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燕
[摘 要]新課標倡導閱讀教學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是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基礎。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激發學生興趣,積極鼓勵學生,給他們信心,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善于自主學習,并持之以恒,養成習慣,這樣才能使學生具有發展的潛力,獲得更大的進步。
[關鍵詞]閱讀教學 自主學習 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19-029
語文新課標倡導閱讀教學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是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基礎。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主導,教學的最終成果還需要通過學生來體現。傳統教學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強調知識的傳授。隨著社會對人才要求的不斷提高,需要學生學會終身習,這樣自主學習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怎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
一、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就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只有學生對文本內容感興趣,他們才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學習。激發興趣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問題激趣
課堂上教師是主導,其主導形式主要通過問題來體現。教師要根據文本內容,主動設問,引導學生思考,從而推促他們自主學習。尤其新授課,更需要教師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比如,教學《將相和》一課,教師可以根據題目進行設疑:“將”是誰?“相”是誰?“和”的經過是怎樣的?這樣的問題不僅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且使他們對文本內容有大概的了解。
(二)情境激趣
小學生形象思維比較發達,他們對比較直觀的形象,往往更感興趣。因此,教師要根據文本內容,結合學生生活實際,積極創設情境,從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比如,教學《林沖棒打洪教頭》這一篇課文,可以用劉歡演唱的《好漢歌》進行導入,這樣就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
(三)朗讀激趣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就要讓學生學會朗讀。比如,教學《孔子游春》這一課的“論水”部分,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朗讀,體會孔子的思想情感。多種形式的朗讀,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的內容。
二、樹立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
要想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就要轉變應試教育的思想,給學生予時間、平臺,引導他們進行自主學習。在他們學習的過程中,要重視他們學習、思考的過程,注重學習方法、習慣的培養,而不在于一字一詞的得失。在閱讀教學中,對一些可講可不講的內容,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解決,教師適當進行點評、鼓勵,給學生信心;對一些有難度的問題,教師應該在給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組織小組討論,讓他們展示自己,從而使每個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對成績優秀的學生,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對暫時落后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幫助、指導,讓所有的學生都能享受成功,從而樹立學習的信心。
當然,學生的信心,更多需要方法來支撐。因此,教師在給予鼓勵的同時,還需要適當地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他們學會自主學習。比如,教學《少年閏土》這一課,教師就可以設置多種練習,引導學生分析少年閏土的外貌、語言、動作等;然后在對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行歸納少年閏土的性格,準確理解人物的性格;最后補充相關的學習材料,讓學生掌握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蘇教版教材的每一冊,編者都安排一兩個重點習慣的培養。教師在教學時,要理解編者意圖,盡可能在閱讀教學中穿插習慣的培養。對學生來說,學習不僅僅是在學校里,而且是在整個社會生活中,貫穿于學生的一生。因此,教師要把自主學習貫穿在聽說讀寫訓練中,并進行嚴格的訓練,從而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為了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筆者曾要求學生在讀書時做到“四到”,即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在具體學習過程中,筆者還要求他們邊讀書邊摘抄,定期進行交流,引導學生養成認真讀書的習慣。比如,《愛因斯坦與小女孩》這一課,愛因斯坦與小女孩對話是教學的重點。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著重指導他們思考:第一次見面時,愛因斯坦穿著怎樣,在小女孩眼中是怎樣的;第二次見面,愛因斯坦有了怎樣變化,小女孩又是怎么說的。這樣,讓學生進行前后對比,感受小女孩的可愛,深刻理解愛因斯坦的和藹可親。在對比的過程中,學生不僅理解掌握了對比的方法,更養成了邊讀書邊思考的良好習慣。
總而言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創造條件,搭建平臺,積極鼓勵學生,給他們信心,讓學生學會、善于自主學習,并持之以恒,養成習慣,這樣才能使學生具有發展的潛力,獲得更大的進步。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