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亮開
摘 要:微博、微信的迅速發展促使網絡媒體全面進入了自媒體時代,正在成為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的前沿,成為各種思想文化爭奪青年大學生的重要領域。高校學生廣泛使用自媒體,在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機遇,本文闡述了自媒體使得如何更好地進行高校思想這種教育。
關鍵詞:自媒體;教育;思想政治
新媒體時代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大量涌現的新觀念、新事物、新潮流等給大學生原有的相對穩定的價值體系以極大的沖擊,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新媒體也推動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和發展。自媒體的實時高效性、簡便快捷性、時尚互動性受到了公眾的喜愛,它幫助公眾發出、發泄、發現自己的想法、見解、心情和想與別人分享的東西,為大家提供了廣闊的交流平臺,這一交流平臺廣泛的應用于大學生群體的社交網絡中。據有關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5.91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4.64億,較2012年底增加4379萬人。可以說,中國網民數量“全球第一”。守住底線僅僅是最基本的要求。而作為負責任的青年來講,更應帶頭在網絡上樹新風、揚正氣,積聚和傳播正能量。
一、自媒體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
1.自媒體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拓展新平臺。以人人網、微博為代表的自媒體傳播工具的誕生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新的工作平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滲透融合到多樣化的自媒體信息中,借助新興網絡媒體收集整理有用信息,挖掘教育資源開展工作,有利于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借助自媒體傳播速度迅捷,不受時空限制的特點,思政工作者能夠立即掌握大學生的思想狀態,及時發現問題,進行有效的引導和教育。
2.自媒體成為大學生知識信息獲取新途徑。自媒體為大學生開創了知識和信息獲取的新途徑。自媒體環境中的傳播者來自社會各行各業,包括公共知識分子、平民草根、政府官員等,言論覆蓋面廣,信息傳播速度便捷,廣度擴散,大學生在自媒體平臺上接觸更多的信息。自媒體多樣化的傳播方式擴大了大學生交往范圍,為大學生全面了解社會、拓寬視野、獲取知識信息提供新渠道。
3.自媒體的交互方式契合大學生成長成才需要。自媒體的傳播方式是一種交互即時的遠程信息交流,實現了信息發布者和接受者的平等互動,提高了參與者的積極性、自覺性和自主性。在個人傳媒時代,人人都是信息的發布者。自媒體平臺為大學生提供了表達、傾訴和宣泄的空間和途徑,滿足了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大學生在自媒體環境中能自由發表觀點,參與討論,弘揚個性,突出了大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自媒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利影響
1.部分學生過度依賴網絡,影響學業與健康。自媒體一方面為學生獲取新信息、新事物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因其獨特的誘惑力易導致學生沉溺網絡而不能自拔。大學生熱衷于追求新事物,網絡世界極大地滿足了這一需求,漸漸地,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程度逐步加深。課堂上大學生集體玩手機的現象已經屢見不鮮,刷微博、聊qq、逛論壇、網上購物等等已經成為大學校園的流行文化。部分學生將虛擬的網絡游戲和聊天等作為自身精神寄托,每年都有個別學生會因網絡荒廢學業而被勒令退學,甚至因長時間沉溺網絡猝死的事件也有發生,嚴重影響其學業和健康。
2.阻礙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樹立。網絡上的信息魚龍混雜,準確性很難保障。一些不法分子趁機在自媒體上散播不良思想和觀點,如非法傳教,對學生的價值觀取向造成極大地沖擊。一些低俗的快餐信息和廣告,如人流廣告、整形廣告等,無形誤導大學生。加上大學生辨識真假的能力有限,看到自己感興趣的新聞很容易不加判斷迅速傳播,無形當中充當了垃圾信息的擴散者而不自知。甚至大學生利用自媒體構成犯罪的事件也屢有發生,如剽竊他人科研成果、黑客攻擊等。同時自媒體的迅速發展使大學生脫離了正常的交往圈,其責任意識在一定程度上開始變得淡漠。
三、自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1.高校學生思想工作者應當有自己的自媒體。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學生為中心來展開工作,必須對學生的言行進行了解。現在的大學生通常都有自己的自媒體,思想政治工作者也應該建立自己的QQ、微博、微信、BBS等自媒體,和學生互動,在互動中掌握他們的言行,了解他們思想狀況,從而使思想政治工作開展具有針對性。同時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切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樹立自媒體時代觀念,切實提高新時代信息素養。只有跟上時代,把握時代思想發展脈搏,才能把握住大學生的思想脈搏,才能讓思想政治教育切合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實際生活,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際效果。
2.利用自媒體平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自媒體中的信息非常多,既有弘揚積極向上的正能量,也有負面信息、假消息等負能量。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利用好自媒體平臺,多角度多層次積極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四個全面、科學發展觀等正能量,并旗幟鮮明地批評并抵制負能量信息,讓大學生們受到傳統優秀文化、優秀黨員等信息的引導,認識到負能量危害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要貼近社會發展、貼近生活現實、貼近大學生,從而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積極向上的心態。另外,思想政治工作傳統上是見面的方式來開展,自媒體是一種網上信息傳播和交流的平臺。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日常各種教育活動的基礎上,結合自媒體了解和教育學生,主動利用自媒體把課堂上要講授的核心價值觀點傳達出來,以豐富網上網下教育方式,深度融合兩者的優勢,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效果。
3.開展 “四位一體”的教育模式。思想教育工作的視野從學校向家庭、社會、自媒體共同結合轉變,建立多層次、立體化的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育不應固化地遵循傳統方式方法,需站在全新的高度、時代的前沿,以開放的模式指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開展。家庭應充分發揮天然優勢,與學校老師建立聯系渠道,利用網絡互動平臺,加強互動。對于社會和自媒體來說,與高校共享資源,注重社會責任,與高校協同營造積極健康的高校信息環境,截堵不良信息,阻止不良信息向大學生的傳播,維護大學生和諧的成長環境。
四、結語
自媒體的出現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一定的挑戰,但也存在機遇,我們要正確看待它的雙面性,采取一些切實可行的措施,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為促進自媒體時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做貢獻。
參考文獻:
[1]呂杰,自媒體時代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3.
[2]向悅,探討網絡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及對策[J].科技致富向導,2013.
[3]董霆,自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轉變與創新[J].文教資料,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