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雨
本周一,美國電信運營巨頭Verizon宣布以48.3億美元收購美國雅虎的核心資產。作為老網民們的第一個搜索引擎、門戶、新聞頻道、郵箱和聊天平臺,雅虎歷時20多年才“倒下”,對傳統企業來講可能并不漫長,但對“度日如年”的互聯網行業,無疑是老態龍鐘且長壽。
有人會因此惋惜當年被雅虎創始人楊致遠拒絕掉的微軟收購要約。的確,當年的446億美元與今天的48億美元不可同日而語。然而筆者至今支持楊致遠的立場,因為那是雅虎最后一次振興的希望所在。倘若不拒絕,諾基亞的今天就會是雅虎的昨天。這個世界上,收購有兩種:一種是保持被收購者的獨立與個性,為被收購者提供危機庇護、創造發展空間,從而創造1+1>2的未來;另一種是把被收購者消化掉,融入收購者的肌體,一旦消化失敗便拋棄如草芥。很不幸,微軟應是后者。
“風口論”者會說,雅虎因為沒抓住互聯網發展的一個個風口,所以迷失自我。此言非也,案例還是諾基亞經典的斷崖式衰敗,其“效率”遠超雅虎和摩托羅拉。這世界上可能本不存在風口,所謂風口恰為英雄們所創造。正是楊致遠的創業加上孫正義的投資塑造了第一代互聯網的風口。受膜拜者如蘋果,不也從未自我定位于等待或尋找風口的角色?
英雄的每一次誕生都會帶來希望,尤其當一個產業處于荊棘叢生的發展雛形時期,或紛爭不斷的紅海時期。個人電腦時代的英雄是喬布斯和蓋茨,趕走了英雄的蘋果因此會日漸衰落;而迎回英雄的蘋果重新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舞臺中央翩翩起舞,風度絲毫不輸谷歌、臉譜等后起新秀。不過,英雄必須始終處于那個被仰視的位置上,才能為企業指引持續發展的方向,甚至以其偶像身份贏得用戶的追隨。
在零邊際成本的互聯網企業,核心競爭力是商業模式、營運方式的創新,以及創新技術本身。而這些大多來自創始人的獨立思維,甚至是頓悟似的靈光,而非企業管理層或職業經理人的群體智慧。創始人對企業的影響就如“上帝之子”,“以超越實在的方式面對現實”。楊致遠的最大失誤在于過早卸下其“英雄妝”,退居到后臺。在觀眾最需要他時,從主角變成副導演。準備重拾信心時,又遭到“奸商”算計,使雅虎原本最有價值的投資變成一紙空文。他并沒有犯什么錯,只是時運不濟、遇人不淑罷了。
當然更壞的可能是,雖然楊致遠曾經重回首席執行官的位置,但那時卻已江郎才盡,所以雅虎才會從創新企業變成了一個投資企業。投資阿里巴巴即使是一個再了不起的投資,也無法拯救雅虎日薄西山的命運。就像今天,喬布斯缺位以后的蘋果,庫克無奈也正在將蘋果變成一家投資公司一樣,靠投資來延緩不可逆轉的衰退。如果目標僅僅是延緩,那么恭喜雅虎做到了。▲
(作者是技術經濟觀察家)
環球時報2016-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