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者從銀行信用貨幣表現形式引入“數字化貨幣”概念,分析貨幣與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關系,觀察“數字化貨幣”在商品流通中的運用,解析半“數字化貨幣”與半紙幣交易方式的弊端,探討“數字化貨幣”本質屬性與信用保障,及對銀行重組與職能轉變的要求,分析全面推行“數字化貨幣”的必要性與存在的障礙及應對,展望推行“數字化貨幣”,中國經濟、政治生態環境進入良性循環軌道,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都將發生顛覆性改變。
關鍵詞:“數字化貨幣”生產力水平;交易;銀行;生態環境
一、“數字化貨幣”概念
作者理解的“數字化貨幣”概念是:由公民或法人(各機關團體企業)存入銀行賬戶,一直以“數字”狀態存在于銀行網絡系統賬戶上,借助銀行支付平臺行使轉移支付職能,不提取紙幣進入市場流通的貨幣。經濟學中稱為銀行信用貨幣,“數字化貨幣”是信用貨幣的表現形式。
目前物資交易和各種支付活動過程中,是以“數字化貨幣”形式完成支付為主,紙幣交易為輔。銀行投放市場的紙幣,僅為貨幣流通量的絕對小比例。公民、法人提取少量紙幣用于日常生活零星支付,大大節省了紙幣的使用量。銀行永遠不必拿出巨額紙幣兌現。
紙幣交易的特點是,交易雙方“當面”完成交易,不借助任何金融網絡平臺,紙幣屬于廣義的“數字化貨幣“,本文討論僅指狹義“數字化貨幣”。
二、貨幣與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關系
貨幣作為物資交易媒介,一直隨著生產力水平提升在同步升級。原始社會物物交易,沒有貨幣;農耕蓄產社會,貨幣由貝殼等到一般金屬鐵、銅鑄幣,逐步升級到貴重金屬金、銀鑄幣,在金銀作為主要貨幣時期,生產力水平有所提高,經濟發展相對繁榮,銀票應運而生,銀票為最原始的“數字化貨幣”表現形式(銀票本身不具有價值,是以錢莊信用為質押,可以隨時換取金屬貨幣的價值符號,在特定的區域內流通);蒸氣機的出現標志著工業化社會的到來,紙幣隨之為各國流通法定貨幣,替代金、銀等金屬貨幣完成物資交易,是國家強制發行的貨幣價值符號--當時在人們的觀念中,真金白銀才是貨真價實的貨幣。
進入信息化社會以來,移動互聯網和與之匹配的智能手機普及,物資交易方式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原本大多用于法人之間大額異地交易的“數字化貨幣”流通方式,迅速深入尋常百姓家,客戶通過智能手機連接移動互聯網,通過互聯網“網銀”“財富通”“支付寶”“微信”等平臺以“數字化貨幣”完成交易。紙幣在交易中的媒介作用越來越弱。
三、“數字化貨幣”在交易中的廣泛運用,是信息化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必然趨勢
全面實行“數字化貨幣”,從目前各種互聯網支付平臺實際使用實踐上看,已經沒有技術障礙。使用“數字化貨幣”交易方式的有,法人(機關、團集、企業)之間的物資交易跟專款劃撥和稅收征退,法人支付公務人員、勞務人員工資性收入,社保系統支付離退休人員退休金,公民、法人在網上、超市購物、旅行訂餐、訂房、訂票等等。
人們已越來越喜愛這種以“數字化貨幣”來完成交易的全新交易方式。普通公民合法收入基本習慣于存入銀行轉為“數字化貨幣”,理論上推定,市場流通紙幣將進一步減少。全面推行“數字化貨幣”是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必然趨勢。
四、現行銀行體制與半“數字化貨幣”半紙幣交易方式的弊端
