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7-0056-02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以識字為重點,中年級的教學重點逐步向加強閱讀感悟轉移。因此,三年級的教材不再有集中識字的內容,但三年級上學期要求會寫的字是300個,和二年級相比并沒有減少。課堂上教師要把大量的時間用來指導學生讀書、感悟、拓展,識字時間被擠占,而寫字大多數在課外進行。識字既是閱讀的前提和基礎,也是閱讀本身的目的之一,其重要性無需再贅述。
1.新課標對小學中段識字寫字的要求:
1.1 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1.2 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左右,其中1600(原是2000個)個左右會寫。
1.3 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會運用音序檢字法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詞典。
1.4 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
1.5 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原是:有條件的地方,可學習使用鍵盤輸入漢字)
小學中年級是個承上啟下的階段,一來要繼續鞏固低年級的識字教學成果,二來要完成本學段的識字教學任務,三還要為高年級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我們不妨立足中段,先來就課標對幾個階段的語文識字學習要求做個簡要的比較。
2.低、中段識字比較
2.1 從識字量來看,中年級和低年級相比,要求認的字減少了(減少900),要求掌握的字增加了,(增加200)。
2.2 從識字的內容來看,中段識字較低段識字無論在字形上還是在字義上難度都超過低段,低段識字字形較簡單。隨著識字的增加,到了中段,字形復雜了,字義也多變化了。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多義字……
2.3 從識字所處的地位來看,低段識字處于核心地位;中段核心是閱讀,在識字教學方面,師生所花精力有限;況且,據調查小學三四年級是學生生字回生期。因此中段識字教學有雙重任務,既要認識掌握新字,又要復習鞏固已學過的字。
3.中段識字教學策略
那么,我們在小學中段應該怎樣把"承上啟下的"作用發揮好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3.1 發揮潛能,溫故知新。低年級已經初步培養起了學生對漢字的感知,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識字方法,如我們經常采用的"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注音識字"等,中段教學中要珍惜、使用這些已有的方法。同時要鼓勵學生自主識字,比如三年級教材中出現更多的合體字,其中很多部件對于學生來說很"眼熟",教學時不妨請學生嘗試自主學習,師生一起總結學習方法,如"熟字+偏旁"、"熟字換偏旁"、"講故事"、"編字謎",讓學生感受到識字的喜悅和成就感。學生已經學了查字典,要引導利用工具書、請教等方式識字,并逐步過渡到"理解字義"。
3.2 分布側重,突破難點。在生字教學中可以采用"整體感知--部分探究--綜合訓練"的三步走程序進行教學。學生能夠自己識記的我們要放手,但對容易讀錯、寫錯的字要給予指導。字義的理解也是一個難點,字義理解要和具體語言環境結合起來,老師要幫助學生總結一些基本的解詞方法。如:找同義詞、近義詞理解,聯系上下文理解,本義和引申義結合起來理解等。這樣有利于學生從音、形、義等方面掌握漢字,感受漢字的文化和魅力。
3.3 隨文識字,提高效率。任何識字方法最終都離不開閱讀,這也是識字教學的最終目的。現在的幾種識字方法都提出要大量閱讀,特別是隨文識字,情景識字。課堂是學生識字實踐的主場地,讓學生在課文的語言環境中隨文識字,有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采用"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隨文識字法對于三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是較好的一種識字方法。教學中,引導學生邊讀文邊識字,或者聯系上下文識字,使得學生在學習生字時不會感到枯燥。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3.4 課外識字,積少成多。大家都知道,生活實踐和課外閱讀對學生識字的作用。識字教學要和課外閱讀結合,課外閱讀可以對已學字詞進行復現,在課外閱讀中不斷豐富字詞含義的理解。老師要注意對學生課外閱讀的引導和讀物推薦。可以推薦閱讀一些童話、寓言、故事;誦讀兒歌、童謠和古詩,學生很可能沒有完全讀懂,但他們在字與字的千變萬化的組合中,在字的不斷組合以至發生質變的過程中朦朧地感受到"字"的豐富內涵。
4.關于中段寫字教學的幾點建議
按照規范要求認真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練字的過程也是學生性情、態度、審美趣味養成的過程。小學中段要求學生"熟練地書寫",熟練就要練熟。關于寫字有以下幾點建議:
4.1 指導正確使用鋼筆。三年級,學生開始學習寫硬筆字。老師要指導學生選擇鋼筆,用好鋼筆,愛惜鋼筆。對于墨水的選擇也要注意,一般建議選擇純藍或者藍黑色的墨水,視覺效果好。有的學生圖省事,可能會用水性筆或者圓珠筆寫字,這在初學硬筆寫字時是不可取的,一是破壞字體形態,二是感受不到寫字過程中的行筆藝術和技巧。
4.2 避免涂改,力求整潔。三年級學生剛進入中段,字詞識記不夠牢固,在寫字時容易出錯,用鋼筆寫字,不好修改。在指導寫字前,老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觀察范字,由哪些筆畫構成,注意不同筆畫的位置、筆順怎樣后再書寫,切忌看一畫寫一畫,此外要把字寫整潔,盡可能不用橡皮擦字,也應該強調不用改正液、改正帶涂改,這樣既影響身體健康,也影響書寫效果。要關照學生的差異,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慢慢由鉛筆書寫過渡到鋼筆書寫。不過最遲到四年級上冊,應該掌握硬筆寫字的要求,學會用鋼筆寫字,達到中段寫字要求。
4.3 易錯字教學中,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中段寫字教學中雖不必個個示范,但是對于字形復雜、不容易寫好的筆畫、結構以及容易寫錯的筆順,老師則必須板書示范。如"臥鉤"、"彎鉤"等,以及 "臣"等字的筆順,還有像"撇"這些筆畫的變形識別,都要耐心細致地指導。每次指導寫字前,要強調寫字姿勢、規范,要求"頭正身直,手平足安"。 再者,不要將錯誤的字寫在黑板上,以免誤導學生。
特級教師于漪說:"如果打開漢字里的一本書,那就好像進入了一個畫廊,一幅幅畫爭先恐后地向你的感官申述它的喜怒哀樂。"的確,漢字是一種文化,一個漢字就是一個美麗的文化故事,有漢字組成的漢語系統更是一個燦爛的文化寶庫。因此,識字就不應該僅僅是單純的識字,在讓學生認識生字的情況下,實在有太多的東西可以讓學生感受,有太多的空間可以讓學生發揮。漢語這種古老的語言形式,蘊含了多少中國的智慧,反映著中國人特有的思維方式。學習漢字,親近母語,從小學低段"認識漢字"到中段學習"品味"漢字,再到后來學生有興趣有能力"玩味"漢字,需要我們每個語文老師長期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