污染。畜禽的糞便、污水之中含有很多的氮、磷、鉀,還會產生明顯的惡臭氣味,在未經處理的情況下就進入河道,造成水質惡化。同時,水體還會出現黑、臭的情況,呈現永久性污染,后期治理難度較大。③大氣污染。畜禽養殖過程中會產生異常的氣味,且其中含有氨、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輕則造成動物應激,重則導致生態失衡。同時會影響到周圍居民的生活。④病原微生物以及藥物殘留污染。養殖廢棄物中,存在很多的寄生蟲卵且易滋生蚊蟲,在沒有及時處理的情況下會成為傳染源。另外,動物養殖過程中濫用藥物等,不但會造成耐藥性問題,還會造成病毒的變異,導致新的疾病產生等。
2 畜禽養殖環境污染的的綜合治理措施
畜禽養殖之所以會出現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這與養殖場規劃以及選址上的不合理、糞便處理不當、養殖方式不合理以及配套設施不全等有關,所以需要從根源著手進行綜合治理,在改善畜禽養殖環境的同時,實現畜禽養殖可持續發展。
2.1 強化相關法律宣傳工作
農村養殖戶對于環境污染的危害并沒有較強的意識,所以需要加強法律宣傳工作,幫助養殖戶走上科學養殖道路,并堅持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從養殖戶自身做起,降低污染幾率。
2.2 合理選址
為了保證養殖過程中不會對周圍環境造成影響,在選址上就需要遵循諸多原則。如養殖場應該選在下風向位置,還要遠離生活用水區、居民住宅區。這樣不但能夠避免對生活用水造成的不良影響,還能保障周圍居民的健康生活品質和環境狀態。
2.3 完善配套設施建設,實現沼液綜合利用
畜禽養殖中會產生大量污染物,為了降低其對環境的污染,養殖場的建設必須遵循干濕分離以及雨水分流的原則,結合養殖需求完善配套設施。如建設專門的堆糞棚以及沼氣池等。在糧食種植區可以配置沼液儲存池。另外,養殖場可以與相關企業建立合作關系,來擴大沼液的利用途徑。
2.4 實現飼料營養搭配
對飼料進行合理的搭配能夠降低營養物質被排泄的幾率。在配料時,要對各原料的營養成分含量進行測定,以明確掌握飼料的營養水平。借助理想蛋白質概念來進行飼料配制能夠從根本上優化飼糧氨基酸指數,最終降低氮排放量,同時并不會對動物的成長造成影響。這種配料模式不但能夠保證養殖戶的正常收益,還能降低飼料所需成本,保障畜禽的健康生長。
2.5 優化飼喂技術
以豬為例來說,豬的性別不同,其所需要的營養也不盡相同。以肥育階段為例,雖然進食量相同,但是公豬此階段的體重增長態勢明顯要超過母豬,可公豬的瘦肉率不如母豬。所以,養殖戶在飼養時要將不同種類的豬分開飼養,然后結合其所需營養來配制日糧,這樣才能保證日糧的成分與豬的營養需要符合,降低飼料成本。
2.6 完善生態健康養殖
傳統的養殖方式不利于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所以在養殖污染綜合治理工作中必須逐漸實現生態健康養殖。首先,可以建立農牧結合模式。如可以根據土壤情況,建立“畜-沼-果”或者“畜-沼-菜”模式,還可以在林地中養雞或者養鴨,最終實現養殖、種植為一體的發展模式,不但能夠實現資源的最大利用效率,還能夠提高經濟收入。其次,改傳統水泥地面養殖模式為發酵床養殖模式。發酵床養殖是典型的生態環保養殖,其能夠對動物糞便進行發酵,成功消除動物糞便所產生的難聞的惡臭味,還能夠對病菌起到抑制作用。同時,有益微生物菌群所產生的糖類可以有效增強畜禽抗病能力,不但能夠保證畜禽的健康生長,還可實現養殖業的健康高效發展。
2.7 創建違法排污懲罰條例
政府相關部門應派專人對養殖戶的污染治理配套設施進行檢查,對于存在明顯應付、只將污染控制應對工作流于表面的養殖戶進行教育,對于堅持不整改的養殖戶可以根據《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等進行處罰。另外,對于不配合污染防治工作的養殖戶,不得享受國家的各項扶持政策。同時,畜牧獸醫技術人員要定時下鄉,對于養殖戶養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幫助解決,查看動物是否存在異常,并定時為動物進行疫苗接種,保證畜禽的健康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