目前的半“數字化貨幣”半紙幣交易方式,和各類地方化集團化商業銀行并存的金融體系,使公民、法人可以在銀行系統多家銀行設有兩個以上不同賬號的賬戶,“數字化貨幣”信息隔離,各商業銀行信貸與轉移支付功能交叉重疊,商業銀行以追逐銀行商業利潤為目的,相互不健康竟爭,影響了銀行對公民、法人進行信貸與轉移支付信息的全程監管,帶來金融秩序混亂,銀行監管乏力,宏觀調經濟調控與杠桿作用弱化。影響了社會經濟健康發展。
同時,半紙幣半“數字化貨幣”交易方式,讓紙幣流入市場徹底失去監控,少數不法企業利用政策真空與金融管理體制漏洞,巧取豪奪迅速暴富;少數公民、法人在此銀行欠下巨額債務,又改頭換面往彼銀行設立賬戶另起爐灶,給商業銀行造成呆賬壞賬等不良資產損失;各類偷稅漏稅及金融詐騙等經濟犯罪層出不窮;部分政府官員被腐蝕,巨貪頻現觸目驚心;同時為盜竊、搶劫和非法幕后交易等提供了溫床。社會主義社會構筑的正能量價值觀與信仰被稀釋,嚴重擾亂正常經濟發展秩序。
生產力發展水平迅速提高,必然要求改變原有生產關系,生產關系中銀行系統的地方化、商業化運作和半“數字化貨幣”半紙幣交易方式,阻礙了信息化社會生產力的健康發展。
五、探討“數字化貨幣”的本質屬性與信用保障
“數字化貨幣”本質屬性是國家信用貨幣。是以全民物質財富價值為基礎的價值表現形式,是人們勞務、服務利益或經營利潤的價值體現,是由國家為商品與服務交易的價值尺度。“數字化貨幣”不具備金屬貨幣的“特殊商品”屬性。
“數字化貨幣”本質屬性決定了實現信貸與轉移支付的銀行不具備商業屬性,屬政府特殊的行政職能機構,屬非營利性法人范疇。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了中國人民銀行為國家和全民所有,人民幣發行權撐控在國家手里,為全民服務,銀行利潤參與國民經濟建設與國民收入再分配,這就為銀行重組奠定了堅實基礎,提供了可靠保障。
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以全民物資財富作為信用保證的“數字化貨幣”,是公民、法人的合法財產以數字形式存入銀行指定賬號,神圣不受侵害。中民人民銀行投放與管控“數字化貨幣”,享有絕對全威性與對公民、法人合法財產的絕對保障性。“數字化貨幣”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發行量始終與經濟發展規模需要量保持總體平衡。
“數字化貨幣”是國家強制推行以全民社會財富作為信用擔保的一種價值標準,代表的是全民社會財富,搭載網絡平臺實現轉移支付與信貸,只能由統一封閉的唯一權威的國家職能銀行履行轉移支付與信貸。
一切經濟金融危機的根源,是我們視信用貨幣有金屬貨幣潛質,具備商品屬性,視銀行為商業“有限責任公司”性質,以追逐利潤為目的而存在。而地方化、集團化銀行機構不具備全民財富信用保障資格(外資銀行性質等同于地方化集團化銀行),其“有限責任”無法抵御因不可預測的不良信用信息網絡迅速傳播,擁有兩個以上賬戶的公民、法人瞬間將存入的“數字化貨幣”全部擠兌,商業銀行“數字化貨幣”被立即全部掏空的局面。給正常的經濟秩序將帶來混亂,給國家銀行“數字化貨幣”信用造成危機。
全面推行“數字化貨幣”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是個人賬號為其身份證號一致的唯一的終身專屬賬號;二是中國人民銀行授權投立中國公民銀行、中國法人銀行發行“數字化貨幣”,分別為中國公民、法人“數字化貨幣”轉移支付信貸等一切業務服務。從源頭上徹底杜絕各種層出不窮的虛擬貨幣和網絡金融詐騙,預防因推行“數字化貨幣”給公民、法人財產帶來難辯真偽的陷阱,保障公法、法人財產權不受侵害。
公民、法人持有效身份證在對應的銀行系統申請注冊,銀行賬號同時具備信、貸功能,實行存貸合一賬號(或分設借、貸賬戶])管控貸款與存款。公民、法人一切經濟往來流水,即記入中國公民銀行或中民法人銀行。
信息化生產力把我們帶入“大數據”時代,每一個公民、法人,將全部融入公安戶籍系統(或公商法人信息系統)、國土資源不動產登記系統和銀行“數字化貨幣”系統。而“數字化貨幣”載體的銀行,將是與公民、法人互動更加頻繁而緊密的系統。
