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老撾特派記者 白天天 ●本報駐新加坡特約記者 辛斌 ●本報記者 林鵬飛
美國對南海的策略正在發生變化?美國國務卿約翰·克里最近一系列的發言讓諸多分析人士心生疑竇。結束在東盟外長系列會議的行程,克里迅速趕往馬尼拉,并于27日與菲總統杜特爾特等高官舉行會談。這是南海仲裁案臨時仲裁庭作出“被中國認為是一張廢紙的仲裁”之后,美菲兩國領導人的首次會晤。雖然克里反復說仲裁結果“具有法律約束力”,但他同時又說,對中國和菲律賓愿意就南中國海問題進行直接對話而感到鼓舞。這樣的話讓那些期待克里在菲律賓說狠話的人大失所望,“美國之音”報道稱,有些人認為此舉偏離了美國的立場。但也有分析認為,這與此前東盟系列會議上的情況一致,《馬尼拉公報》27日評論說,南海仲裁案結果宣布時激起的國際輿論波瀾已逐漸化作漣漪。
美國偏離原來立場?
據“德國之聲”報道,克里26日晚抵達馬尼拉后表示,他的訪問是為強調美國對與菲律賓之間的盟友關系的重視。克里稱,菲律賓是與美建有防衛合作條約最悠久的亞洲國家,美國愿意進一步推進美菲雙邊合作。
克里27日與杜特爾特舉行會談。稍早前,他還會晤了菲律賓外長亞賽。菲“Rappler”新聞網27日稱,克里是拜訪杜特爾特的“最重要的人物”,也是美國最高級別外交官在菲總統上任不到一個月就來訪,而且此訪發生在菲律賓贏得南海仲裁后不久。但與此前很多分析預測的不同,這次的會談很輕松。《菲律賓星報》認為,這只是一次“禮節性的拜訪”,菲律賓總統府發言人厄內斯托表示,這是一次非常有趣的會談,他們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他們談到了摩托車和狩獵。
至于南海議題,則是包括在氣候變暖、兩國防務協議、反恐、禁毒等議題之中的一個。《每日問詢者》報道說,厄內斯托表示,杜特爾特向克里保證,菲律賓政府只會在仲裁框架內與中國進行雙邊會談。厄內斯托說,“不管進行什么樣的雙邊對話,出發點都是仲裁結果。這是對話的基礎。”
另外,菲律賓《旗幟報》27日報道說,克里當天在與菲外長亞賽共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稱贊菲律賓政府在處理南海問題上展現出來的克制。克里重申,美國毫不動搖地支持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國際條約。與此同時,克里強調,美國政府承認南海仲裁結果。不過,克里表示,“我們不是要制造對峙,我們正在努力尋找解決方案”。
“美國為中菲愿意直接對話而感到鼓舞”,“美國之音”以此為題報道了克里對菲律賓的訪問,并稱,盡管有些人認為此舉偏離了美國的立場,但是美國國務院的一名資深官員說,華盛頓從未反對北京和馬尼拉進行直接對話,并且雙邊會談一直是一個可以選擇的解決辦法。這名官員強調,美國反對的是把聲索國之間的直接對話作為一個先決條件。
對中國的指責到了“暫停時間”
美國發出的信號是復雜的,《環球時報》記者在萬象參加了克里26日的新聞發布會。克里說,希望爭端各方保持克制。但在回答日本NHK電視臺記者關于“如何看中國外長王毅關于仲裁案的炒作應該退燒降溫”的問題時,克里說,他在東亞峰會外長會上已經提出“仲裁就是仲裁,是具有法律約束力的”。
另外,美國官員還一直聲稱要繼續巡航南海。據法新社報道,美國資深官員表示,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賴斯在與中國外交與軍事高層官員會面時,告訴中國官員,美軍在南海的航行將持續。這名官員說,雙方都很清楚對方的立場,沒有模糊的空間,這種清晰的表明有助穩定與減少誤判風險。做出同樣表態的還有美國海軍作戰部長。
“本月12日開始的對中國的指責現在到了暫停時間”,《華盛頓郵報》27日的文章稱,賴斯近期在北京與中國領導人會晤時,至少是未公開提到南海。這種得體而圓滑的回避,是一項明確訊號,顯示當前南海僵局是多么敏感。
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邢廣梅27日告訴《環球時報》,最近美國在南海的態度出現了一些微妙變化,與中國前期預測到了仲裁案結果,并積極采取應對措施有關。中國之前預測到了可能的最壞裁決結果,做了許多工作,如及時澄清仲裁案的荒謬之處,爭取更多的國家理解支持中國的南海立場,通過軍事演習等方式表達捍衛國家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堅定決心等。但是,鑒于中美之間結構性矛盾短時間內難以得到解決,不能說相關國家態度的變化就意味著南海風浪已經過去了。
南海的新聞被邊緣化
菲律賓對南海的關注度也在降低。杜特爾特27日召開他任內的第一次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雖然媒體預測南海仲裁可能是此次會議的頭號議程。但后來很多媒體的報道重點卻是與會的兩位前總統阿羅約和阿基諾三世為什么不握手。
盡管日本仍然動作頻繁,共同社27日稱,預計8月下旬在東京舉行的日中韓外長會談,日中之間將繼續展開交鋒。不過,這輪有關仲裁案的炒作在降溫也是事實。菲律賓《馬尼拉公報》27日稱,兩個星期前還全面占據國際媒體頭條新聞位置的南海仲裁案,如今早已被恐怖襲擊、美國大選等新聞邊緣化至二線、三線,而仲裁案結果宣布時激起的國際輿論波瀾也逐漸化作漣漪。仲裁前后強勢表態支持菲律賓的美國,近日似乎已經開始與被中國斥為“一張廢紙”的仲裁結果拉開距離,積極軟硬兩手連連出招,力爭掌控未來南海局勢的主動權。
香港《南華早報》27日稱,東盟外長會議可能成為緩和南海糾紛的起點,下一步將是通過對話重建互信。不過,所有當事國要作出許多努力去重建互信、尋找共識,才能展開有意義的對話。
對于南海局勢,邢廣梅認為,海空危機管控機制的構建尤其重要,在這方面,中美構建的系列規則是榜樣,這也體現了大國的責任和風范。相信只要中美兩國主觀上不想打架,那憑借兩國的智慧,會管控好危機。如此,南海局勢也會朝著世界樂見的方向去發展。▲
環球時報2016-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