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祥云
閱讀是看,并懂得其內容,是一種復雜的智力活動。閱讀的根本是對文章中字詞句的理解,如果閱讀不抓好字詞句的理解,那不如不教語文。閱讀可以分無明確目標和任務的閱讀與有明確目標和任務的閱讀。有明確目標和任務的閱讀活動,有的有他人的指導,如學生在課堂上的閱讀;有的沒有他人指導,如學生的課外閱讀,課外閱讀是一種不在學校課堂教學以內的閱讀,它在閱讀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起著非常特殊的作用。
在閱讀教學中,課內閱讀是主體,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主要靠課內閱讀來培養,從這個意義上說,課外閱讀是補充。但就效果來說,課內閱讀是準備,課外月的卻是應用。因此,積極的推進課外閱讀,給課內閱讀以進行應用是十分必要的。課外閱讀的重要,還在于它是課內閱讀的有力配合,不管課內閱讀讀的效率多高,沒有課外閱讀的配合,都不可能獲得十足的成效。語文教學的實踐證明,凡是課外閱讀組織引導得好的,語文教學效率就高,成果就大;學生個人的語文學習實踐也證明,凡是課外書讀得多的,語文能力提高就快,學習效果就好。因此,只注意課內而忽視課外,功夫就只用了一半。
課外閱讀有其特殊教育作用,主要有以下幾點:
1.繼續課內閱讀,鞏固課內閱讀的成果。對一篇課外的理解都不是一次完成的,一般要經過反復多次的學習,才能理解深,記得牢。這樣,課外閱讀七了促進課內閱讀、強化課內閱讀的作用。
2.擴大閱讀范圍,提高閱讀能力。要擴大月的范圍,是因為課內閱讀的內容極為有限,遠不能滿足提高閱讀能力需要,若學生閱讀范圍僅限于課內,那么他們的閱讀能力就難以適應各種各樣的閱讀環境和需要。
3.鍛煉思維、發展智力。學生的智力,主要是通過閱讀、寫作和計算這三種基本訓練反映出來的。閱讀訓練在發展智力方面的作用,并不亞于數學課的計算訓練。這是因為智力的核心是思維,思維又和語言密不可分,而閱讀正是思維和語言的雙重訓練,任何的智力訓練都是離不開閱讀訓練的。
4.陶冶情操,培育品德。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心理、生理變化較大,同時,他們的觀念、性格、情感等又正在發展形成中,具有不穩定的特點,這就要求有足夠數量有益的讀物來適應他們這種生理和心理的需要。
綜上所述,可見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了。現在,筆者就談談自己是怎樣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
1.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學生介紹書。小學生讀書多出于興趣,因此,我最初向學生介紹書時,不要求孩子們讀什么書,只要思想內容健康就行;也不要求摘錄好詞、好句和寫讀后感,只要有興趣即可。只要一有機會就把適合他們年齡特征的書介紹給孩子們讀,還結合課堂教學把書書介紹給學生。在語文課上孩子們都會提出很多問題,個個都躍躍欲試,有強烈的求知欲望。一遇到這種情況,老師便不失時機地向學生介紹書,讓他們課外去讀。
2.通過講故事設置懸念的形式向學生推薦書,小學生都有愛聽故事的天性,一聽講故事個個都來精神了,但我給他們講故事總是講到精彩的地方就突然不講了額,讓他們自己去讀。有一次,我給他們講《牛郎和織女》的故事:牛郎是個苦命的孩子,他父母雙亡,跟著哥哥嫂嫂過日子……當講到他把最小的那個仙女的衣服抱走的時候就突然剎車了。這時,孩子們急于要知道結果怎么樣,因此很著急的催老師講下去。我便抓住機會對他們說:“你們要想知道結果怎樣,我這里有資料,你們自己去讀吧。”于是,每個人領到一份《牛郎和織女》的資料,孩子們一拿到資料便津津有味地讀著,讀完后還能把故事情節講出來。
3.引導學生閱讀時,要指導學生學會思考,學會提問和學會質疑。在閱讀中,學生讀不懂或不理解的,老師必須給他們釋疑。比如孩子們在讀《牛郎和織女》后提了很多問題:牛郎的哥哥嫂嫂為什么把牛郎趕出家門?王母娘娘為什么要劃出一道天河把牛郎和織女分開?孩子們提出的問題,讓他們相互討論,自己尋找答案,教師在最后進行點撥。他們對書的內容有了解,對讀書的興趣就會越來越濃,到這時不是老師要他們讀書,而是他們自己要讀書。
另外指導課外閱讀要注意形式不能單一,要采用多樣的形式。如集體閱讀、個人閱讀、小組閱讀等,這樣可以有力地調動孩子們閱讀興趣。對于學生的閱讀興趣,老師不能讓學生放任自流,老師必須進行檢查、督促,可以采用展示讀書筆記、講故事、朗誦比賽等形式來考查學生閱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