六、推行“數字化貨幣”對銀行重組和職能轉變的要求
推行“數字化貨幣”對銀行重組與職能轉變的要求:由中央人民政府直屬中國人民銀行,授權設立中國公民銀行、中國法人銀行(機關集團企業)和中國銀行(外幣),省、市、縣及規模經濟人口鎮設立對應銀行分支機構。其他任何地方化集團化商業化和外資銀行等,全面退出銀行領域,轉向從事實體產業生產經營。
中國公民銀行基本職能:統一作為公民“數字化貨幣”信貸與轉移支付業務,中國公民銀行可設網上營業廳,初步設立:公民信貸窗口;公民轉移支付窗口;公民利益分配窗口;公民稅務窗口等。
中國法人銀行基本職能:統一作為法人“數字化貨幣”信貸與轉移支付業務,中國公民銀行可設網上營業廳,初步設立:法人信貸窗口;法人轉移支付窗口;法人利益分配窗口;法人稅務窗口等。
社會保障機構交納和支付社保資金及稅務機關征稅、退稅及其它涉及公民、法人一切罰沒獎懲等,由兩大職能銀行實現“數字化貨幣”轉移支付。
中國銀行基本職能與現行體制一致,拒絕外幣進入國內市場流通,外幣有中國銀行兌付成“數字化貨幣”轉入公民或法人銀行。外國公民進入中國境內工作生活,幣轉入中國銀行,由中國銀行根據其護照號設定唯一賬號,由中國銀行根據匯率轉換為人民幣“數字化貨幣”實現轉移支付等業務。如申請中國籍為中國公民,其“數字化貨幣”轉入中國公民銀行或中國法人銀行,享有中國公民或法人同等待遇。
七、推行“數字化貨幣”的主要障礙與應對
全面推行“數字化貨幣”將面臨很多障礙,如銀行體制重組,銀行系統信貸支付平臺全面升級擴容,智能手機的功能升級,經濟欠發達地區、邊遠地區及老弱群體智能手機的普及與使用等,但最大的阻力將來自既得利益集團。而經濟發達地區普通公民將是最積極響應者、支持者和實踐者。
全面推行“數字化貨幣”,“軟件”上必須具備:⒈“數字化貨幣”發行的立法保障;⒉公民、法人對“數字化貨幣”信心保障;3、承擔信貸與轉移支付載體的銀行體系的唯一性、強制性、全威性保障;“硬件”上必須具備:1、政府高度重視與廣泛宣傳;2、全體有民事行為能力的中國公民實現人手一部智能手機(手機功能升級為衛星定位、指紋開機、眼膜設密、個性化數字設密等);3、銀行系統重組和現行轉移支付平臺的全面升級。
八、結束語:全面推行“數字化貨幣”,中國經濟、政治生態環境將進入良性循環軌道
進一步完善供給側改革和調整收入分配等結構性改革,與全面推行“數字化貨幣”相結合,是我國經濟發展保持可持續與健康平衡發展的有力保障。
銀行機構重組與全面推行“數字化貨幣”,給市場經濟物資流通裝了上精確制導“北斗”天眼;給宏觀經濟調控配備了超級定海神針,在互聯網時代,真正發揮銀行在市場經濟發展中的指揮、調控與杠桿作用,有針對性加大對科技創新產業、陽光產業、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等產業的投入,遏制產能過剩清理經濟泡沫。保障國民經濟平穩有序進入快車道。
全面推行“數字化貨幣”,將使套取國家專項資金、偷稅漏稅、非法洗錢、以謀取私等社會痼疾得到徹底根治;一切以紙幣為目標的違法犯罪行為失去生存空間。中國經濟、政治生態環境將進入“綠色環保”的良性循環軌道。
信化互聯網普及不足二十年,移動互聯網智能手機普及不足十年,商品流通體制與貨幣交易方式都已發生了顛覆性改變。生產關系如何適應信息化生產力發展水平需要,沒有任何西方經驗可供借鑒,需要發揮中國人的智慧與創新精神。
全面推行“數字化貨幣”引領信息化社會生產力一起向前飛,是互聯網支付平臺給貨幣交易帶來的一場革命,是人類歷史上從沒有人走過的道路,世界將因此而震驚歡呼與喝彩。
參考文獻:
[1]袁慶玲.基于數字化的紙幣防偽關鍵技術的研究與實現[J].大連工業大學,2011.
[2]林克明.紙幣問題初探[J].中國經濟問題,1979(02):12-19.
作者簡介:王祥,工作單位:安徽省南陵縣供銷合作社,職稱:經濟師,研究方向:金融與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