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文麗
摘 要:在教學采用提問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另一方面可以啟發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以高中語文教學為例,分析和研究教學過程中問題設置的方法,希望對以后的教學工作能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課堂問題
語文是高中教育階段比較重要的一門課程,如何提高高中語文教學的質量是人們關心的一個重點問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仍存在課堂教學氛圍沉悶、師生互動少的問題,從而影響了高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在這種情況下,在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采用提問式的教學方法。但在具體實踐中,教師必須采取合理的提問方法,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提問式教學的作用。本文將從介紹設置問題的原則和前提入手,分析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設置問題的具體方法,希望可以為提高高中語文教學質量做出一點貢獻。
一、設置問題的原則和前提
雖然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采用提問的方式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活躍課堂教學氛圍。但在設置問題時還應遵守一定的原則。首先,在設置問題前教師必須要全面了解教材,明確教學目標。采用提問的教學方法是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因此,在設置問題時教師必須要明確教學的目標是什么,這樣才能保證設置的問題是和教學目標有關的。如果教師在設置問題時沒有考慮到教學目標,而是漫無目的地為了提問而提問,這樣不僅會影響教學效果,同時也會浪費有限的教學時間。其次,在設置問題時必須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掌握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是為了更好地控制問題的難易程度。如果設置的問題過難,不僅難以起到活躍課堂教學氛圍的作用,同時還會影響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挫敗學生的自信心。如果設置的問題過于簡單,則難以起到啟發學生思維的作用。因此,在設置問題前教師必須要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有一個全面了解。再次,在設置問題時必須要考慮到不同問題之間的關聯性,教師在提問時應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逐步引導學生,給學生一個適應的時間。最后,在設置問題時應切忌多而雜。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每篇文章都有教學重點,課堂教學的時間有限,教師在提問時應把握好教學的重點,不要將太多的時間用于提問。提問是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重點知識,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多且沒有重點,則會讓學生感到困惑,不知道教學的重點是什么,進而影響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情況。
二、設置問題的具體方法
設置問題的方法有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結合語文教學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置問題。下文將介紹幾種比較常用的設置問題的方法。
1.在設置問題時可以采用創建問題情境的方法
高中生的壓力比較大,在傳統的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過于關注語文基礎知識教學,往往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以至于忽視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鑒于這種情況,在設置問題時教師應緊緊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采用創建問題情境的方式,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參與語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但在創設問題情境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找準學生的興趣點。為了更好地把握學生的興趣點,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和學生多交流,了解學生的想法,另一方面應多觀察,通過學生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的表現來找到學生的興趣點。由此可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2.在設置問題時應加強問題和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
語文知識本身就是來源于現實生活,只是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都將教學的內容局限在教材之中,從而忽視了語文知識和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因此,在設置問題時教師應加強問題和現實社會之間的聯系,這樣不僅可以簡化問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問題,同時也可以讓學生看到語文學習和現實生活之間的關系,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3.在設置問題時應制造沖突點,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不同的人對待同一問題的看法是不同的。而這些看法沒有正確和錯誤之分,只是不同人對同一事件的理解不同。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問題的方法刻意制造沖突點,讓學生就某一問題進行辯論,這一過程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學生的探索精神。
此外,在設置問題時還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很多時候教師提問的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因此,在設置問題時教師應把握一定的分寸,給學生留下獨立思考的空間,這樣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
總之,語文屬于高中階段的重點學科之一,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對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以及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必須做好問題設置工作,確保設置的問題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進而提高高中語文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田現召.淺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問題設計[J].學周刊,2012.
編輯 薛直艷