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澤群 任蔚虹 高鳳
摘 要:闡述高職健康評估課程“三為循進”教學方法的內容和特點,對“三為循進”教學模式所取得的教學成果數據進行分析。提出“三為循進”教學模式有利于高職學生提高學習的興趣,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評判性思維能力和團結、互助的職業素養。
關鍵詞:高職護生;教學模式;“三為循進”
“三為循進”教學方法是利用課程癥狀為項目引導,是將“課前預習準備PPT+課中演示+課后以癥狀思維導圖方式總結”的教、學、做、思考為一體的教學方式。通過學生自主對課程內容進行課前預習、課中主體演示、課后以思維導圖的方式總結記憶。隨著護理理論模式的改變,高職護理的教學模式在不斷涌現,遵循學生教育“整體性、綜合性、最優化和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筆者對PBL教學模式和評判性思維教學模式進行改進、整合提出了“三為循進”教學方法。通過課前學生針對教學內容有所為,課中展示教學內容有所為,課后以思維導圖的形式總結有所為,對于課程內容循序漸進,以加深記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終身學習能力和評判性思維能力。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我校2015護理三校高職生44人,年齡在19~22歲,其中女生43人,男生1人。44名學生其中3名來自省內職高,41名來自省內中專,通過問卷的方式獲知三年中職教育都是被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授較多,實踐較少,形式單一,缺乏互動。黃曉琴調查研究發現,中職學生對教學方式的認知、授課內容的認知有較多意見。
1.2“三為循進”教學模式
1.2.1設置課前預習準備PPT+課中演示+課后以癥狀思維導圖方式總結教學模式
根據健康評估癥狀為項目,以案例的形式提出相關課程問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課程中進行PPT演示匯報,課后學生用思維導圖的形式總結課程內容,進行知識的串聯和回顧。
1.2.2學生準備
隨機學生分組6人為一小組,其中兩組為7人。學生2人或3人查資料、2人制作PPT,2人上臺匯報。
1.2.3教學過程
(1)教師在課前根據課程相關內容以案例提問的形式設計好問題;(2)小組學生根據相關問題內容課前準備PPT;(3)小組同學分工合作,兩位同學上臺講解、小組其他同學補充;(4)其他7組同學給予提問和計分;(5)老師根據學生學生匯報內容進行總結和補充;(6)課后學生根據上課內容以思維導圖的形式記錄復習。
1.2.4教學評價
理論考試:根據命題計劃進行命題。用難度系數相同的試卷進行分別在課程前期、中期和后期進行考核,比較4次考核成績差異。學生訪談:通過問卷調查、座談方式、書面總結等方式與學生交流。
2.結果
通過一學期四次考核,發現學生理論成績明顯提高,第一次考核平均分:37分;第二次考核平均分:54分;第三次考核平均分:57.9分;第四次考核平均分:73.5分。訪談結果顯示,87%學生反映自主學習能力、表現能力、團結合作能力提高明顯。
3.討論
隨著我國醫療衛生體制的改革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實施,以及病人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要求護理專業學生在進入臨床實習之前在學校內得到更高質量的臨床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
3.1促進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的培養
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教師為主體,學生做聽眾,所學的知識枯燥乏味,課堂氛圍沉悶,上課時學生易走神,對授課知識不能理解掌握。“三為循進”教學方法注重教師備課對教學計劃、內容和形式的構建。針對健康評估課程特點,“三為循進”教學方法通過課前教師所設計的教學問題,學生自行準備材料,分析問題,達到了課前預習思考有所為;通過課堂學生對問題的匯報、PPT的演示使學生在主動狀態下對課程內容熟悉、鞏固的作用,達到課中學習有所為;課后通過所學知識,用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總結、串聯,達到課后復習有所為。“三為循進”教學方法從課前、課中、課后三方面設計教學內容,就會使教學知識點易學、易懂、易掌握。學生通過一個學期4次考試,學習成績明顯提高。
3.2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三為循進”教學方法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教學的引導者、組織者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中,學生從課前的預習制作PPT、課中匯報、課后總結,提高了評判性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充分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
參考文獻:
[1]黃利婷,劉曉虹.優秀護士,“Y-G人格測驗”特意性指標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4.27(2):318-320.
[2]黃曉琴.關于護理中職教育改革的思考[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0,(15):126-127.
[3]顧慧琴,尤黎明,黃慧霞.護理技能教學中心實驗室的建設思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4.23(4):88-90.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