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蓉莉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進步,英語教育需要進一步改革,英語的教育目的,目標和內容都需要重新考慮,英語的教育意義也要重新認識.目前高考英語社會化的改革必將給外語教育帶來種種機遇和挑戰。
關鍵詞:教師教育;機遇;挑戰;教育過程
中圖分類號:G64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7-0171-02
改革開放30多年來,外語逐漸受到社會大眾的重視,外語能力成為升學、就業、晉升的重要考察內容。然而,近年來圍繞外語特別是英語教學與考試的爭論一直不斷。爭論的主要焦點集中在考試成績與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相脫節的現象,外語學習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等。對此,教育部和各地方教育部門相繼出臺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扭轉這一局面。
2014年9月4號,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有關情況,并回答了記者提問。教育部表示,外語考試將不再統考時舉行,實行社會化考試,一年多考,由學生自主選擇考試時間和次數,將最好成績計入統考總分。2015年,各地針對自己的情況,積極響應教育部號召,紛紛出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北京市高考科目分值將下調50分,同時向:"一年兩考"過渡,考試將側重對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考查。上海市新出臺的《上海市深化高等學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實施方案》中明確表示,英語仍為考試科目之一,英語考試將包括筆試和聽說測試,引導英語教學注重應用能力的培養。浙江省公布的考試新辦法也對英語實行一年多考,以最好的成績計入總分,避免"一考定終身"。
在這場高考英語改革大潮中,很多專家學者理性地審視了中國的英語教育,積極反思英語教學。全面認識英語教育的意義有利于國家教育部門作出科學、合理的決策。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進步,英語教育需要進一步改革,英語的教育目的,目標和內容都需要重新考慮,英語的教育意義也要重新認識。通過改革,讓英語教育占據其應有的地位,促進英語教育良性發展。高考英語的改革并非是要降低英語的重要性,考試是教育的風向標,考試改革必然會使當前的英語教育體系發生變化,因此我們要確保考試對教育的正向反撥作用。可以說此次高考英語改革必將給外語基礎教育帶來種種機遇和挑戰,而解決好改革可能面臨的挑戰正是改革是否能成功、是否能抓住機遇的關鍵。那么作為改革的直接利害人--外語教育教師來說,英語教育該何去何從?
首先,正確對待考試改革,避免陷入認識誤區。英語高考實行社會化考試,英語學科的重要地位并未動搖,改革的目的與動機是要讓英語回歸其本然之態。英語是一門工具性學科,今后的英語教育應在提高操作性和應用性上多下功夫。英語教育應本著獲得語言交際能力的目的開展。因此作為一線教師,首先應當端正心態,正確解讀改革背后的原因及改革趨勢,避免走入思想誤區。
其次,遵循社會化考試導向,順應英語教學變革。廣大英語教師應當樹立正確的教育教學關,在社會化考試的引導下,靈活作出改革,將"重考試,輕技能"的錯誤傾向轉變過來,徹底從教學的"應試"目的轉變為提高語言的綜合應用能力。
再者,正確客觀審視自己,努力提高自身專業素養。英語高考社會化改革需要一批自身專業素質過硬,教學創新意識高、能力強的英語教師隊伍。如何做才能在這場改革中不被淘汰,抓住機遇,成為能成功應對新型考試的教學能手是廣大一線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因此從事英語教育的教師們應當在正確客觀地審視自己的前提下,繼續充實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這正是迎接并積極面對挑戰的正確之路。
隨著我國外語教師培訓么模式進一步改革,培訓質量得到了明顯提升.教師體系不斷完善,但仍存在著教師培養的適應性和針對性不強,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相對陳舊、教育實踐質量不高、教師教育師資隊伍薄弱等突出問題.針對這些情況,為推動教師教育綜合改革,全面提升教師培養質量,教育部要求實施卓越教師培訓計劃,作為外語教育教師的培訓部門又該怎么做才能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滿足國家需要的外語教學師資隊伍呢?
首先,教師培養,培訓單位應當改革教師教育的培訓模式.傳統的培訓模式是采取集中培訓等方法,這使得時間、地點很難統一.因此,教師培養單位應當學會利用并積極探索、建設多樣化的培訓模式,如網絡教育,形成共建共享優質教師教育課程與課件資源的協作組織和教師教育網聯的有效運作機制.教師的培訓過程也可繼續進行形式多樣化的探索,加強培訓效果。
其次,積極努力構建交流平臺,鼓勵教師積極參加、交流、分享自己的教學實踐成果.比如,通過開展"示范課" 、"教學比賽"和"互評課"等,有效地促進教師間的交流和學習,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進。
最后,完善合理有效的教師教育評價機制.教師的教育過程和發展過程呈現出一定的階段性,因此有關部門應當不斷探索,完善合理有效的教師教育評價機制,促進教師不斷提高專業素養.鑒于當前高考制度的改革,考試制度中"重語言運用能力"的特點將引導外語教師改變其教學策略和教學思路,而教學成果的評價機制也會發生改變,相應的教師評價機制也將需要作出改變。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革新與發展,人們已經進入了 "大數據"時代.目前,外語學習者能夠很輕松地接觸并使用各種電子設備,互聯網來進行學習,他們學習更具有自主性;同時教師也面臨著角色的轉變:從傳統的知識占有者和提供者轉變為課堂的組織者和學習的引導者.教育面臨"結構性調整",不僅要更換結構,同時需要更新理念.在線教育,網絡視頻課程變得越來越普遍,大學英語教學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大學英語教師需要在教育思想、英語實踐技能、英語教育技術、英語學科應用等方面做好準備.外語教師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
如今大數據技術已經滲透到教育的核心環節,教育者需要革新教學思維,轉變影響教育模式,并重新構建教育的評價方式.但我國大學英語教師這一群體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學歷層次總體偏低、研究能力整體較弱、高級職稱比例較小、女教師數量過多,他們承擔著繁重的基礎課程教育學任務,且科研能力相對較弱,發表純學術性論文和申請到課題的人數較少.大學英語教師隊伍中存在"結構性短缺"和"低水平過剩"問題.所以在新形勢下,面臨新的問題,高校外語教師應踴躍參加多樣的教學、學術研討會,積極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學與科研能力,謀求自身長遠的職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