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慧娣
摘 要:新課改條件下,高中歷史課程的教學目標不再局限于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也要求教師注重教學方法以及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針對這一教學目標,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應加以調整,情感教育與情景教學相結合就是適應這一新教學目標的有用的教學方法。本文將從情感教學和情景教學的內涵聯系以及情感教學和情景教學的融合策略出發,淺析高中歷史教學中情感教育和情景教學的融合方法。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情感教育;情景教學;融合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6-02-16
一、情感教學和情景教學的內涵聯系
歷史課堂中情感教學和情景教學的結合更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兩者有著密切的聯系。一方面,新的教學目標下,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相應知識,也需要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價值觀,而后者是在實現前者的基礎上達成的。因而,情感教學是情景教學實施的最終目的。另一方面,情景教學方式下,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也需要學生在思想和行為上參與到課堂當中,這無疑會給學生帶來相應的情感體驗。因此,情景教學是情感教學的有效方法。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情感教育和情景教學的融合策略
1.引入情景進行情感教育
第一,將創設情景與學習基礎知識相聯系。從學習基礎知識出發來創設情景,不僅有利于學生對舊知識的溫習,也有利于教師對新課程內容的導入。以“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這節課為例,在情景創設上就可從學生研究甲骨文的意義入手,既有利于學生掌握遠古王權信息,也有利于課程內容的導入。
第二,課堂情景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課程,能夠使學生在課堂上保持更為長久的積極性和注意力,對此,教師在創設情景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農耕時代的手工業”為例,在情景導入過程中,就可從“中國(China)”和“瓷器(china)”的不同含義入手,讓學生認識到中國與瓷器的關系,從而進一步深入介紹中國古代較為發達的手工業,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學習,也有利于對學生民族自豪感的培養。
2.運用信息情景進行情感教育
信息情景的創設,能夠使學生充分參與到歷史知識的分析過程中,既利于課堂知識的傳授,也利于實施情感教育。利用信息情景實施情感教育時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信息情景應具有資料性。實施信息情景教學所提供的信息應詳實、實用,以便于對資料的進一步發掘、分析,也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避免引起學生的反感。例如,在講授“專制集權的不斷加強”這一課程時,教師就可從與之相關的歷史材料入手,引導學生去了解專制集權的加強過程。
第二,信息情景應具有一定提示性。信息情景中提供的信息,其主要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因此,信息內容應具有一定的提示性。例如,在“世界多極化趨勢”這一課中,教師就可通過課文中“聯邦德國總理阿登納的話”這一材料入手來創設信息情景,從而將歐洲共同體的形成原因等內容融入教學當中。
3.運用過渡情景進行情感教育
第一,結合課程內容,承上啟下。以“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這一課為例,在教學中,就可將“人民主權與輪番而治”這一小節內容與“雅典民主的局限性”這一小節內容結合起來,前者先讓學生對雅典民主制的運行、輝煌和優越性有一定了解,后者對“蘇格拉底審判的自相矛盾”這一知識點的學習能夠讓學生認識到雅典民族的局限性。將兩節內容聯系起來學習,能夠使學生對雅典民族歷史的認識和理解更深刻。
第二,自然易懂,深入淺出。過渡情景的創設既要考慮到與課堂內容的銜接,也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例如,“專制集權的不斷加強”這一小節內容時,可從丞相廢除情況下明太祖的過度操勞入手,將內閣的設立引入到教學當中,既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利于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掌握。
歷史課程中涉及大量的歷史人物和事件,將情景教學和情感教學相融合更利于開展教學,不僅有利于對歷史內容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對歷史人物的經驗、情感、精神等的理解和反思。因此,情感教學和情景教學相融合的教學方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不僅可行,也很有必要。
參考文獻:
[1]王 舉.高中歷史教學中情景教學與情感教育的結合[J].才智,2015,(26).
[2]敖小紅.試析情景教學與情感教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體現[J].高考(綜合版),2013,(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